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 <h3> 有“奇,险,峻,秀,阔”美称的仙女山,不负盛望。</h3><h3> 十万亩高山草原,天空地阔,爽朗清明,马儿奔跑,羊儿悠然吃草。空气清冽,阳光飞泻,安宁融入和谐,博大源于深邃,吐呐之间,一舒胸中块垒。</h3><h3> 进入武隆天坑,满目震撼,刀劈斧削,神迹尚存,恍如女娲炼石取走两块,留下神鹰守着巨大的坑口,看尽苍海桑田,寂寞了亿万年。峭壁挂飞泉,举手一掌天。天生三桥宛若游龙,气势如虹,尽得天光。</h3> <h3> </h3> <h3> 夜晚的重庆,瑰丽如画,江中七彩游轮穿梭,仿佛使入童话王国,两岸光电闪烁,变幻几何。水光浓滟,千斯门大桥似金色的腰带,雄跨江面。洪崖洞桑田几变,繁华尽现。千年的金字招牌朝天门,仍让人潮汹涌,激动澎湃,碧绿嘉陵江汇入滔滔长江,兼收并蓄,推动着物资与文化的演绎。真的是“十二琼楼丽紫清,银河隔座泻秋声”。</h3> <h3> 看惯了小溪清澈,长江的雄浑,初见乌江,难以相信自已的目力所及,江水居然是彻底的绿,绿的清奇,绿的浓郁,象绿色绸带缠绕着万壑千山,光滑宛转,生机盎然。蜀中山水奇,彩翠满秋空。算是见识了。</h3> <h3> 二十一世纪重大考古发现金沙遗址,以太阳神鸟环的问世而震惊天下,沉睡3000年的古蜀文明得见天日。史册又一次的更新补缺,从此四川与成都的文明可追遡至商晚。大量乌木及象牙,鹿角獠牙的出土可以想见三千年前的成都,人与自然界繁荣昌盛,物华天宝,大象成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h3><h3> 陈列馆里逆时飞舞的太阳神鸟,诡异的黄金面具,图纹细若游丝的国宝玉琮,极具个性的青铜器,石器,精致的玉壁玉环,堆积成山的陶片等等,量之多,质之华美,着实让人赞叹。</h3> <h3> 脑海中的都江堰应该是气势辉宏,雄伟壮丽的吧,可是一翻游略下来,能总结的字只有巧与自然。平淡中的神奇,是融入先人的智慧与汗水。日本人轰炸都江堰,丢下的炸弹除了溅起水花,一无所获,能炸什么,无坝引水,他们看不懂其中的巧。汶川大地震,都江堰完好无损,因为融入了自然。</h3><h3> 李冰的伟大的发现是将都江堰的引水口上移至成都平原灌县玉垒山去,这样可以保证较大引水量和形成通畅的渠首网。找到了治水源头,李冰开创一序列的伟大巧妙的系统工程,巧借河流弯道环流原理,用竹笼填石作堤堰,鱼嘴劈开岷江水,内凹外凸,四六分水,二八排沙。到飞沙堰,宝瓶口,离堆进行二次分水,排沙,泄洪,控制进水量。浑然天成,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清澈无比,确保成都平原300万亩良田灌溉,旱涝保收,四川一跃成天府之国。</h3><h3> 原始的都江堰只有竹笼,杩槎,鹅卵石,石人石马以及耗时八年,用冰火相激开凿的宝瓶口,巧以利用,因势利导,人地水高度协合使得都江堰泽被千秋,比肩长城。</h3> <h3> 问过山,拜过水,川中的大熊猫还是最萌最柔的,臃肿的体态照样翻移腾挪,憨态可掬。爬树,劈竹子,丢萝框,利用树干挠痒痒,周围笑声四起,人群久久移不开脚步。美丽的黑眼圈,时尚的皮毛,生存在这流水潺潺,翠竹葱茏的地方,随性嬉吼,无关忧愁。</h3><h3> </h3> <h3> 美丽的巴山蜀水,独特川渝文化,古朴幽深的道教发源地,人文荟萃。成长了俱怀逸兴,诗文锦秀的李白。锦江秋月安抚了屈居草堂的杜甫,汹涌的岷江成全了李冰拯救苍生的宏愿。一代雄主宋太祖折服在花蕊夫人的诗词里,司马相如拜倒在卓文君叹息中,上青宫里徐悲鸿,齐白石大师的足迹依稀可辩,武候祠里名人墨宝,数不胜数,蜀韵犹存的街道,麻辣川香的美食,一如歌词里的,和我在成都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熄灭了也不停留。</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