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城西安(上篇)

永恒的微笑

<p>图/文:永恒的微笑</p><p>背景音乐:古筝《水姻缘》</p> <h3>  走进西安北广场,矗立在广场耀眼夺目的走进新时代的大花篮,寓意着古都西安正迈着矫健的步伐步入新世纪!</h3> <h3></h3><h3> 西安(长安)自古帝王都,文物古迹遍布地上地下,系统而完整,丰富而多彩,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这些王朝给古城西安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西安境内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属国家级和省级的有84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其中不少是稀世国宝。西安旅游资源丰富,有价值的景点不胜枚举。如秦代的兵马俑,发掘后轰动世界,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三国时期的武侯祠,唐朝的大雁塔、华清池;还有革命战争时期的西安事变旧址、延安革命旧址等等。</h3> <h3>  西安,一个有着中国文化的古城;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一个让我憧憬的地方。这次应朋友之邀的机缘让我感触了西安。</h3><h3> 一踏上这方土地是一个云雾缭绕的早晨,一种厚重感便浓浓的包围了我,那里的秦砖汉瓦、古墙、古柏、古碑、一草一树像是在诉说着历史的千年沧桑,万种风情,看到这些便让我想起那一串串的名字:秦始皇、汉武帝、杨贵妃、杨虎城、张学良……他们政治的叱咤风云和个人情感的一幕幕,穿越古今,依依走进我的脑海。置身于他们生活的环境氛围,仿佛可以清晰的触摸到他们的脉动,正当我还沉浸在其中时,我们已经来到唐华清宫。</h3> <h3>古城西安第一天</h3><h3></h3><h3>唐华清宫</h3><h3>西安事变旧址 </h3><h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h3> <h3>  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后历代皇家有维修,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华清池,解放后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h3> <h3>杨贵妃(杨玉环)雕塑</h3><h3></h3><h3></h3> <h3>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h3><h3> 提起杨玉环,我们对她的美貌感到惊叹,对她的死感到惋惜,她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也是传了上千年。</h3><h3> 杨玉环,长得惊艳,又善通音律,有着极高的音乐才华,她的才华在后宫妃子中是很少见得,她出生在宦官世家,最初的丈夫并不是唐明皇,而是唐明皇的儿子,寿王。当武惠妃在选妃子时,无意中看到了杨玉环,当时就被她倾国倾城的容貌,曼妙的舞姿和对精通音律的才华深深吸引了,直接被选中为寿王的妃子。在她与寿王成亲后的第五个年头,武惠妃病逝,唐明皇对于爱妃的去世悲伤不已。整日无心上朝,郁郁寡欢。</h3><h3> 这时,有一个臣子告诉唐明皇,寿王的妃子杨玉环和武惠妃极为相似,后来唐明皇一见,确实如此,比武惠妃还要倾国倾城,从此,唐明皇便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儿媳。唐明皇找借口为太后祈福为由,让杨玉环离开寿王府出家,几年后,祈福已满,便让杨玉环还俗,封为贵妃,纳入自己宫中。从此,杨玉环便得宠。一人得宠,全家得势,这时的杨家也随着杨玉环的得宠日益辉煌。杨玉环的兄弟姐妹皆赐高官俸禄,唐明皇游玩时,让杨家在队伍前边打头率领,每一队,穿着五颜六色的华丽衣服,头饰佩饰繁多,走过的地方都有首饰掉落,闪闪发光,可见当时的杨家有多奢侈,唐明皇有多恩宠。</h3> <h3>华清宫一道靓丽的风景--柿子高挂与古树国槐</h3> <h3> 华清宫芙蓉园的温泉沽源,常年水温均保持在42℃左右。</h3> <h3> 西安事变旧址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原金家巷17号)。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全国抗日民族运动高潮的推动下,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和西北军发动“西安事变”,在陕西临潼骊山脚下实行兵谏,逮捕了蒋介石。12月16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调停,促成和平解决,推动了全国性的民族抗日战争,从而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大转折点。<br></h3><h3> 西安事变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张学良公馆、西安事变指挥部、新城黄楼、止园、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华清池五间厅、兵谏亭等8处。张公馆在建国路69 号,建于1932年,为东西排列的三座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东楼是机要楼,中楼有客厅、会议室,西楼为张学良的居室。</h3> <h3>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叶剑英率中共代表团住东楼。中共代表团与张、杨会谈及与南京政府代表谈判多在中楼。