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周览东极

<h3> 黎里是我的出生之地,这么多年来,为了衣食生计,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让自己还能勉强活下去,我的大部分年月,都是在外面的世界里耗混掉的。辛辛苦苦劳碌了一世的父母,就在这几年里,也先后都巳经走了,我在老家再无立足之地,到黎里去得就越来越少了。江南浙北的乡土老镇,实在也是太多太多了,常常是粗布素衣的黎里,只是散落在当中的一个不起眼小镇,所以一直都无法引人太注目太留意。<br></h3><h3><br></h3><h3></h3> <h3> 黎里是一个狭长的丅字型小镇,从西到东有一条三里多长的市河,在这条市河的两岸,都有一条很老的街,市河北面的街被叫做上岸,市河南面的街则称为下岸。镇上的店堂货铺基本都在上岸,下岸大都是居民的住家。那条市河的上岸下岸,都是用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沿着街路的两边,有很多明清期间建造的老房子,街上还有断断续续几间挡风遮雨的廊棚。市河到镇西尽头,还连着条南北流向的夹河,夹河南岸也住着居民,当地人称为横街,又叫南栅北栅。</h3> <h3> 我所记得老底子的黎里,曾经有过很多不晓得是从哪个朝代留下来的老建筑。在我小辰光的那个年代里,要是有兴趣沿着那条满目疮痍的老街,走到镇子东面的尽头,就可以看到湖荡的当中,有个很破破烂烂的八角亭,在镇西北栅头到底的褉湖当中,还有个不是太大的城隍庙,在老镇的正北面,则有座体量很大的罗汉寺。而从我家住的东王家弄堂,再往东走过几百米的地方,还有个比较落寂的天主教堂。</h3> <h3> 已经沉睡了上千年的黎里,近几年,不知是被哪个新东家觉得还有点意思,于是就想起来要唤醒它了。老街上已被拆得零零散散的几间破廊棚,这几年又在开始修建连接了起来,早些年已被拆掉的好几个石桥,现在也都重新建造起来了,上下两岸沿市河的边上,还新搭了不少的木栏杆,弄堂两边还有很多破旧的老房子,也先后都纷纷换上了自己古时的旧妆,老街在慢慢地恢复积聚元气,就连市河里的水质,也好像在变得比较清爽了。</h3> <h3> 我离开黎里已经有好几十年了,随着年纪的越来越大,身体已没有年轻时那般的强健了,体力也明显退化,人只要一老,肯定就是越来越不值铜钿,所有的感觉反应,也开始在慢慢地变得迟纯了。如今再到黎里去,有的地方改建得巳经让我根本不认得了,过去的熟人也越来越少了,尤其是那种小时候习惯了的味道,现在仿佛再也闻不到了,很多我曾经自以为很熟悉的东西,如今也巳经找不到记忆里的那些个影子了。</h3> <h3> 纵然是难得再去黎里了,然而身子虽在外边,我的心里却仍是会时不时地牵挂着老家的丝丝变化。前段辰光,偶尔听几个老乡说起,老镇上有个大富豪,这几年费了不少心血,在镇子的南面,造了个私家小花园,名为归园田居。还说那个园子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造得却是颇为玲珑精致,如今已经成了老镇上的新秀。我听说了之后,不觉就有点老夫发了少年狂,忍不住很想找个机会,去游玩观赏一番。</h3> <h3> 家里的丑婆娘,有一天在饭后,也说起了那个园子。我方才晓得园子的主母,原来是丑婆娘在高中时的同学。她说她当年在黎里读书时的那些初高中同学,都先后巳经到园子里,去相聚过好几回了。她还说那位男园主,就是我初中时同级不同班的一个同学。我想起了园主从小就是个很聪明的人,近年来的运道也比较好,靠着自己的本事,寻到了不少铜钿,在老镇上可以算是个很有钱的人了,但还不是最厉害的土豪。</h3> <h3> 丑婆娘说你要是想去看看,可以打电话与园主联系啊。她于是就向园子的主母,要了园主的电话号码给了我。