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 ——中原名师周照鹏工作室跟岗研修活动纪实

书生

<h3>  2018年11月21日-24日,一群志同道合者为了共同的追求,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从河南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安阳市一中集结,中原名师周照鹏工作室、中原名师黄艳工作室2018年度省名师及省骨干教师培育对象跟岗研修活动隆重召开。中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周照鹏校长、黄艳校长,河南省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室丁亚宏主任,为两个工作室的全体学员带来了饕餮盛宴。活动中不仅有专业发展的引领,还有生命成长的启来,来自鹤壁高中、安阳一中的两位语文教师,以及来自工作室的两位学员,为大家呈现了四节精彩的观摩课,随后两位导师进行的精的点评中蕴含着高深的理论学养,全体学员也在热烈的交流与碰撞中获得了技能与思想的提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名师引领,见大家风采</font></b></h1> <h3>  周照鹏,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河南省中语会理事,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2013年度首度中原名师,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本科生教师教育“双导师制”指导教师,教育硕士专业学院兼职教授,安阳师范学院“校地协调”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校外导师,河南省鹤壁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h3> <h3></h3><h3> “一个学生,就像一块璞玉,需要倾注心血,精雕细琢,方成大器。我喜欢做老师,简单而深远。”周照鹏校长温文尔雅,虽有所成就但仍然孜孜以求地思考着、奋斗着,潜心在教育天地里勾勒更新、更美的蓝图。</h3> <h3>  开幕式上,周校长做了精彩致辞,并忠告大家,“优秀老师最大的瓶颈,是甘于优秀,而不再突破”。</h3> <h3>  依据河南省教育厅制定的《依托中原名师工作室培育省级名师骨干教师试行方案(2016-2020)》方案,来自新乡、平顶山、焦作等地的程小玲、黄继锋、刘江辉、赵慧勤、崔新等河南省省级名师培育对象和来自郑州、信仰、洛阳等地的程莉、程轶、郭晓平、李 恒、李小平、李岩、王海燕、王君伟、杨青山、张志全等河南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育对象将依托周老师中原名师工作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分模块、分阶段、递进式、实践型跟岗研修。</h3> <h3>  开幕式上,来自焦作市十二中的程轶老师作为成员代表做了精彩发言。在高铁上还在准备自己的发言稿的程老师娓娓道来,谦虚真诚地表达了对此次活动学习的期待和对工作室活动用心得安排的感谢。</h3> <h3>  活动室成员们在开幕式上合影留念。这是一次盛会,这是一次理念和知识的碰撞。</h3> <h3>  中原名师周照鹏工作室、中原名师黄艳工作室2018年度省名师及省骨干教师培育对象跟岗研修活动成员在开幕式上合影留念。</h3> <h3>  研修活动整个过程安排合理,内容丰富,行程充实。</h3> <h3>  研修活动在21日晚拉开序幕。周校长亲切幽默,伙伴们开诚布公,来自天南地北的成员相聚在安阳一中,聆听周校长指导,坦诚交流,热烈互动。</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同课异构,显百舸争流</font></b></h1> <h3>  11月22日上午,在安阳一中实验楼报告厅安阳一中李洋老师讲授《外国诗二首〈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h3> <h3> 鹤壁高中李岩老师讲授《外国诗二首〈迷娘曲〉》。</h3> <h3>  李洋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堂行云流水,沉浸于美感诗意之中。她的才学气度震撼着我们。</h3> <h3>  李岩老师沉稳细腻,紧扣意象分析诗歌,她的努力与细致感染着我们。</h3> <h3>  汪才安老师讲授沈从文的《箱子岩》。</h3> <h3>  汪才安老师讲授沈从文的《箱子岩》。</h3><h3> 汪才安老师将四张富有安阳地域特色的图片一并同版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询问学生对生养自己的安阳的感情,并联系艾青的诗歌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切入沈从文的《箱子岩》,整个导入过程亲切、自然、开放、热烈。紧接着汪老师用一系列问题主导着教学的走向,师生互动的走向,其问题设计大体上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关照了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学生参与的热烈程度被慢慢点燃,教学氛围及教学效果特别好。汪老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了的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分析,对文本的思想性也做了深入的探究。</h3> <h3>  郭小平老师讲授《箱子岩》。</h3> <h3>  郭晓平用一组摄于湘西的风景人文图片,并以文雅的语言配读,将学生的思绪带入沈从文的故乡,紧接着展示了文本形式与内容方面的两个学习目标,其后与学生一起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思路,重点研析文本内容,最后进行适当拓展,并留置作业。