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刘仁静</b></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中共一大代表</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 </b></font></h3><h5><font color="#167efb" style=""> 《1902—1987》字养初,又名亦字、敬仁。应城城关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受李大钊影响,参加(五四)运动及"少年中国学会"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会议。1922年参与创办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中国青年》,同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1923年任团中央书记,列席"中共三大"会议。1926年因参加"托派"被开除出党。解放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1986年任国务院参事。1987年8月5曰因车祸去世。</font></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樊作楷</b></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戎衣驻外大使</b></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1918—2004)应城城关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应城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领导和指挥了重创敌军的几次战斗。曾任华东局社会组织部长。建国后历任应城县委书记,孝感地委书记兼行署专员,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湖北省委秘书长。中国驻索马里、马里、伊朗大使,外交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钓鱼台经济开发公司董事长,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副会长。</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许子威</b></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主政鄂豫边区</b></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style=""> (1908—1989)应城黄滩人。1926年冬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抗日战争初期,在汤池训练班参与培训抗日干。历任中共应城县委军事部长,豫鄂边区行政公署主住,中原行署主席,桐柏行政公署主任。建国后,任郑州铁路局党委书记、军事代表兼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华中农学院院长,政忇湖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徐觉非</b></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抗日县委书记</b></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style=""> ( 1904—1993),应城三合人。金陵大学农业专科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历任红军第四师连指导员、师党委委员。抗战初期任中共应城中心区委书记,后改任新四军第五师团长,"抗大"第十分校副校长,鄂豫边区第二专署专员,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农林部副部长。建国后历任湖北省农林厅厅长,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院长,湖北省科委主任,湖北省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等。</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李范一</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 style=""><b>湖北的李先生生</b></font></h1><h3><font color="#167efb"> (1891—1976)应城城关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及辛亥革命,官费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为我国无线电事业创始人之一。七.七事变后在汤池举办农村合作训练班,支持陶铸培训抗日干部。1949年9月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会议。毛主席在会上称他为"湖北的李先生"。解放后历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等,当选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6年4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font></h3><h3><font color="#167efb">。</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蔡斯烈</b></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应抗八条老枪</b></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style=""> ( 1911—2003),原名蔡松云(荣),应城潘集人。早年为应城膏盐洞商,受矿区共产党影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自购八条枪,成立"应城潘家集商民自卫队",率矿工奔赴京山丁家冲,打响了应城人民抗日救亡第一枪。历任应城抗日游击队队长、大队长,新四军独立支队团长,新四军第五师团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辽北軍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历任辽宁省阜新市市长,煤炭部燃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第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彭铁</b></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蒲城少年英烈</b></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style=""> (1907—1928)应城长江埠人。字高攀。1923年考入汉口法文专科学校,受许白昊影响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中共湖北省委任命为鄂中特派员,回应城发动工人运动。1926年1月,在应城长江埠成立"蒲东文艺研究社",坪击时弊,号召革命,并深入应城膏盐矿区组建工会组织。1928年2月15日,因叛徒出卖被捕。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1岁。</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陈愚安</b></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抗日传奇洞商</b></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style=""> (1906—1974),应城陈家河人。洞商出身。少年随父寓居上海,自费留学日本。1943年弃家投身革命,在矿区引起震动。冒险赴京山新四军五师抗日根据地,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乐捐"政策,倾家荡产,资助抗日军民。被选为应西县抗日民生政府县长,后改任应城抗日民主县长,鄂中行署副专员。建国后任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职。1974年在武汉病世。</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