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行——走进神秘的夜色……

老杨头

<h3>色达的夜晚温馨、神圣,夜幕降临,山谷中灯火闪闪,透露出说不出的神秘。请您欣赏第一节:“走进神秘的夜色”。</h3> <h3>我们徒步登上海拔3700的高山,看着对面灯火辉煌的色达,大家兴奋,激动。正要取出设备大干一番,突然,大雨、冰雹扑面而来!大伙儿保护好相机,挺立在雨中,默默的站在山顶。雨竟然停了!它是被我们感动了!乌云不甘心离去,在天空陪伴着你我。夜幕慢慢的降临了。</h3> <h3>一间间红色的小房子,闪烁着星星点点的亮光。灯光下的人儿在苦读,他们在憧憬着美丽的明天……</h3> <h3>各色窗帘,缤彩纷呈,呈现出的只有温馨……</h3> <h3>路灯亮了起来,小房间的灯亮了起来,坛城的灯闪起金光……</h3> <h3>一座座大殿里,灯火通明。喇嘛、觉姆,坐满殿堂,他们在读着,他们在学着,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梦……</h3> <h3>觉姆院前的灯亮了,星芒四射,格外靓丽。</h3> <h3>一条条小路,顺山而劈,晚归的人,骑着摩托,隐约中听到,马达在轰鸣,车尾灯留下一条条弯弯曲曲的亮光。大路上车辆来来往往,想不到这山谷中还有如此繁忙的景象!但这儿没有那大都市的喧嚣,刚刚又经历了一场大雨的洗涤,看上去,夜晚的色达,干干净净,留给人的是一片祥和与宁静……</h3> <h3>色达,色达留给人们说不出的神秘……</h3> <h3>夜幕中的色达,留给人的是壮观、震撼,留给人的还有神秘!不是吗?</h3> <h3>请您欣赏第二节:“瓦切塔林”。</h3><h3><br></h3> <h3>这里是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诵经祈福之地“瓦切塔林”。北距黄河第一湾60公里,南距红原县城41公里,往东150公里可去松幡县的川主寺。海拔3454米。</h3> <h3>在这一节中,着重以独特的视角、唯美的画面、讲究的色调和影调,尽量表现出场景感和冲击力度。从人文、环境、宗教,尤其是拍摄纪念班禅大师诵经祈福之地的画面,自己全身心的投入。</h3> <h3>瓦切塔林,时而阴云密布,时而大雨倾盆。积水中映衬着塔林凝重的色彩。看!阴云密布彰显塔林更加庄重。</h3> <h3>大雨,丝毫没有减弱人们虔诚的心,人们在塔林恋恋不舍流连忘返……</h3> <h3>藏族同胞,每每带来一家人的祝愿,他们在祈福,愿温馨的一家人在佛祖保佑下,永远幸福安康的生活。</h3> <h3>孩子们在老人家的带领下,刚刚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接下来他们开始做自己的事情……</h3> <h3>在一尊尊白塔、一件件转经筒前,常有藏族同胞在转塔、转经、诵经、祈福,他们心地善良,他们虔诚刚毅,他们满怀希望,期待着幸福,期盼着安康……</h3> <h3>眼前,一张满是皱纹的面孔,饱经风霜;那有些变型的手,饱尝过生活的艰辛,但她充满了力量;望你的那一眼,久久不能忘却,时时想起,那眼神中透露出的刚毅……</h3> <h3>他挺立在塔林前,双手合十,一丝不动,默默地诵读……</h3> <h3>几近枣红色的肤色,花白的胡须,口中轻轻地念叨着,眼神中充满了希望……</h3> <h3>经幡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图腾,它是在布、麻织品上书写经文,然后将其插在山巅、路口、海边等等地方,其意为用自然之力来诵经,以保平安吉祥。在瓦切塔林到处布满了经幡。</h3> <h3>塔林周边,随风飘扬的经幡让人心动,大雨又倾盆落下,人们再次在雨中洗礼……</h3> <h3>这一片片,连绵不断,甚为壮观,让人叹为观止的经幡阵,大自然和人们共同为了安详,和谐,在无时不刻的默默地诵读着经典……</h3> <h3>请您欣赏第三节:“格尔登寺光影”。</h3> <h3>格尔登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始建于清同治9年间(1870年)。其前身为洞沟寺,属若尔盖达扎朗摩格尔登寺的子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安多藏区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是格鲁教派寺院。</h3> <h3>以下请您欣赏并慢慢的观看格尔登寺的……</h3> <h3>请您欣赏第四节:“色达天葬台旁的神鹫”。</h3><h3>据说公元11世纪,印度僧人唐巴桑杰来到西藏,创立了藏传佛教希解派。他竭力鼓励藏民进行天葬,亲自率领信徒围绕天葬台念经超度死者的灵魂,把这种丧葬方法推广到整个藏区。</h3> <h3>佛教徒崇尚灵魂,贱视肉体,认为灵魂已经脱体,喂鹰鹫,彻底寂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反而是一种功德,有利于灵魂转世。佛祖释迦摩尼,前世曾经舍身喂虎、舍身喂鹰,是天葬者的先驱。</h3> <h3>西藏的佛教徒还认为,天葬台周围的神鹫,是“格龙”(比丘)的化身,本身就有通神的魔力。凡人把自己的尸体全供养给它们,就能赎回生前的罪孽,他的灵魂被神鹫驼上天堂或投到好人家。</h3> <h3>据说,现在色达天葬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葬台,在这个天葬台周围的山上,栖息着约5000余只神鹫。</h3> <h3>我和这些神鹫亲眼目睹了一次天葬仪式的全过程。天葬师开始聚精会神的工作着……,天空中传来一阵阵悲壮凄惨的藏歌……,山岗上的神鹫严阵以待……,两个逝者被抬上来……。</h3> <h3>漫山遍野的神鹫,很有次序的起飞,升空,飞翔,朝着一个目标。</h3> <h3>神鹫好像听到了命令,一波一波的开始起飞……</h3> <h3>最高空,总有一只在观察,好像它在传递着什么信息。</h3> <h3>山坡上待命的神鹫渐渐的少了。