西安事变指挥部位于西安新城陕西省人民政府内的杨虎城公馆,1931年建,砖木结构,宫殿式,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1936年10月8日张、杨在此密谈决定对蒋介石进行兵谏。</h3><h3> 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来此与杨虎城共商救国大计。新城黄楼与杨虎城公馆相距300米,因墙为黄色得名。止园在北大街青年路,建于1933年 。主楼为传统宫殿式建筑,拱顶、飞檐、碧瓦、朱柱。西安事变前夕,张、杨在此密商发动兵谏。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在止园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高桂滋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陕西省作家协会院内,建于1933年,1936年12月14日蒋介石迁此,周恩来在此会见蒋介石,初步达成六项协议。西京招待所在解放路,为随蒋介石来陕的南京政府军政要员的住所,现为省旅游局办事处。华清池五间厅背靠骊山,西安事变发生当天蒋介石由此逃至骊山一巨石缝隙中,后来在巨石附近建亭,先后以"正气亭"、"避难亭"、"捉蒋亭" 、"兵谏亭"为名。1982年在张学良公馆建立西安事变纪念馆。</h3> <h3>  走进五间厅时,自然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张学良和杨虎城,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和平与幸福,西安事变的发起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抗日战争,并坚持了八年直至胜利。想到这里一种莫明的力量涌上心头,看着美丽的古都,是世界的骄傲,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这些都是他们赋予的吧--那些英雄们!</h3> <h3>蒋介石的洗浴池及起居室</h3><h3></h3> <h3>蒋介石的沐浴池</h3> <h3>蒋介石的办公场所</h3> <h3>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活捉的地方(骊山巨大石缝隙中)</h3> <h3>秦始皇雕塑</h3><h3></h3> <h3>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脚下,西侧为秦始皇帝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与秦始皇帝陵·骊山园相距不到2千米。</h3> <h3>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外景</h3> <h3>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外景</h3> <h3>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外景</h3> <h3>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帝陵东侧1.5千米处西杨村南,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已发现三座,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三座俑坑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有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近8000件。有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整齐有序。陶俑的形象各不相同,神态生动,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h3> <h3> 当第一眼看到兵马俑的那一刻,有种说不出的激动,眼前兵马俑军阵壮观,虽然离的有些远,看不清战士们的面容,但感受到的是那种气势的撼,我们首先参观了一号坑,雄伟的战阵兵马摆列让人惊讶。俗称敢死队和后继马车步兵,左右护军。这时除了感慨不知还可能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接着我们参观了二号坑,展现在眼前的是弓箭手骑兵,帅气又神气;三号坑是司令部统治千军万马,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秦俑”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原因,这就是那支横扫六国的威武之师,一支凝固在历史瞬间的军队,他们不是陶俑,而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凝固的群体武士,是千人千面的战场英雄。</h3> <h3>一号坑的兵马俑</h3> <h3>  下图均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二号坑及三号坑展出的兵马车俑。</h3> <h3> 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征着秦始皇銮驾的一部分。铜车马的形制是模仿实实在在真车的形状。以前考古发现的车都是木质的,出土时已腐朽,铜车马的出土使今人能够清楚地看到古代御用车驾的真实面貌。铜车马是按秦始皇御用车队中属车二分之一的比例缩小制成的,车盖以及车舆内外彩绘着精美的纹样;两乘铜车马上的金银饰品重达14公斤,显示了铜车马高贵的等级。👇</h3> <h3>古城西安第二天</h3><h3>钟楼 </h3><h3>鼓楼 </h3><h3>回民街 </h3><h3>西安城墙</h3> <h3> 西安钟楼是西安地标性建筑,位于西安老城中心,与鼓楼遥遥相对,这就是所谓的晨钟暮鼓!