整堂课教学流程顺畅。其中在与学生一起研析文本内容时,仅用几个主要就串起了全文,教学内容集中,重点突出。尤其在研析作者对湘西所抱有的矛盾情感时,师生一起解读出了赞扬、担忧、批判、期待等关键词,有效地深入了文本深处,令人印象深刻。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评课互动,激见解纷呈</font></b></h1> <h3>  每个阶段的同课异构活动结束之后,学员们以评课的形式进行思想碰撞。 工作室成员们各抒己见,妙语连珠,精彩纷呈。</h3> <h3>  周照鹏校长反复强调要认真思考两个基本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归根结底,文本才是最初的出发点,文本本身基本上基本上决定了教的内容,以及采取何种教法。如果对文本本身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偏颇,那就辜负了这个文本,也难以给学生最科学有效的指导。当有的学员评课语言啰嗦,条理不清时,周老师及时打断,指导课该怎么评的问题,并且指出语文老师一定要从教学中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为教师成长指明方向。</h3> <h3>  黄艳校长谈到语文教学一定要有目标意识,必须考虑教什么,怎么教,最终落实到能力上。 同时,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提醒老师贴近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课堂教学。</h3> <h3>  工作室成员李恒作精彩评课。</h3> <h3>  工作室成员认真听课,深入思考,热烈交流,各抒己见。</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专家讲座,呈理论指导</b></font></h1> <h3>  只有站位高远,才能目及远方。只有精深钻研,才能获取灼见。 11月22日下午,研修活动邀请到了河南省基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特技教师丁亚宏老师做专题报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解读语文核心素养,也解读了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如何考查语文核心素养,并就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与任务群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给工作室成员做专业指导。</h3> <h3>  丁老师清雅知性,高屋建瓴。</h3> <h3>  丁老师激情满满,讲解深入浅出,工作室成员们收益匪浅。</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携手历练共成长 且走且晴谱新篇</font></b></h1> <h3>  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却让每位学员收获颇丰。参加研修活动的成员均是自己学校的业务骨干,在语文教学上也已孜孜耕耘多年,正是处在职业生涯的高原期,本次研修活动,让学员们见识了大家风采,并在交流互动中重新燃起了新的职业动力与生命力。本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工作室成员们通过评课稿两篇、研修心得一篇、培育过程美篇一篇在继续着活动的思考。这样的交流和思考随着成员们的返回工作岗位在不断延续、扩大其影响。</h3><h3> 刘江辉老师在研修心得中写道:“对语文教学和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方向。比较于自己的教学,往往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习惯于模仿,玩弄于技巧,游离于内容之外有时成为课堂的常态;浅层次的解读,刷题和训练,影响了自己的语文认知观和教学观。通过周老师的高屋建瓴的点拨,黄校长的春风细雨般的指导以及丁老师的富含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报告,我深深认识到,语文教学一定要弄懂“教什么”和“怎样教”。”</h3><h3> 李小平老师在研修中心得中写道:“正如丁老师所说,我们应守正出新,再出发。从知识本位、文本本位再往前走一步,走向融合了知识的任务情境创设。从教师的“教”再往前走一步,走向引发学生自主的、多样化的言语实践。从教材的学习再往前走一步,走向围绕语文学习资源的学习。从教室空间再往前走一步,走向课内外整合的一体化教学实施。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此,长路虽漫漫,上下而求索。”</h3><h3> 王君伟老师在研修心得中写道:“一个人做一件事能做好,一群人做一件事能走远。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黄老师温婉如玉,秀外慧中,嗓音甜美,话语真诚,举止优雅,神态从容;周老师聪敏务实,态度和蔼,谈吐风趣,见解深刻。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这群语文界的老兵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相伴而行,定能使中原大地语文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辉煌!”</h3><h3> ……</h3> <h3>  “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这样的一次活动,这样的一群人,因共同追求而相聚,因共同责任而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