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法兰西之四:法国工业的浪漫-王家盐场

蒋娟

<h3>离开博纳,我们驱车前往95公里外的阿尔克―塞南王家盐场(Royal Saltworks of Arc-et-Senans),这是Bertrand的团队首次入住王家盐场酒店。车子沿着盐场外长长的围墙绕着,随着车轱辘的转动我的心也在嘀咕:这盐场酒店到底有多大呀?也狐疑这高达3m的围墙有防盗作用吗?</h3> <h3>入得大门,瞬间被眼前开阔的空间与建筑的条理分布所震撼,一种开放、宽容的非凡气息扑面而来!这恢弘壮观的几何空间与建筑群一下子让我发懵,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汇,只能用网络图片来分享了。</h3> <h3>赶紧入住稍事休整,然后准备享用王家盐场的定制晚餐!</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客房出来,我们穿过大片草地前往餐厅。</h3></h3> <h3>环顾四周,有种无际的渺茫。站在草地中央,在硕大无朋的半圆形几何空间里,人遁形如蚁,夜色之下,恍惚依稀,不知身在何处。</h3><h3><br></h3> <h3>大小餐厅好几处,我们的晚餐在爱因斯坦厅。餐厅外,一群青少年席地而坐,嬉戏、歌唱;大厨一人在忙碌我们的定制晚餐,哈哈,只忙我们一个团队;服务人员只有一位,阿拉伯裔的中年法国妇女。</h3> <h3>餐巾有王家盐场的印记,放酒瓶和矿泉水瓶的瓶托也是讲究的。</h3> <h3>浓汤、主菜依次上来。</h3> <h3>盐场所在地的餐厅自然不愁原材料,食材新鲜、盐味十足的主菜足以证明这一点。</h3> <h3>餐后甜点加上足足两大杯水才把咸味压了下去。 </h3> <h3>继续穿越草地返回宾馆。夜,寂静无比,脚下的青草柔柔地沙沙地响着,是当年“白色的黄金”穿过岁月的流动声吗?光阴带走的是盐巴,留在世上的是“the salt of the earth”。</h3> <h3>总监楼里,总监正从窗户后面严密监视着整个盐场的运行?</h3> <h3>静静眺望制盐车间,当年应该是24小时不停歇地生产吧?</h3> <h3>那墙上雕塑的卤水已经流淌了240年,似乎不会干涸。</h3> <h3>然而20%的重课盐税最终未能拯救路易十六的王朝,似乎只有夏季的灯光秀还能反映当年“大炼盐巴”的火红场景(照片来自网络)。</h3> <h3>普通游客的我,更青睐推介中的户外花园餐厅,天气好的日子,坐在树荫下,捧着一本书,或迷着眼睛打会儿盹,或抬头看看周边嬉戏的孩子(哈哈,应该是孙子了吧)......我总是想入非非,今晚身在其中,脑袋里却幻想着下次光顾的情景,看来,我与这位建筑大师有着相似的幻想与浪漫基因?</h3> <h3>幻想很快被严峻的现实打破!在爱因斯坦厅用过餐后的我并没有因此变得聪明一些,餐后桌边打了个岔,就将手机忘在了餐厅,发现时已是22:35,向Bertrand汇报了情况,虽然夜已深,他依然跑到餐厅认真查看了一下,未发现手机的踪影。当晚只有我们一个团队在那里用餐,而且我们这一桌人餐后先散了,另一桌的团友们还在喝茶聊天,服务员发现手机后理应告知或交给邻桌的团友啊,然而...... 心中不免忐忑起来,也只能板等明天早上进一步查找了。</h3> <h3>今夜注定难以入眠,也罢,干脆就来了解一下这座伟大的建筑综合体和设计这座伟大建筑的伟大建筑师吧。了解与盐相关的建筑前应先了解盐的故事。盐,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古时候拥有了充足的盐资源就象今天拥有了石油资源外带油料加工一样,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丰厚的税赋。</h3> <h3>因为盐的不可或缺性、稀缺性与战略性,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欧洲也是 “盐税相当于王权”。意大利的威尼斯、德国的吕讷堡、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丹麦的奥斯陆等欧洲城市,皆是因食盐贸易而兴盛,德国的慕尼黑是因盐路改道而诞生的城市。江苏的扬州和盐城,四川自贡等地也是因盐而富的中国城市(照片来自网络)。</h3> <h3>法国萨兰-莱班(Salins-les-Bains)的大盐场公元8世纪启用,至1962年停产,采盐工作至少持续了1200年(照片来自网络)。</h3> <h3>从1778 到 1895年, 阿尔克―塞南王家盐场也运行了117年。该地区是法国制盐业的历史见证。