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的故事——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凤萧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h3>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GDP总量超过90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在共享祖国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不曾忘记那个艰难困苦的物质短缺时代。粮票,这个曾经被誉为“第二货币”的无价证券,伴随共和国走过近4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期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提起这个即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小票证,许多人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们,不禁感慨万千。作者选用最具代表性的全国通用粮票和内蒙古自治区及阿拉善右旗曾经使用和发行过的粮票票证以做展示。</h3> 粮票发行背景 <h3>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加之抗美援朝战争,使粮食等生活用品非常紧缺。一些未受改造的资本家,在国外敌对势力的鼓动下大量收购、囤积粮食、哄抬粮价,造成上海等大城市粮价飞涨、市场混乱。为保障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需要的粮食,消灭粮食投机,稳定粮价,当时的政务院,一面调集粮食平抑市场,一面抓紧制定控制粮食的政策措施,于1953年11月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简称粮食统购统销)。为了保证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又陆续出台了配套措施和办法。195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的命令》,详细规定了粮食计划供应政策,居民口粮、工商行业和牲畜饲料用粮,均按核定的供应数量凭证供给,并发给供应凭证。供应凭证分为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地方料票七种。并于1955年10月1日发行了中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h3> 全国粮票品种 <h3>195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全套5枚,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粮票,俗称开门票。由于该版粮票印刷纸张比较差,在流通中破损严重,加之流通使用量较大,国家粮食部于1956和1957年又增发了同图个别面额粮票,连续3年共发行了9枚。该版粮票从1955年发行到1967年停止使用,共流通12年。</h3> <h3>1955、56、57年版粮票全套9枚,是全国通用粮票系列中的经典,全新品非常少见,价格在1万元左右。</h3> <h3>196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全套5枚,2两没有发行使用。该票由于无防伪标识,流通中发现假票,随于1966年发行了同图防伪水印粮票。</h3> <h3>1966年版全国通用粮票全套4枚,个别品种分无水印和有不同水印几个版本。该版粮票是我国流通时间最长、人们最熟悉的粮票品种,从1966年发行至1992年停止使用,共流通使用了26年。</h3> <h3>1978年版全国粮票是唯一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票”名称的全国通用粮票,全套5枚。它的印制背景正值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高峰期,苏联陈兵百万于中国边境,随时南下进攻中国。为应对紧张局面,我国全面开展备战备荒,并印制了此套战备粮票以备战时使用。印制完成后,密秘封存在东北、华北、西北的几个战备仓库中。后来,由于中美关系缓和,有效遏制了苏联入侵中国的野心,这套粮食也就一直封存没有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粮食等物质极大丰富,粮票随之停止使用,并逐步销毁。这套战备粮票也解冻并在有关部门的严密监督下秘密销毁,但有少量流入社会。同时给参加销毁的有关人员每人赠送了一本票样以做纪念。</h3> <h3>1982年,我国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粮食等物质还不是很丰富,国家继续实行粮食计划供应政策,粮票继续流通并加强管理。为弥补1966版粮票消耗缺口,国家粮食部在同图上印制了1982年版全国通用粮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行使用。</h3> <h3> 当时,全国通用粮票的管理使用非常严格,国家粮食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管理措施,可以说比人民币的管理还要严格,地市、县级以下粮食部门领取粮票要先行上报粮票计划,经省、市、自治区粮食主管部门批准并列入当地粮食供应计划后方可下拨粮票。地方粮食管理部门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粮票,设立粮票账本,坚持收有凭、付有据,日清月结,并按月上报粮票统计报表。居民需要领取粮票时,首先要在所在单位开具外出证明,并带上粮食供应证到指定的粮食供应站点领取粮票,领多少粮票,在粮食供应证上要扣减多少粮食供应指标。</h3> <h3>那时,不论开会还是搞什么集体活动,首先要解决人员吃饭的问题,经举办单位出具证明,凭粮票才能购买活动用粮。</h3> 地方粮票 <h3>  国家除发行全国通用粮票外,各省、市、自治区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发行地方粮票。地方粮票在本省、市、自治区范围内流通使用。</h3> <h3>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厅于1955年印制发行了第一套区内通用的地方粮票,全套5枚。</h3> <h3>  1955年版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料票,全套4枚。