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西部游记(下)

东方之禾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游走在海南岛的西部地区,除了感受其与东线沿海地区经济繁荣之间的落差,也感受到这里人们的朴实。我们接触比较多的群体—蹦蹦车司机,她们多为女性,许多人没上过几年学甚至干脆不识字,但面对乘客时绝少欺诈,同一路段多问几个司机价钱都一样,这让我们安心许多。</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nbsp;<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到达临高的时候正下着小雨,车站周围没有看到心仪的宾馆。我们找了个蹦蹦车前往县政府(闹市)的方向,顺便让蹦蹦车司机也帮帮忙。不久,她把我们带到一个当地“好宾馆”,进去一看设施比较老旧、临街,并且价钱也不低,放弃。看看附近,有不少宾馆可以选择,干脆交给司机5块钱车费,自己下车沿街慢慢寻找。很快就找到一个满意的,门面较新,面对县政府大楼,周边店铺多、吃饭方便,要价148元/日。</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宾馆大堂。</h3> <h3>走出宾馆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临高县人民政府。离得这么近干嘛不进去参观一下?于是走进院里,看到了院内政府大楼全貌及楼前开阔的广场,整体建筑看上去肃穆、庄严、大气。我们沿着院内绿地广场周边的柏油路转了一圈,除了看见少数几辆汽车出入,少有人员走动,整个过程无人干涉,进出大门也没看到有门卫把守,还挺亲民的哈。</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临高县人民政府大门前拍照后,我们边走边看,在县政府对面的临街商铺中找到一家“永和豆浆”店,在那里解决了午饭。饭后出来,一个蹦蹦车司机说可以拉我们到开往临高角的汽车停留地,车费5元。如果乘坐他的车直接去临高角,车费30元。我们选择了前者。</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一个不起眼的老旧街市的十字路口,我们看到一辆破旧的公交车窝在一个街边角落里,车上有四、五个乘客。一问,正是开往临高角的汽车。在车上坐了几分钟没看到司机的踪影,一个老乘客说要等到下午二点才开车。看看手机时间还不到一点,还有一个多小时呢,下车去找蹦蹦吧。</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老林眼拙,招手拦下一个烂车。司机3、40岁的样子(看不出年龄的劳动妇女),骨骼宽大、较瘦。至于车,倒是比较敞亮,车身与斗之间的空档连接显得松散,据称是个二手车,到临高角要价40元。随后的行程中司机把烂车的“优点”发挥的不错,她不识字(路上遇到个路障牌提示前方修路,她问我们牌子上写的是什么),也不知道通往临高角有一条平坦的柏油路(新路),载着我们十分英勇地全程行驶在一条建筑工地样的路上,颠簸起伏地勇猛向前,烂车也丁零当啷响得欢实。<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有一段路还紧跟在一辆工地大卡车后面,其间尘土飞扬、卡车就是方向。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觉得时间很长,40块钱值了),老林竟然还想让她等着我们,多给…钱,我拽着老林头也不回地往海边走去,剩下司机在后面喊“回去没有车了……”。</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nbsp; &nbsp; 临高角,位于临高县北端,三面环海,有七公里长的海岸线。沙滩洁白柔软、海水清澈明朗,是个良好的天然滨海浴场。比较东方鱼鳞州海岸沙石的粗粝(有些扎脚),这里可是舒服多了,连我这样的也早早脱掉鞋子赤脚前行。</span></h3> <h3>海岸沿线风景。我们在海边游览中向当地人打听好回程的乘车地点。</h3> <h3>走过海滩,来到临高解放公园,里面有个解放海南纪念馆,因纪念馆收费,我们没有进去。红色教育收费,让人感到无所不在的商业味道和不屑。</h3><h3><br></h3> <h3>海南岛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08年建立,上面纪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在解放海南岛战争中的丰功伟迹及该部队的历史。