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第二位做课的老师是八中小学的郭秘影老师。</h3> <h3>先进行课前积累,用司马光的名言进行积累,二是引入课题司马光。板书课题的同时教写司“司”这个字,指出这是个右上包围的字,写时口向左突出一些。打开本,生练写一遍。</h3> <h3>看画导入课文。</h3> <h3>出示现代文的故事,《司马光砸缸》</h3> <h3>点出今天要学的则是一篇文言文。</h3> <h3> 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老师先示范读,然后指名两个学生读,做到读音正确,第三,出示节奏,读好停顿,让女生练读,男生练读,最后全体齐读。达到读得流利。</h3> <h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接下来两人一小组一人读句子,一人说意思。读一句说一句,学习文言文就要逐字逐句的理解。借用注释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h3> <h3>文中三个“儿”的意思一样吗?然后指出同样的字有不同的意思,学习文言文。要联系上下文,这就是学习的方法。</h3> <h3>指名学生回答这则文言文的意思,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h3> <h3> “当小孩落水了,其他孩子和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用文中的话来回答,“众皆弃去”。然后请学生说出关于“皆”的词语,“皆大欢喜”,理解了“皆”意思就能理解这一句话,“众皆弃去”学生就理解通透了。通过词语教学理解句意。</h3> <h3>那么你认为是个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勇敢机智,聪明。长大之后的司马光成了北宋著名的学者,出示司马光的人物画像和简介,你们对司马光有了新的认识</h3> <h3>带着新的认识配上音乐,谁来读一读?指出学生读得有滋有味。然后老师又借用开头司马光的名言,“”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引导学生进行背诵课文,然后指名检查课文背诵,最后全体齐背。完成背诵课文的目标。</h3> <h3>小组合作讲故事,一人讲一人听,可以借助插图,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比一比,谁讲得更有趣。</h3> <h3>指名学生上台来讲,老师点评,如果加上“古时候”那就更有味道。及时表扬另一个学生,用上了“挣扎”加上了动作,是把故事讲得更加具体生动了。通过讲故事,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h3> <h3>你发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语言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能够答出文言文简洁、字数少,而现代文却把内容都说了出来。老师总结文言文的语言就是这样,言简意丰。。</h3> <h3> 《司马光》自评稿</h3><h3> 今天我执教的司马光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h3><h3> 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四个,</h3><h3> 1、认识“司跌”五个生字,会写司三个生字</h3><h3>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h3><h3>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便用自己的话讲故事</h3><h3>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h3><h3> 这节课是根据我们学校在适度教育理念下的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力求体现“基础训练到位,教师引导到位,自主学习到位,合作交流到位、拓展延伸到位”的理念,我先由课前积累司马光的名言,进而导入本节课。先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篇文言文,接着以读为主,做到了三步: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因为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同学们基本上都听过,所以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是,我没有一词一句的去解释意思,而是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很会学习,很会合作,为学生点赞。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然后小组合作,讲讲这个故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把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比较,发现语言上的差异。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孩子第一次接触,一定要让孩子感到文言文很有趣,短短的几个字就表达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拓展延伸部分,我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课下自学《孔融让梨》体现了扎根课内,放眼课外,学以致用。这节课咱们三六班的孩子表现很好,不管是语言表达还是理解能力,朗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才能使我这节课的目标顺利的完成,不足之处,课堂上对个体学生的关注还是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语缺少针对性,希望老师们给予指导。</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