</h3> <h3>第二版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粮票于1956年发行,全套3枚,增加了5市斤面额。</h3> <h3>第三版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粮票,于1958年发行,全套5枚。</h3> <h3>第四版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粮票,于1960年发行,全套6枚。1958至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从粮票的印制纸张就可见一斑。该版粮票发行后,由于纸张比较差,流通使用中破损非常严重,故存世非常稀少,这2套票在收藏被定为五星级粮票,收集难度极大。特别是60版全套5枚实票市场几乎不见,7品左右的单枚票价格都在千元以上,全套票样在数万元。</h3> <h3>第五版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粮票,于1961年发行,全套7枚。票样珍稀,五星级粮票,价格在1万元以上。</h3> <h3>第六套、第七套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粮票,分别于1964年和1965年发行,全套7枚同图粮票。这两套粮票是内蒙古早期粮票中最美粮票,使用周期短,存世量稀少,实用票很少见,票样更珍稀。</h3> <h3>1965年版内蒙古自治区收购生猪专用原粮票,全套4枚,存世稀少,成套少见,四星级珍稀粮票。属奖励粮票,以鼓励农民发展生猪养殖,并积极向国家交售,同时给于奖励同等数量的原粮。</h3> <h3>1965年内蒙古自治区收购杏仁专用原粮票。该票是奖励粮票,鼓励农民积极向国家交售杏仁,等额奖励原粮。</h3> <h3>文革时期,各地发行的粮票基本都加印了毛主席语录,收藏界把这个时期的粮票称为“语录粮票”。1969年甘肃省粮食厅发行了一套三枚的语录粮票。当时阿拉善右旗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因此使用了该粮票。</h3> <h3>1972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厅发行了一套5枚的购鲜薯票。该票虽设计简单,但由于面额大、发行量少,主要针对薯类产区,存世量稀少而成为内蒙票的珍稀票证。阿拉善三旗和东三盟当时不属内蒙管辖,故没有使用该票。</h3> <h3>1973年版内蒙古自治区粮票全套六枚,其中半斤有文革特征,但未加印毛主席语录。该套粮票除半斤稀少外,其他五枚很常见,并与1980年版粮票混用至1992年粮票停止使用。</h3> <h3>1974年发行的内蒙古自治区收购农副产品原粮票,全套5枚。该票是在原收购杏仁原粮票和收购生猪原粮票的基础上,为便于所有农副产品收购,将收购杏仁票和生猪票针对性强的农副产品收购票证进行整合后发行的。</h3> <h3>1980年发行的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粮票,全套7枚。这是内蒙古最后一套粮票,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套粮票。</h3> <h3>阿拉善左旗归宁夏时曾经使用过的宁夏自治区地方粮票</h3> <h3>宁夏自治区地方油票,1968年发行</h3> 军用粮票 <h3>当时,国家对军队用粮供应更加重视,采取“先军队,后地方”的优先原则。从1953年起,在战争年代的基础上,对军队的用粮供应办法进行了多次改革完善,但凭票供应的总原则不变。先后多次发行了在部队中使用的军用粮票,包括行军粮票、军粮定额支票、军用价购粮票、军用供给粮票等。军用粮票除价购粮票外,其它都是有价证券。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部队后勤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2007年以后,军用粮票停止使用,军粮供应全部改为电子刷卡。</h3> <h3>图为1964年版军用粮定额支票,全套8枚。粮票停止使用后,军用粮票成为票证收藏领域的佼佼者。</h3> 工种粮票 <h3>工种粮票,是国家为弥补工矿企业高强度作业人员粮食补贴差额,由地方发行的工种补差粮票。主要集中在市、县级。阿右旗和阿左旗曾于1974、1975年发行工种粮票。</h3> <h3>1961年,阿拉善右旗成立初期,发行了一枚手工制作的专用原粮票,有两个品种,一是在1958年内蒙古粮票2两票上加字版,二是直接印制版。该票虽设计印制简陋笨拙,但它与阿拉善右旗同龄,见证了阿右旗的诞生,存世量非常稀少。</h3> <h3>1967年,阿右旗发行了一枚手工钢板刻制、蜡纸油印的挂面票一枚,面额1市斤。</h3> <h3>文革后期,阿右旗印制了一套3枚的豆腐票,后加盖当副食票使用。</h3> <h3>1980年,阿右旗发行了一套挂面票,全套4枚。</h3> <h3><b><font color="#808080">——后记</font></b></h3><h5><b><font color="#808080"> 1992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同年7月,阿拉善右旗率先在全盟放开了粮食价格,推行粮食市场化改革,粮食计划供应政策和粮票同时废止。全国各地陆续放开粮食经营和价格,至1993年,粮票在全国停止使用,并按发行权限逐级上交粮食主管部门。县级以下发行的各种粮票就地销毁。</font></b></h5><h5><b><font color="#808080"></font></b><b><font color="#808080"> 我国计划经济可谓票证经济。</font></b><b><font color="#808080">粮票只是名目繁多的票证中的一个支流。如今,粮票早已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伟大成就。粮票虽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活跃在票证文化收藏世界,成为我国计划经济这段沧历史的真实写照,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又有文化审美和收藏价值。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让我们铭记艰难岁月,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font></b></h5><h3><b><font color="#808080"><br></font></b></h3><h3><b><font color="#808080">图文编辑/凤萧</font></b></h3><h3><b><font color="#808080">背景音乐/电视剧《渴望》主题曲</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