</h3> <h3>舰形纪念碑两侧密密麻麻的刻满战争中牺牲的指战员名单及四十军简介。那场战争,四十军第119师副师长黄长轩、第120师358团团长于承光、第118师352团政治处主任张之栋等800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在解放海南的战争中,四十军被称为“旋风部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h3> <h3>第四十三军海南岛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4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第43军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海南岛战役等主要战役。涌现出一大批英雄群体和以刘梅村、蒲恩绍、李树亭、刘希洪等为代表的英雄人物。在作战中,先后有2.4万人负伤,6986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h3><h3>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h3> <h3>徘徊在纪念碑文字记载墙前,人民英雄的丰功伟迹让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但读到“共歼灭国民党军1.5万……,歼灭以某某司令以下敌军1.7万时,心中产生莫名的沉重。胜哉?败哉?脑海中浮现出云南腾冲那个令人震撼的漫山遍野的墓碑。墓碑上刻有那些曾经生命的姓名、所属部队番号、职务,还有大量未留下姓名者。那是与日本侵略者血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将士。那些曾经的生命也是有血有肉、有着至亲的鲜活的生命之躯啊。战争…?战争!</h3> <h3>海边栈道。</h3> <h3>解放海南纪念塑像,1996年10月建立。</h3> <h3>解放公园里的林阴路。</h3> <h3>战争中留下的战壕。</h3> <h3>临高角灯塔,与海囗的秀英港灯塔同为海南岛最古老的灯塔。塔高达20.8米,宽1.88米,射程18海里。是海南岛西北部的重要航标。1950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海南,利用木帆船横渡长江琼州海峡,首先在这里登陆。</h3> <h3>临高角景区旁边是一片度假商品房及住宅小区。位置真不错!生活在风景秀丽的大海边及临高角景区中,显得分外安静惬意。与那里的候鸟老人攀谈,得知小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只是生活不太方便,买些常用的生活用品需要乘坐班车(公交)前往10公里外的临高县城。</h3><h3> 游览期间遇到一群老知青在拍集体照,4、50人的样子,从挂出的横幅中得知,他(她)们是在举办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那里曾经是农场,他(她)们下乡的地方。老林动员我也站进去拍一张,调侃道你也是知青呀…?没理他。</h3> <h3>走出小区顺利搭上前往临高县的班车,班车每小时一趟,票价4元。汽车全程行驶在平坦的柏油路上,直达离我们宾馆不远的地方。</h3> <h3>文庙,位于临高县文澜江畔,离我们住处不远。回到临高时间还早,我们花5块钱乘蹦蹦车过去。网上介绍,文庙是临高县著名旅游胜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地游览,里面空无一人,亦无管理人员。</h3> <h3>文庙围墙门柱两旁的文字是不是应该属于标语?看上去怪怪的,与文庙深沉的历史感有些不搭,透着浅薄。</h3> <h3>里面櫺星门两旁一副对联,上联:至圣起儒风自古声威播世界 下联:文澜掀碧浪而今气势贯乾坤 大门口那个是横批?但鲜艳的底色和文字还是让人感觉某种不协调,这也可能就是世俗吧?</h3> <h3>这座斑驳的古桥,虽然也是后人所修,但桥上还有一些古老的砖,遗留着岁月的痕迹。</h3> <h3>大成殿,庙中的主体结构。</h3> <h3>大成殿里面,供奉着孔圣人和捐助功德簿。</h3> <h3>两侧回廊中,这个窗户被老林看出窗框没安正,是斜的。</h3> <h3>文庙后院</h3> <h3>墙角丢落的石器看上去有些年代。