</h3> <h3>漫天翱翔的神鹫,耳边传来嗡嗡的声音……</h3> <h3>头顶上好像飞过一群群的轰炸机,遮天蔽日,心中升腾起莫名的说不出的感觉……</h3> <h3>有些神鹫似乎没有接到指令,它们在耐心的等待着……(有些人,不听劝告,不断的用镜头记录神鹫工作的情形,被人发现后,几台相机当场损毁。)</h3> <h3>这时,或许逝者的亡灵,在神鹫的帮助下,驾着一片祥云,缓缓升上天堂……</h3> <h3>或许,在神鹫的帮助下,逝者已经投胎到一户好人家……</h3> <h3>天葬台周边的景象,还是那么……,这一天,有两个人仙逝,仪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我望着远处天边,山间的小路,心情不免还是非常沉重……</h3> <h3>请您欣赏第五节:“色达山河一片红”。</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海拔3700米的川西高原上,上师晋美彭措不顾年迈体弱,在喇荣沟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创建了学经点,现在已经发展成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色达五明佛学院。</h3> <h3>这里的僧舍非常壮观,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密密麻麻的红色小木屋。</h3> <h3>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寺庙和佛堂,这些建筑装饰考究,金碧辉煌。</h3> <h3>最高的山峰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称做“坛城”。它的上部分是传经的地方,据说有病的人在这儿转上一百圈就能好病;下面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被虔诚的信徒不停的转动。</h3> <h3>身披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随处可见,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的气氛。</h3> <h3>这是觉姆院,殿内殿外聚满了觉姆。</h3> <h3>瞧!这转经筒可是够大的吧!</h3> <h3>每天她们做着必须的功课……</h3> <h3>她们生活的很开心……</h3> <h3>虔诚的信徒在不断的推动着转经筒。</h3> <h3>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刚强。</h3> <h3>在这里,他们过着平常人的生活……</h3> <h3>周边聚集着市场,提供人们生活所需……</h3> <h3>这里所有的房子的外墙都是红色的,漫山遍野一片红色……</h3> <h3>蓝天下的色达,红的那么鲜艳……</h3> <h3>请您欣赏第六节:“川藏穿行”。</h3> <h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川西一行,感触颇深。四川真可谓深山大川、层峦跌宕。几天时间,行程3000多公里,穿越了7个海拔超过4000米的垭口,道路时好时坏。这是穿越“得勒山垭口”,弯弯曲曲的盘山道,沿着山坡慢慢的爬行。</h3> <h3>终于爬上来了,海拔4571米,真够高的了吧!</h3> <h3>老王脚下的坡,垂直高度20多米,好一个险!看他在聚精会神的工作,他要留下这弯弯曲曲的蜀道……</h3> <h3>这是“德啄山垭口”,海拔4418米。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当然,雨中景色更有韵味。海霞姑娘执意要拍下这雨中美景!</h3> <h3>雨在淅淅沥沥不停的下着,雨中的蜀道也别有一番情趣。路要一步步行,山要一座座翻,看,每翻一座山,都不知道转几个圈……</h3> <h3>雨越下越大,看来一时半会儿不会停了,无奈,海霞姑娘恋恋不舍的离开垭口。</h3> <h3>转过两座山,天渐渐放晴。路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好一幅秀丽山景!在车上大伙儿纷纷忍不住举起相机,留下这干干净净的路,留下这郁郁葱葱的山,留下这一群群悠闲自在的牦牛……</h3> <h3>听领队讲,路边这条河是“那曲”,曲在藏语中就是河的意思。我们要沿着河走好长一段时间。</h3> <h3>前边又不通车了。下车打听,说是在修路,限时通行。无奈!这已经是第五次因修路停车了。当然,路是必须经常维护的哟!</h3> <h3>我走到车前方施工现场,正在铺设水稳。耐心等吧,水流急心可不能急!</h3> <h3>终于放行了!车一路狂奔,尘土飞扬。我再次举起相机,这又是一道风景线!</h3> <h3>狂奔的车流惊动了牦牛,它要看个究竟。小心,它要走到路中心了!</h3> <h3>转过一座小山……</h3> <h3>穿过一座小桥……</h3> <h3>傍晚时分,经过高尔寺山垭口。这儿海拔4412米。再走20多公里就到“黑石城”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地方……</h3> <h3>看看远方的崇山峻岭,看看我们穿行过的条条道路,真不敢相信,我们就是从那儿一点点爬上来的……</h3> <h3>领队“野狼”讲,这是我们此行经过的最后一个垭口,我们到黑石城后将从另外一条路返回。</h3> <h3>这是藏族朋友“白马仁则”,他善良,憨厚,我们聊的很开心。</h3> <h3>他还给我们说,前面的路坏了,今天修不好了,只能原路返回。</h3><h3>我们要走了,白马仁则有些依依不舍,一遍一遍说着,下次来一定找我,会给你们……</h3> <p>张大哥魔术般的变出一面旗子来,“来!老杨让我们这两个老头子在这4000多米的高原上留下身影吧。”天渐渐黑了下来,原路返回吧。看看山下,心中不免……!美丽的川西,我们还要再次来的——————。</p> <h3>编辑:老杨头</h3><h3>摄影:老杨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