</h3> <h3>古罗马时期,盐曾作为军饷发给士兵,直接成了硬通货,士兵表现优秀则被称为“值了那些盐”; 今天的工资“salary”一词也是源于拉丁文“salārium”,字面意思是发给士兵让他们买盐的钱;沙拉 “Salad”就是“加了盐的”叶状蔬菜。《圣经》中经常用盐来比喻忠贞和忠诚的“高尚的人”。</h3> <h3>在3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地壳的运动,浅滩与海洋被隔离开来,浅滩水分蒸发后盐结晶沉淀下来,在2.1亿年前被压成了岩盐,溶解了岩盐的地下水含盐量高达330g/L,被人们从地下250m的深处抽出来,放于敞锅内用木材加热蒸发,在80℃析出盐结晶。</h3> <h3>由于盐场位于法国与瑞士边境的侏罗山脉,这里的盐还被翻山越岭地运往160 km外的瑞士重镇伯尔尼。</h3> <h3>18世纪食盐需求量增加,也由于当时的法兰西王国财务糟糕,想着盐税给国家带来的丰厚财政收入,路易十五脑袋瓜子一转,原来每个法国人都是朕的客户,这是多么庞大的客户群啊!于是有着大片森林的塞南这个小地方便成了新建盐场的最佳选址。</h3> <h3>正在监理另一座盐场的年轻设计师尼古拉•勒杜(Nicolas le Doux)被路易十五钦点,成了塞南盐场的设计师。激动之余他若有所思,窗外,时代风云正在涌动,起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诞生了。在理性、自由、平等、人权等口号之下,是启蒙学者们试图引导世界走出专制、教统、盲从和非理性的雄心。在城市与建筑方面,“理想城市”的设想被提出,这是一种能够体现人人平等的乌托邦式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h3><h3>知识渊博,气度从容的诗人建筑师 Nicolas le Doux。</h3> <h3>勒杜本是一位天生的幻想家,崇尚的是大气规制的新古典主义,于是乌托邦式的王家盐场的设计方案出来了。一期的盐场是个半圆,勒杜认为这个半圆形如同天穹,跟太阳的路线一样完美。盐场于1775-1779间建成,建筑群间相互独立又通过小径相连。它不仅隐含了勒杜心中的美好愿景,更为实用考虑。每座建筑间相隔一定距离,既降低了火灾隐患,也能保持通风,让盐水更快地烘干。房屋的外围还有田地,用于种植蔬菜,栽培花木。</h3> <h3>十一座建筑在直径和圆弧上规则排开。</h3> <h3>直径的圆心处是盐场总监府,正面为高大的列柱廊,一根根廊柱是由圆形和方形石块逐次交替堆叠,棱角分明,是种史无前例的新颖设计。事实上这座为国王聚敛了大量盐税的办公楼是一个教堂的中殿,是勒杜为盐场工人设置的心灵居所。</h3> <h3>分布在总监楼两侧的宽敞建筑是制盐车间,它与总监楼一起构成了盐场的心脏部位。顶端两头是督察员和盐税官的办公室。</h3> <h3>半圆弧的正中间是盐场的入口,勒杜称其为”国王的入口“,据说是为了敷衍路易十六的“王权至上”,庄严的门廊由八根醒目的多立克柱支撑,犹如希腊神殿,圆柱后是一片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杂乱石雕堆成的奇异空间。</h3> <h3>警卫室、铁匠铺、木匠坊、箍桶室还有工人宿舍在圆弧上分头而立。</h3> <h3>总监府的后面是盐场最小的建筑,总监的马厩,它与总监府的教堂中殿、正门入口在同一中轴线上,是否暗喻“忘恩负义的人类,你们何时才能对动物怀有感恩之心”?</h3> <h3>从萨兰-莱班抽取的地下盐水穿越21公里的输送隧道到达阿尔克-塞南王家盐场。</h3> <h3>为了防止被盗与结冰,隧道建在地下两米处。</h3> <h3>隧道内的输送盐水的管道由抗盐的冷衫木掏空制成。利用沿河的地形落差,一天输送的盐水可达13.5万升。</h3> <h3>这个梦幻般的王家盐场不过是勒杜梦想的开端,他的宏伟计划是把盐场扩建为一座真正的理想城市,设计图中还有教堂、公共浴室、集市等,人们可以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没有冲突和不公平。正如柏拉图所创造的是一个基于哲学家角度的“理想国”,勒杜想要创造的是一个基于建筑师角度的“理想国”。</h3> <h3>然而不久,他的梦想就被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无情击碎。24公里长、6米高、由54个关卡(下图所示关卡设计图。此处说法不一,有说60个,有说设计了45个但有些是成双出现的)构成的巴黎城墙是由FermeGénérale (农民税赋征收部门)建造用以征税的城墙,似乎是为了和居庙堂之高的税务官的身份相符,勒杜设计的关卡庄重、典雅,然而这简直就是给本来就对苛税不满的民众伤口上撒了把盐。最后,用于征税的盐,和用来征税的墙,一并成了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之一。