<h3> 一提起王崧舟老师,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深邃睿智的眼睛,他语文味十足的《枫桥夜泊》,他所提出的“诗意语文”的理念,还有他在小学语文教学这条路上不断探索的热情与执著。<br></h3> <h3> 近期,忙碌之余,我潜心阅读了《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一书,除了惊叹,更多的是敬佩。有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思想和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实践,诗意语文认为:语文教育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感性教育,培养语感素养是这种感性教育的直接目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并遵循学生语感发展的基本规律,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同化和顺应各种语感。王崧舟老师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总结出一套能够使学生自主、充分、积极地发展自身语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
1、感受语言,触发语感。让学生通过听、看、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
2、品味语言,体悟语感。指导学生从言语运用的角度,精选并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进行深入地研读和品位。
3、积累言语,积淀语感。重新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课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言语材料,积淀高品味的语感;
4、运用言语,习得语感。组织开展各种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的时间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语言的精妙,从言语实践中习得丰富的语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到潜心涵泳、诵读体味、联系语境、比较品评、激活想象、切己体察、质疑问难、创设情境、迁移运用、转换语境、移情体验、拓展资源等策略。<br></h3> <h3> 诚然,一个成熟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行动上的指南,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追求诗意的“形”,更要追求诗意的“神”。具体来说,首先,诗意语文追求的学习氛围是自由、自然的氛围,诗意语文致力于培养具有自由品质的人。其次,诗意语文不是要把学生绑在“字、词、句、篇”的理解上,也不是要求学生裤裤追寻“准确、深刻”的体会,而是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和自由。第三,诗意语文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契合,是“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契合,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沉浸和交融。第四,诗意语文要以幸福的手段手段达成幸福的结果,赢得幸福的人生。最后,诗意语文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情操、温暖其心灵、充盈其精神,达成其生命的自我实现。<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