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读岁月流虹《娘亲 不忘的根脉》美学诗性
文/易培贤
一个人的诗性往往折射出他的人性,代表着其特殊符号。从女娲抟人开始,抟人地过程是实施大爱地过程,也是天、地、人三者合一地过程。李白有诗曰“对影成三人”就是这浑然一体的再现。女娲是传说中的神,女娲抟人,用的是泥,她把泥当成自己的儿子去造人。那么在诗人的笔下泥土是怎么的呢?
诗人开头爆竹“两勺白蟒塬的泥土 ”给泥土用“白蟒原”画了个地域的界限。诗人在这个空间继续写到“带着骊山火晶的芬芳 /世界第八 大奇迹的辉煌”骊山在上古时期就是女娲补天之地,秦始皇用泥土在这里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方阵。现实中那树上挂满的火晶柿子无疑构起“我”童年地记忆。临潼特产除了柿子还有石榴,“被捧到临潼石榴的心房”更是咧嘴石榴在同一个包膜下,如同我们的心脏。石榴籽是多子多福的象征,以及兄弟姐妹团结的见证。“从家乡捧来这两勺泥土 /丰饶的渭北是生我的地方 ”“我”的根在这里。“秦汉遗风雕刻我的思念 面对多情的土地是我的故乡 ”诗人的诗性和他的诗情,原于秦汉遗风,和那热情的土地。这是天地大宇宙与人体小宇宙的对接。我不由自主的将三指并拢搭在诗人的寸口脉上感受寸、关、尺,其所对应的脏腑心、肝、肾。沉取尺脉搏动是那样地有力,这是脉象有根地表现,是肾藏精气,这精气一部分来源于父精母血,另一部分来源于自己,所以大到自然界、小到诗人的脉象,有气度、有血肉、有根脉。诗也一样,姜夔论诗有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民胞物与,赤子之心,乃诗歌灵性。”诗人为诗注入了魂魄。
然而生“我”养“我”的骊山经历了无数繁华,也有过苍凉和悲壮,盛唐时期,骊山脚下,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当杨贵妃跑向缎绫的时候,唐朝也就走向了衰落。白居易听到当地民间流传的故事时,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历史是生活的镜子,人生也在沉沉浮浮中,如何走出低谷,面对未来。“走出苍凉人生却愿俯首分割 ”所有的一切“我”都愿意底下头来巧妙分割中心论点,去证明骊山的伟大。所以“惊雷决堤泪水湿了眼眶 ”因为爱便眼泪决堤,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仰天诗经尔雅的韵律 /渭水涛声伴随秦军阵助威呐喊 /沉睡了几千年的八百里秦川 /泥土的味道我嗅到了故乡的香 ”在低头与抬头之间,天地确定,人确定,诗确立。在人与自然的震撼声里“我挥动渭北开发的如椽之笔”,女娲造人是创造力,“我”写诗也是创造力“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实乃万物之通感以及“我”之责任感。诗人的感情喷薄而出,“让我对着泥土喊娘”这是秦人对于厚重的泥土,用惊艳的词语对其特有的赞美,昭示了“我”这个儿子的反哺之意。诗人用文字的形式对土地的崇拜和祭祀。完成了“你以我为儿,我以你为母”的诗性审美趋向。
诗人从视觉、听觉、感觉以及数字,情理多种纬度展现给读者面前是一枚晶莹剔透的晶体。当被天地感动的欲神驱使笔力,让自我的识神,完成了超我的境界。让我们在这四维空间感受这种大爱情怀吧。
附:岁月流虹原玉
娘亲 不忘的根脉
文/岁月流虹</h3><h3>
两勺白蟒塬的泥土
带着骊山火晶的芬芳
世界第八 大奇迹的辉煌
被捧到临潼石榴的心房
从家乡捧来这两勺泥土
丰饶的渭北是生我的地方
秦汉遗风雕刻我的思念
面对多情的土地是我的故乡
走出苍凉人生却愿俯首分割
惊雷决堤泪水湿了眼眶
仰天诗经尔雅的韵律
渭水涛声伴随秦军阵助威呐喊
沉睡了几千年的八百里秦川
泥土的味道我嗅到了故乡的香
我挥动渭北开发的如椽之笔
让我对着泥土喊娘敲出激情的诗<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