</h3> <h3>大成殿出来顺着古桥往外看过去。</h3> <h3>文庙出来看到临高的一个步行街,街的二头都有这样的牌坊。我们在附近吃了晚饭。</h3> <h3>离开临高的宾馆,感觉有必要介绍下这个宾馆的马桶。初次见到如此低矮的马桶很是诧异,服务员解释说这是老式马桶。仔细观察,觉悟出设计者的思路:坐蹲二用。但使用时体会到:坐着太矮(虽马桶圈下的支脚够长),不小心或腿力不够能被墩一下;蹲着嫌高(虽马桶二侧的边够宽),其高出地面至少20公分,真乃奇葩也。</h3> <h3>第五天上午,我们到达了澄迈。早上出门遇到点小波折,未赶上从临高到澄迈的直达车,只好先买了到福山的车,从那里再搭乘过路车来到澄迈。</h3><h3> 永庆寺,为琼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据介绍其中大雄宝殿及各殿供奉的四十二尊佛像均采用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在海南流传“南有观音,北有永庆”的说法,因此到永庆寺游览是我们到澄迈的首选。去永庆寺的路程也很顺利,从我们住地乘11路公交到软件园,同站换乘10路车可直达永庆寺。10路车路过一个叫“天赐上湾”的住宅小区,那是同学小郝在海南的家,可惜她还在北京没过来呢。</h3><h3> 永庆寺票价50元,60岁以上老人有半价的优惠,老林持票佛雕前留影。</h3> <h3>永庆寺座北朝南,占地近百亩,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观音殿、文殊殿等主佛殿十余座,其背面通向海滩,据网上透露永庆寺的海上观音阁正在筹建中。</h3> <h3>天王殿</h3> <h3>钟鼓楼,</h3> <h3>大雄宝殿</h3> <h3>观音殿</h3> <h3>文殊殿</h3> <h3>永庆寺虽为现代人建造,但其寺院的建筑格局宏伟大气,据说是按照宋代“伽蓝七堂”的形制布局而建,充分体现了现代工艺的精湛高超和秀丽。那些由整块缅甸白玉雕刻而成的佛像胎质细腻、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简直是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可惜不让拍照,我于门外、远处用手机偷拍了几张放上,效果不太好但精美可见一斑。</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永庆寺的后门是开放式的面对海滩,为不想买票进入寺院的游客提供了便利。</h3> <h3>旁边的游客休息区小坐。</h3> <h3>澄迈金山寺,网上介绍:位于海口市西南56公里,县城金江镇城郊金江花园。从永庆寺回宾馆时时间已晚,但金山寺离我们很近,我们可以从宾馆室内的窗户清楚地看到金山寺。晚上的金山寺在灯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十分漂亮!在周围那些低矮建筑群中显得金碧辉煌,一片升腾景象。离我们如此之近怎能不过去看看?酌决定明天一早离开澄迈前先去金山寺。</h3><h3> 第二天早上收拾好行装,乘坐蹦蹦车来到金山寺。本来是可以不乘车的,但为了赶时间且又携带行装选择了乘车前往。</h3><h3> 金山寺的大门高高在上。景区免费。</h3> <h3>迎面门楣上方写着“金山寺”三个金色大字,两侧红拄子上盘绕着祥云双龙。</h3> <h3>据介绍,这里的主要建筑为金山寺和万福长寿药师塔。金山寺最早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民国末年毁于兵乱,1993年重建。寺院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居高临下,以南渡江为玉带,南蛇岭为念珠。主要由三级三座三厢式的仿清古建筑群组合而成。</h3> <h3>天王殿,寺檐下两侧红柱分别写着:暮鼓晨鐘警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h3><h3><br></h3> <h3>里面供奉有弥勒佛与四大天王。</h3> <h3>寺院中虔诚的朝拜者。</h3> <h3>寺院主建筑大雄宝殿</h3> <h3>园区的万福长寿药师塔</h3> <h3>塔高88.79米,宏伟壮丽,地上有13层,地下室3层,建筑面积5213.77平方米,其规模堪称琼塔之最。</h3><h3> 药师塔2013年底落成,2014年10月22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光祈福大典。