勒杜自然免不了厄运临头,虽然设计城墙的费用半毛钱都没拿到,仍然被投进了监狱,14个月后出狱,他的未竟的“理想城市”的建设再也无法继续下去了。</h3> <h3>乌托邦,希腊语中的读音在“没有的地方”和“好地方”间含糊不清,该是对“没有地方”是真正“完美的地方”的暗示吧。而将社会问题简化为建筑问题,给建筑赋予过多的意义,这,是否蕴藏着悲剧诞生的端倪?无论如何,勒杜的理想尽管只有部分实现,但该盐场作为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先驱,收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他的建筑理念在建筑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启发了后来者。他,也是世上的盐。</h3><h3>至于盐场本身,由于技术落后、在铁路大行其道、运输成本下降、海盐竞争力大大增强、以及周边民众投诉盐场烧掉大量木材污染环境之后,于1895年停止了运作,且后来先后沦为废墟、兵营,甚至二战时的吉普赛人集中营。</h3><h3>1918年的一场大火几乎毁了整座盐场,1927年法国政府买下了盐场并经过3个阶段的持续性修复,终于恢复了其往日的辉煌。</h3><h3><br></h3> <h3>王家盐场的今世前生已经明白了,可是我的手机在哪里?夜里不放心,给手机打了几次电话,都能够接通,但愿它”in a safe hand“。</h3><h3><br></h3><h3>早晨依然雾蒙蒙。</h3> <h3>早餐时Bertrand告诉我,他已经问过了餐厅工作人员,均否认见到手机。我的心情和这餐厅的色调一样,很沉重。</h3> <h3>在Bertrand和同行的帅哥Sunny的帮助下,借助Sunny的苹果电脑,通过icloud启动了手机丢失与寻找模式,很快我们发现手机就在盐场内,定位似乎在草地上(虽然我们在草地上来回搜索了两遍都是徒劳),于是Sunny捧着电脑,众人一字儿排开,在草地上开始了地毯式搜索。</h3> <h3>然而一分钟后定位显示手机开始移动了,一路移动出了盐场,在外面的公路上移动速度明显加快,显然是有人开着汽车跑了。也许是我们启动的寻找模式惊动了此人?还是此人正好经过草坪中央的道路从盐场下班?我们不得而知!</h3> <h3>Bertrand请求饭店经理Julie帮忙,因为凭双腿是追不上汽车的。谢谢Julie推掉了上午的约会,带上Bertrand、Sunny和我,开车朝着那辆车行驶的方向追了过去。此时那人已先于我们走了20分钟了。</h3><h3>尽管一路猛追,也很难缩短距离。Bertrand用法文发了一段信息到丢失的手机上,善意提醒那人;Sunny不断用icloud的play sound发出声音多次提醒,但那人跟着了魔一样就是不肯停下来。</h3><h3>Sunny持续定位,Bertrand根据Sunny提供的定位用google导航,Julie跟着Bertrand的导航紧握方向盘脚踩油门,大家配合默契,宛如一场警匪大片的真实上映。</h3> <h3>眼看着追出去了20公里也无法阻止那人夺路狂逃的劲头,Bertrand急中生智,以法国警察的口吻发了条短信,他写到:“请注意,这里是法国警察,请你马上将汽车停到前方的Bracon,就在原地等候,我们马上到达!”这下管用了,大概1分钟后Sunny发现手机不再移动了。我们才稍稍定了心,继续穷追。</h3> <h3>在离王家盐场南下30公里的小镇Bracon,我们找到了定位锁定的范围。</h3> <h3>下车后我们用play sound开始寻找,结果发现手机声音从专门放置空酒瓶的的大收集箱里传了出来。箱子比人还要高出几个头,四周各开了一个小洞,应该是供人投酒瓶用的,我们只能将脸贴在小洞上往里看。听到了声音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急得我像极了热锅上的蚂蚁!Julie已经跟镇政府电话联系,请求他们找辆吊车。</h3><h3>真是上帝显灵,奇迹发生了!Sunny敏锐地分辨出了手机在酒瓶收集箱里的位置,他通过那一面箱体的小洞,伸出长长的打篮球的手臂,竟然在一堆酒瓶中摸到了手机!!!</h3><h3>这小伙子简直帅得爆棚!</h3> <h3>我们昨天还在“虎口脱险”的取景地逗留,今天上演的“手机虎口脱险”,该是50年后的续集吧,我们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感谢Julie、Bertrand、Sunny所做的一切,感谢Lily姐和Lydia姐的祈祷,感谢团友们的友善与耐心,即使在影响了王家盐场讲解的情况下给了我充分的理解与包容,感谢团友们提供本美篇的各种素材,谨以本美篇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