古时晨钟暮鼓报时之用。钟楼四面有四条大街,是西安最繁华的街道。对面就是一个购物广场,站在钟楼上可以眺望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和城楼。</h3> <h3>  钟楼里每天有编钟表演,一天6次,挺容易遇上的,表演时间不长,大概10-15分钟,看不看得懂就是个人悟性了……</h3> <h3>登上钟楼,俯瞰东西南北中的西安街景!👇</h3> <h3>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h3> <h3>西安鼓楼夜景</h3> <h3>  上午11时45分,我们来到鼓楼,恰逢鼓楼表演鼓乐合奏《金蛇起舞》等三首欢快喜庆的曲子!👇</h3> <h3>站在鼓楼上俯瞰对面的街景,与钟楼遥相呼应!👇</h3> <h3>漫步回民街,享受回民的饮食文化</h3> <h3> 与真诚热情的西安朋友们在西安城墙永宁(南)门前合影留念。</h3> <h3> 当你进入西安的时候,一定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西安的古城墙。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在四个门的方向都可以买票上城墙。而我们是在永宁门(南门)买票上的城墙,并漫步6.75公里。</h3> <h3> 西安城墙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公里,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h3> <h3> 2004年初,西安市含光门段城墙道路工程施工,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受有关部门委托,配合工程,对该处暴露的城墙断面展开考古调查,认定它结构复杂,时间跨度从隋唐至现代,历经五次大的修筑而成。</h3> <h3> 来到西安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人们大都被这里古老的建筑所吸引,被这里热情豪放的人所感染,被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所震撼。这座城市,承载着千年文化的传承,包容着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同时也充斥着未来发展的活力。领略这座千年帝都的深邃与大气,莫过于去古老的城墙走走。</h3><h3> 我和我的西安朋们友登上古城墙,感觉非常的壮观和气派,古城墙保留到现在,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砖石架构而成的建筑,不再是早已废弃的古老的防御体系,它的内核里埋藏着某种熠熠夺目的东西,让人魂牵梦萦,百看不厌,百思不解,因为她的历史积淀太厚重了!</h3> <h3>  西安城墙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全长13.7公里。</h3> <h3> 在城墙上恰逢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我急忙拿出手机咔嚓了一张!</h3> <h3>西安第三天</h3><h3>大雁塔</h3><h3>小雁塔</h3><h3>西安博物馆</h3> <h3>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现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h3><h3>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h3><h3>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 <h3>  大雁塔有七层,每层都装有小巧而精致的窗,门框上雕刻着唐代建筑图案,美丽大方,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的重要资料。我们在大雁塔脚下欣赏了西安著名的音乐喷泉,演奏的是《大唐神韵》,优美而壮阔的水幕表演映入眼帘,一瞬间仿佛置身于大唐昔日的繁华当中。</h3> <h3>去大雁塔沿途的风景</h3> <h3>亚洲最大的五星级W国际酒店</h3> <h3>  小雁塔是我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h3> <h3> 西安博物院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2007年对外开放。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h3> <h3>  西安博物馆总共三层,负一层主要是展示了大西安的平面图,是用缩小版的积木结构,感觉很震撼,似乎一下子就可以俯瞰整个西安城了。</h3><h3> 一楼主要展示的就佛像雕刻艺术,还有各种玉器,二楼基本上就是丝绸文化的展示了,觉得都是精品佳作,很有特色。</h3><h3> 再说一下景区里面的手工艺品店很多,基本上都是代表了陕西的文化,本地人很少看,但那些外国旅行团的人对这些都特别感兴趣。</h3> <h3>西安博物馆</h3> <h3> 三天的游览古城西安,虽然身体很疲惫,但心情很愉悦!如果说中国是一棵参天大树,西安无疑是树根。十三朝古都、3100多年建城史、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这里,铭刻着华夏文明久远的璀璨和荣耀。</h3> <p>作者简介:永恒的微笑, 微信、 QQ、 网博皆同名 。原名吴新兰,得闲时, 喜欢读读书,喜欢摄影和旅行;有所感时,乐于码码字,写点心灵感受(豆腐块)。希翼用文字温润自己,同时让人于苍凉中,感受生活的些许美好。</p><p> 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