</h3> <h3>药师塔大门入口,可以进塔登顶,有电梯但收费50元,我们未上。</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塔的周边游栏与回廊。</h3> <h3>金山寺据载占地3600平方米,登上高高的台阶,迈入大门可以看见一个很大的广场和矗立其间的药师塔。走在宽广的、有着绿树簇拥着的古建筑群的广场上,心情大好。</h3> <h3>离开金山寺,旁边公园路上的牌坊。</h3> <h3>步行前往车站,路上经过澄迈县政府大院。</h3> <h3>县政府所在地大街比较僻静,街呈东西向,街的两头各有一个牌楼,古典漂亮。</h3> <h3>到达澄迈汽车站时大概上午9:30左右,我们选择了10点开往定安的车,票价15元,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定安。</h3><h3> 在定安选择的景点是当地有名的文笔峰。</h3><h3> 我们到达定安时已近中午,找好住处吃过午饭差不多下午二点了。到汽车站询问,得知这个点没有合适的车开往文笔峰(每天只有一趟,已开走)。为了赶时间我们坐上一辆出租车前往景区,要价100元。其实路程也就20多公里,但司机说回程是空载,所以要算往返路费。</h3><h3> 文笔峰大门前的牌楼雄伟壮观。</h3> <h3>文笔峰景区属于道教文化,其主体建筑周边有许多道观,海南省的道教协会也建在山脚下。</h3><h3> 比较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海南基本上是一种流放文化为主的历史,少有真正的远古遗迹。即使有,也是后人修复或现代人参照历史记载所建。如南海观音、永庆寺及现在的文笔峰。</h3><h3> 个人体会,对于不信教的朋友文笔峰是个不错的登山观景游览区。在定安一马平川的土地上,有这样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被列入当地名胜是实至名归的。站在上山的石阶上往上仰望看过去,石阶隐藏在茂密的林荫中遥远而静谧,直通山顶高不可测。山路两旁的林木郁郁丛丛,其间遍布南国特有的各色植物,形态万千。行走于绿荫遮盖的石阶路上即使是酷暑也能感受到凉风习习。沿途的古建筑群古朴典雅,工艺虽属近代仍不失古风。</h3> <h3>我们走了一条直上直下的路。如想寻求解难算卦或进行祭拜活动什么的,两边有通往道观的路。</h3> <h3>山上平台的耶子树</h3> <h3>盘根错节的老树</h3> <h3>精美的牌楼</h3> <h3>药王殿</h3> <h3>财神殿</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继续上山</h3> <h3>穿越石洞</h3> <h3>山上的钟鼓楼高立于平台两边,造型精致醒目,色彩斑斓。</h3> <h3>“一天门”前小憩。</h3> <h3>二天门</h3> <h3>玉蟾门</h3> <h3>祖师殿</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从进入文笔峰景区到登顶,我们用了四十分钟左右,游览结束原路返回。下山的路上感觉到腿微微颤抖,随后二天出现腿部肌肉酸痛,感觉作为爬山锻练,去文笔峰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那可是爬山爱好者的好去处。</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定安,我们仅选择了这一个景点,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县城随便转转。这里是我们的老同学金兰的家乡,今年春天她还带几个老同学去文昌看过我们,带去好吃的定安粽子。现在她的家在深圳,偶尔回趟老家。</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走在定安的街上,寻找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粽子,可能是季节不对,或者没找对地方,我们除了在文笔峰返回途中,路边小摊上看到过卖的(觉得肯定不正宗没买),再也没看到过。唉……,</h3> <h3>手机查询,11日从定安到文昌的汽车早上7:30发车,下一趟则要等到下午1点多钟。感觉前面那趟车太早,1点多那趟又太晚,如果在定安呆半天又无事可做,商量后决定干脆去海口好了,在那里转转骑楼老街等景点,再从海口回文昌。