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9年底,我随父母下放到湖北省沙洋五七干校,就读于干校二中。在这里有幸遇到了许多给我们关爱的好老师。如今近50年过去了,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们很让人想念。</p><p class="ql-block">王雅琴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性格开朗活泼,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亲的微笑,在那凝重的政治空气殃及到学校和学生的年代,她的话语总让同学们倍感亲切和温暖,她对同学们善良的保护和关爱,使许多无辜受到伤害的心灵得到了莫大的慰藉。</p> <h3> 这是当年二中五排全体师生合影!(第三排女生中间剪齐耳短发的是王雅琴老师)</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雅琴老师是曾晓端的班主任(五排),晓端多次提起很想找到这位当年给予她关爱的老师,但只听说她曾在应城化工厂工作,多次打听寻找无果,2014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爱人帮忙打听到了王老师的消息,于是我陪晓端前往拜望。</p><p class="ql-block">46年后相见,眼前的王老师头发白了,腰也弯了,可脸上的笑容一如当年,还是那么灿烂,老师的声音还是那么亲切,话语那么暖心!仿佛又回到五七干校二中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 晓端的拜望让王老师又惊又喜,握住老师手的那一刻,顿感是那么的温暖、有力!岁月让当年在沙洋还是一个个十来岁的孩子变成了如今已年近花甲的人,可在老师眼里学生永远是孩子,话匣子打开记忆一下回到沙洋的岁月…</p> <h3> 学生来了,王老师急忙招呼老伴快拿出好吃的招待学生。</h3> <p class="ql-block"> 一番叙旧后,当我们提议和老师合个影留念时,王老师立马让老伴拿出过年穿的红衣服,说这样喜庆!</p> <p class="ql-block"> 相濡以沫,夫妻情深!王老师就读天津大学化学专业,离开沙洋后夫妻俩同分配到应城化工厂,直工作到退休。退休后因工厂改制,加之年事已高需人照料生活,故离开应化与孩子同住。</p> <p class="ql-block"> 再次去看望王老师,晓端带去了上次相聚的照片,王老师激动万分,连声说太好了,太珍贵了!</p> <p class="ql-block">这次拜望邀上了学姐李百滔一同前往,王老师非常高兴,虽老师和老伴身体状况都不太好,行动不便,可还是拄着拐杖执意邀请我们去她家附近新开的大商场逛逛,我们盛情难却,开车陪同老师一起前往,大家并没有购物的意愿,只是想同老师一起感受了一下热闹的气氛。并在此合影留念。</p> <h3>商场门口留个影。</h3> <h3>挽着老师胳膊边走边聊。</h3> <h3>留住这老夫老妻的美好瞬间。</h3> <p class="ql-block"> 几次拜望相聚,打开了王老师对那段干校经历的记忆闸门,她思绪万千辗转难眠,提笔用已不太听使唤的手写下了这篇日记——浓浓师生情!</p> <p class="ql-block"> 当看到这篇日记的时候,沙洋的干校生活片段历历在目,浓浓的师生情跃然纸上,不免让人感慨良多……我们衷心祝愿王老师和他的老伴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