我打通了老同学的电话,虽然我们巳经有好几十年没有联系了,但彼此之间也都没有感到有太多的惊讶。听他说话间的淡淡口气,还是不急不慌,一副笃悠悠的慢性子,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仍保持着老早头的那个腔调,为人处事比较低调,也不是太爱张扬,于是我们就约定了下个周日上午,到他家里去游园赏景。</h3> <h3> 周日上午,我就约了几个闲人,三个车从吴江出来,只开了半个多钟头,就到了老镇区的南面,我们照着手机上的卫星导航,把车子一直开到了园子的方位。我记得读初中时,那块地方曾经有个很老的油厂,工宣队经常领我们到厂里去学工。如今在路的两边,还是一片半新不旧的厂房,路上也没有什么行人。明明已经到了目的地,我们却找不到园子的入口,感觉有点茫然,问了正好走过来的路人,指着一个小铁门,说园子就在那个门的里面。</h3> <h3> 我们站在马路边上,复打电话再联系园主,回话说请稍等片刻,容我来开园门。须臾有人来开了一个小铁门,然而走出来一位胖笃笃的老先生。虽然我们巳经几十年没碰过头了,然而相互一看,就认得是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我们先是相互好奇地注视着对方,感觉彼此都似廉颇有点老矣。大家方握着手寒暄了几句,然后他才缓缓地转过身子,踱着胸有成竹的四方步,领我们走进了那个小铁门里,里面有几间闲置的厂房。</h3> <h3> 我就与园主并排走着,一边淡淡地叙说着彼此间踏上社会之后这些年来的往事,一边慢慢地走过了好几间空厂房,我们来到了一个旧式砖雕的石库门处,两扇朝西的黑漆木门上,有两个很古老的兽面铜拉手,门框石条的上方,写着归园田居四个古朴的大字。随着园主轻轻推开两扇掩映着的厚重木门,我的眼前霎时感到豁然一亮,一个隐藏在一片旧房子里的袖珍园林,眨眼就闪到了我的眼前。</h3> <h3> 归园田居就隐在几个新建的别墅后面,园子的四面,都砌着高高的风火墙。我们一走进园子的大门,看到园中有个不是太大的荷花池,池西面是个贴着水面而建的舫式船厅,荷花池里有一群群金鱼,在悠闲地游来游去,池边的小桥与流水交相辉映,有几块很古老的大石头,有的上面刻着道光十年的字样,它们懒散地躺在荷花池的边上,适意地孵着冬天的太阳,园子里面亭台楼阁山石紧凑,还有好几颗树上结满了柚子,给寒冬送来了阵阵暖意。</h3> <h3> 园主陪着我们几个人一道,漫步在园子的花径里,他颇为感慨地向我们解说了当初对园景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大家沿着园中的荷花池绕了一圈之后,再回到建在荷花池上面的花厅里,我们分宾主先后坐了下来,老天也很帮忙,在没风有太阳的寒冬里,并沒有觉得太冷。大家端着刚泡上的滚烫茶水,沐浴在冬天的阳光里,抿着香茗嗑着瓜子,不时再剥个桔子香蕉来吃,一边悠悠地看着园子里的种种美景,一边懒洋洋地散说着自己的曾经。</h3> <h3> 园主对我们说,他此生别无其他特别的嗜好,只是从小就十分喜爱江南浙北的山水园林,每次只要一走进苏州的留园西园网师园拙政园,内心就会感到无比的心潮起伏,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无与伦比的精美古建筑,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每次看到园子里那般疏密有致的巧夺天工,或是贵妃般的雍容华贵,或是黛玉样的骨格清奇,放眼都是高贵优雅的景色,常常会生出一股微醺微醉的感觉,让人留恋得不忍离开。</h3> <h3> 造个精巧的江南小园子,是园主尚未成年就积存下来的梦想,自从踏上工作岗位,经过了大半辈子的打拼,现在已积累了一点财力,于是就想圆了年少时的梦想,这几年处处存心,到全国各地去寻访,前前后后无数次地去看了苏南浙北好多精湛的园林,还曾与苏州园林设计院的能工巧匠们数番探讨,力求萃取各家园林的精华,巧借古今建筑的特色,也就是想把自家的小园子,建成个让人感到来了就不想回的好地方。