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根据《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关于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系列推进活动的通知》,公共服务局组织开展雄安新区中小学优秀课例评选活动。2018年11月30日,安新县实验中学西校区承办了初中地理优秀课例评选活动。这次活动在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学校前期的认真筹划准备,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此次活动由我校副校长田水莲主持,她先后就本次活动的意义、主题、专家评委、会场纪律等四方面进行了介绍,新区领导马主任、安新教研室夏主任、雄县教师发展中心胡校长、容城教研室李主任参与此次活动。</h3> <h3> 本次活动规模大、时间长、作课教师精心准备、观摩教师认真听课、会场秩序井然有序,活动效果很好。从早晨八点五十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共有来自三县的六位教师作课,来自三县的70多位教师听课,每节课都有闪光点,最后由来自北京的专家就具体情况进行了综合点评,既点出闪光点,又提出了问题,下面就六位教师的课进行逐一介绍。</h3> <h3> 第一位教师是安新县实验中学的李学娟老师,她讲的是七年级 上册第四章《世界和气候》中的第一节《天气和气候》,她运用三效课堂的模式来讲的这一课,其中的亮点是教师说天气符号,让小组举牌猜才天气符号,回答正确的小组奖给一个笑脸,学生们踊跃参与,气氛热烈。</h3> <h3> 最后,教师针对空气污染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如何提高空气质量这一问题。</h3> <h3> 第二位教师 来自于容城县南阳中学的刘丹老师,她讲的是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节,她以一个纪录片《航拍中国》进行导入,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进而回顾的土地类型,就让人感觉气势磅礴,引人入胜。<h3> </h3></h3> <h3> 教师手绘中国地图,分析中国土地分布情况,从土地分布情况引出南北方主食差别,教师让学生分成草地组,耕地组和林地组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总结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通过砸金蛋选题方式得出结论,让同学们感觉意犹未尽。</h3> <h3> 第三位教师是来自雄县葛各庄的陈玉梅老师,她讲的是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节,她以图片引入,提出“白洋淀的水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让学生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h3> <h3> 用图让学生总结出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对于水资源各种实际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本课推向了高潮。分析华北地区严重缺水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引出两大水库为白洋淀补水这一实质性方案,从而与开头白洋淀水量变化相呼应。</h3> <h3> 第四位授课教师是来自安新县实验中学的车立华老师,她讲的也是《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节,首先,她让同学们观察中国径流带分布图,完成学案上相关练习,最后根据幻灯片图片信息总结我国水资源特点。</h3> <h3> 最后,回音墙的设计是点晴之笔,通过播放轻音乐流水声让学生们读一读“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动手画一画或合作完成一幅水标志的图画,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涨。</h3> <h3> 第五位教师是雄县第二初级中学的王敏老师,她也讲的八年级上册的《中国水资源》这一节,通过谜语导入,别具一格。</h3> <h3> 王敏老师在教学中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得恰到好处,运用图表和文字各种资料提取地理这一学科的知识点,实现了由易到难的突破。</h3> <h3> 最后一位是来自容城县容城镇第一中学的王华老师,她讲的是七年级上册的《天气与气候》这一节,通过视频播放导入主题,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最后让学生当小小播报员,这位教师贯穿情境与教学始终,实属难得,正体现了我们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的应用。</h3> <h3> 三县教研员对授课教师进行点评,找出各自优点,分析透彻,感觉受益非浅,意犹未尽。</h3> <h3> 最后由北京两位专家进行点评,她们肯定了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投入,提出核心素养目标与三维目标并不矛盾,但实际中三维目标应用忽略了过程与方法。肯定的同时,更强调的是核心养的具体落实和如何落实,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关注教学目标的设计、关注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的设计、关注学情提高学生深度参与。</h3> <h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人个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本次优秀课例评选活动,让老师们通过鲜活的课例加上专家的点评,对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六位作课教师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展示,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实现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