</h3><h3> 到海口的车很多,我们买了个8:30发车的票,然后拿上票直接上了车。买票时再次感受到海口站名的混乱。比如海口的火车站有海口站、海口东站,二者虽然都是火车站但相去甚远。网上问询的声音从来没消失过,不排除去错地方的事时有发生。这回买汽车票又出了二个站名:海口总站、海口东站。我想当然认为是东站,老林说汽车总站比较靠谱,于是买了到总站的票。买完票不踏实,跑去进站口问工作人员,对方说:汽车总站挨着海口东站(高铁站),于是放心上车,其间还被司机催促快点上车。到了海口一看,总站比较清冷,一个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果去海口的骑楼老街,出站过马路对面,那里有公交枢纽站,从那里乘28路车到达海口汽车东站(这回得专门乘车去东站了),然后换乘4路公交到骑楼老街。我们俩站在车站里为捋清这站名就掰扯了半天。就是说火车有海口站、海口东站,其间还混有一个海口美兰机场。如果有人想乘坐高铁去飞机场,买了海口的票就瞎了(虽然那是海口机场)。汽车呢?有海口东站、海口总站,但汽车总站才挨着火车海口东站,汽车东站另有其地。好在二个汽车站相距不远。</h3><h3> 实地体验,海口汽车东站更具枢纽功能,位于真正的海口市中心。在那里前往海南各地的车次更多更方便。乱吧?据说海口还有西线汽车站。临近中午,我们顺利到达骑楼老街的小吃街。</h3> <h3>在海口骑楼小吃街转了一圈,老林选择了一份菠萝饭、一份鸡翅;我选择了一碗酸粉。酸粉应该算海南西部的特色,一路走过常常看到,但一直没机会吃(老林不喜欢),我一向喜欢这类食品又没吃过,所以选择在这卫生又可靠的地方买一碗尝尝。感觉酸粉的味道还是不错的,酸咸适度、里面的粉透明滑爽有弹性,只是那粘糊糊的汤影响了让人再次品尝的欲望。</h3> <h3>小吃街的一位印度老板,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做的薄饼不错!我们在那里买了一张咖喱味薄饼,老林认为买印度人做的饼,咖喱味的才正宗。</h3> <h3>五公祠,位于海口市区,在我们去海口老街的车上看到了五公祠站及五公祠的围墙。于是回程在此下车顺便游览一下。</h3><h3> 据介绍,五公祠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对五公祠的占地面积我们有所体会,五公祠下车后我们根据指示箭头及问询,延其围墙找到大门时,发现这个景点实际位于海口汽车东站对面,如果在东站下车就对了。合着我们步行走了一站地。</h3><h3> 五公祠票价10元(半价),票的背面有介绍。当年苏东坡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即今日五公祠。后人在其去逝后陆续在周围增建、重修古迹。其内有海南第一楼(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等。</h3><h3> 苏公祠中的苏东坡肖像,后人在其64岁去逝后刻立。</h3> <h3>据说当年被贬海南的朝廷命官200多人,多发生于唐宋时期。五公祠立有五位当时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李德裕(公元787-850年)、李纲(公元1083-1140年)、赵鼎(公元1085-1147年)、李光(公元1077-1159年)、胡铨(公元1102-1180年)。五公均为当年朝廷重臣,除胡铨外都曾位居相国高位,对朝廷做岀过重大贡献(后三位遭秦桧迫害),被贬海南期间他们仍为当地人民做了力所能及的好事,受到海南人民的尊重和热爱,人们为纪念他们雕刻了五公塑像立于五公祠旁。</h3><h3> 图为胡铨雕像(因照片比较清䀿选出)。</h3> <h3>海南第一楼--五公祠。</h3> <h3>走出五公祠,在其附近发现“海口博物馆”,但里面没有什么参展内容,在博物馆门面拍照后离开。</h3><h3> 到海口汽车东站时,大概是下午1点半左右,我们买了2点10分发往文昌的车票,感觉没过多久车就开了。前往文昌的路程也相当顺利,汽车还没进站就看见熟悉的5路公交车,那是到我们家门口的汽车啊!这次乘车也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了文昌汽车站的位置,将来出行又多了一个选择。</h3><h3> 从11月5日早晨出发到11日下午到家,这次西部旅行用时七天整。有一点小遗憾,用老林的话说“行程中如果在昌江停留一天就完美了”,但凡事难求全,就让这个遗憾留给将来的旅行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