</h3> <h3> 说起来只是造了个私家小花园,其实就是在一块巴掌大的荒地上,建造出一个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美景,让人看了之后,会产生依依不舍的情怀,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为了造好这个小园子,园主到处寻觅访求,学习借鉴古人的智慧结晶,尽力博采众家之长,对园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花了好几年,才建起了归园田居,园子既有沧浪亭的玲珑清幽,又有狮子林的清奇正趣,尤其还借鉴了拙政园的厚重大气。</h3> <h3> 园主说当初建造这个园子,就是想了却年轻时的一个夙愿。所以前后也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勉强建好了今天看到的归园田居。园主说当时造好之后,并没有想到过要让外人来观赏游玩。造园子的初衷,无非就是自己已经奔忙了一生,临近晚年了只想享享清福,寻找一块比较清净的地方,借以躲开那闹哄哄的尘埃,供自己和家人们,在闲暇时吃吃茶看看景,也好放下心思修身养性,这几年总算完成了心愿。</h3> <h3> 适逢老镇这几年正在复古翻旧,很多已经在传说中的景观,现在都正在重建了。园主说园子建好之后,也算是恰逢其时吧,也没多长时间,在镇上巳经颇有了点小名气,时常会有人慕名而来。只要是找上门来的,不管是本地熟悉的人,还是外来的陌生人,园主都不会借故推辞。尤其是到了节假日里,更是有不少的亲朋好友,陪着外地来的客人,都说是想进来看看园子里的亭台水榭。</h3> <h3> 镇上这几年修复了不少的老建筑,从西到东的三里长街,显得越来越有模有样了。城隍庙端本园周宫傅祠等旧迹,在前几年都早已修复,并已经陆续开放了。曾被毁了的五亩园李厅弄等好几个古迹,如今也已经先后在慢慢地恢复本来的面貌了。还有更多的闻诗堂鸳鸯厅的传说,正在不断地被寻觅出来。不过那都是过去时,要说新建的私家小花园,我觉得还非是归园田居所莫属了。</h3> <h3> 当你携着家人或陪着朋友,悠闲地迈步在江南老镇三里长街的石板路上,走过了好几条阔狭不等的明暗弄堂,看过了好几座明清时期的老宅旧房,跨过了好几个苍老古朴的枕河石桥,尝过了好几家味道不错的乡土小吃,拍过了好几张古镇旧貌的独特风情,要是觉得还余兴未尽的话,那就请你不妨到归园田居的那个小园子里,再去兜一圈吧,也许会让你产生另一种新的感受。</h3> <h3> 归园田居与老镇上的其他景致不同,它是一个新建造的私家小花园,那园子就像个袖珍的园林集锦,浓缩借鉴了江南好几个名园的景观,或豁达开朗,或丰姿绰约,或古朴清奇,看上去却又是那么的自然流畅,浓妆淡抹相宜得犹如一幅名家的水墨丹青,让人看了叹为观止。尤为难得的是,当你走进了归园田居的园子,园主要是有闲暇时间,还会很儒雅地陪着客人们,讲上一段建园的故事。</h3> <h3> 我们喝着醇厚滚烫的茶水,在漫不经意中闲聊了半天,看天色已近正午,园主还须去坐个婚宴,方不舍地握手辞别。我们走出这亦山亦水风光无限的精巧小园子,好像有点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我的心里也禁不住感到一阵阵的迷惘,想自己在外巳经漂泊了大半生,人至将老如倦鸟思巢,要是能回到老家去守到来的路上,当然是个不错的归宿,如果也能造个私家园林来养老,那肯定就更加灵光了。可我有个屁的本事,去弄这么一大堆造园子的钞票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