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心理咨询前,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刘荣

<h3>1、心理咨询是什么?</h3><h3>2、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h3><h3>3、遇到哪些情况可以做心理咨询?</h3><h3>4、在接受心理咨询之前要做什么准备?</h3><h3>5、如何预约心理咨询?</h3><h3>6、如何更改咨询时间或者如何取消咨询?</h3><h3>1. 心理咨询是什么?</h3><h3>专业的心理咨询是一种助人活动,旨在帮助处在逆境当中的人们应对生活带来的挑战。</h3><h3>专业的心理咨询也是一种专业关系,这种关系能够帮助各种各样的人、家庭、团体实现心理健康、个人福祉,帮助人完成教育以及职业目标。这是美国心理咨询学会(ACA)对于专业心理咨询的定义,也是三十三个不同的心理咨询专业团体的共识。</h3><h3>那么心理咨询对你我而言到底是什么?它是为我们赋能打气,陪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帮助我们达成自我实现的手段之一。如果我们在自己生活或者发展中遭遇到了障碍,受到了打击,不妨试试心理咨询能不能帮你我克服困难,脱离逆境。</h3><h3>2. 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h3><h3>就如心理咨询的定义所说,任何让我们感到困难,或是艰难的时刻;感到耻辱、无法解脱的时刻;感到自己好像失去了开心能力的时刻;觉得自己孤立无援,一个人站在世界中央的时刻;无法工作、甚至无法与他人交流的时刻;我们充满担心,又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如此荒谬的时刻;好像没人可以理解我们的时刻;对我们周围的人、我们的关系都失去了信心的时刻,等等等等。</h3><h3>或者用更简单的方式来说,当我们感觉自己被“困住了”,既不能面对,也都没法逃脱的时候,也许我们就可以考虑一下“心理咨询会不会能够帮到我?”</h3><h3>3. 遇到哪些情况可以做心理咨询?</h3><h3>事实上,你遭遇的任何生活中的挑战,任何让你压力山大的情况,任何让你心绪不宁、愤愤不平乃至怒不可遏,感叹“人间不值得”的情况,都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时候。但是不得不说,心理咨询是一种为独特的你定制的独特服务,因此,永远没法量产,也永远不会廉价,你可能需要认真考虑,你现在的困难是不是值得你付出这么多的时间、金钱以及精力。但是如果你的权衡结果是,目前的这个困难的确对你的影响太大了,值得那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处理的话,心理咨询一定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具体而言,当你遭遇下面这些具体的情况时,心理咨询可能会尤其有效:</h3><h3>(1)当你感觉到工作、生活让你感到超载,精神压力巨大,焦虑不安或者心情低落,甚至胸闷难受,但医生又坚持你很健康时;</h3><h3>(2)当你发现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沟通不良,难以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别人或跟你对着干,或者若有若无地孤立你时;</h3><h3>(3)当你的恋爱关系出现问题,曾经的美好都灰飞烟灭,在你面对无限的痛苦时;</h3><h3>(4)当出现婚姻问题、家庭矛盾升级、亲子沟通遭遇困难,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厌学,而你却感到无能为力时;</h3><h3>(5)当你觉得彷徨,不知道如何前进时;</h3><h3>4. 在接受心理咨询之前要做什么准备?</h3><h3>选择心理咨询是一个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决定,您需要在时间、精力、经济上都有相应的准备:</h3><h3>(1)首先,你需要在一段时期内为心理咨询留下固定的时间。</h3><h3>心理咨询带来改变是要经历一段过程的,固定的咨询频率对咨询产生效果有一定的帮助。通常心理咨询的频率是每周一次,不同的治疗方法也会导致每周咨询的次数不同,特殊情况可以在和咨询师协商后更改咨询频率。所以决定咨询前,需要你做好时间安排,并且需要一定的耐心来等待自己改变的发生。</h3><h3>(2)其次,你需要做好经济上的准备。</h3><h3>心理咨询按时收费,对很多人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为保障咨询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也为了你的问题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解决,进行咨询前,需要对此有充分的准备。</h3><h3>(3)最后,最重要的准备,就是要准备好承受咨询和改变过程中的痛苦。</h3><h3>无论是哪种疗法或理论流派,在咨询过程中,你都必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内心冲突,都必须承受一些焦虑和痛苦。真正的心理咨询一定是伴随着痛苦和改变的,没有勇气承受咨询痛苦也就无法从心理咨询中真正获益。所以咨询时,需要你带着预备好的勇气前往,才能迎来自己更好的改变。</h3><h3> 5. 如何预约心理咨询?</h3><h3>你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微信订阅号、中心网页),或直接到前台预约咨询,填写《来访者预约登记表》,接待员会确认你了解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做出首访安排,并提醒你首访时间地点。</h3><h3>6. 如何更改咨询时间或者如何取消咨询?</h3><h3>在你确定预约咨询后,需要先缴纳首次咨询的费用,此后如果继续预约咨询,需要在前一次咨询结束后预缴下次咨询费用。</h3><h3>当你或者咨询师需要取消或更改预约时间,至少需要在本次预约的咨询开始前24小时联系我们,在协商并且确认后你可以将咨询费顺延至下一次咨询或者申请退款。若不能提前24小时联系我们,则视为无故失约,我们将不退还预交费用。因为不可抗力造成的失约,可以和咨询师协商解决。</h3> <h3>“心理咨询需要多久?”出现频率远远高于第二常见问题。这很可以理解,毕竟好多中国人对心理咨询不太熟悉,想要在开始之前多一些认识,无可厚非。</h3><h3>我通常没有办法给出精确答复。不是敷衍,而是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变量太多。如果问开车去某地要多久,那要综合考虑这个地方有多远、开的是什么车、司机技术好不好、道路是否平坦、晴天还是下雨、路上有没有加油站,然后才能做出回答。心理咨询也一样。</h3><h3>那么,心理咨询需要的时间,跟什么有关呢?变量可以分成三大类。</h3><h3>来访者因素:来访者的期望值、人格基础、领悟能力、成长意愿、社会支持</h3><h3>咨询师因素:咨询师的流派、专业能力、人格健康程度</h3> <h3>来访者的期望值</h3><h3>假设小明身体不太舒服,具体表现有这些:最近三天,他受凉感冒了。一周以前,他下楼梯踩空,把胳膊摔骨折了。自从工作之后,他经常加班,精神紧张,得了慢性胃炎。由于他父母都肥胖,吃同样多的东西,他比别人更容易胖。</h3><h3>有一天,小明问医生:“我要多久才能好起来?”那医生很可能要问:“哪种病好起来?”</h3><h3>感冒好起来,需要3-7天。骨折好起来,需要3个月。慢性胃炎,时间可就长了,得慢慢调养。至于比别人容易胖,这是基因决定的,很难改变,只能少吃多运动。</h3><h3>心理咨询也一样。希望做个量表,1-2次就够了。希望缓解某个具体问题引发的情绪,使用认知行为疗法,8-20次差不多(前提是好好做作业)。希望改善亲密关系,50-100次很正常。希望获得人格整体的成长,不太好说,因为每个人对成长的需求不一样。我自己的个人体验进行了3年,还没结束。一些资深前辈咨询师,有很多5-10年的来访者。我听到的最久的心理咨询,是一个德国老师讲的,他的一个个案进行了40年。</h3><h3>有些问题会一直存在,比如一个人的父母都得过抑郁症,他对抑郁情绪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易感性。这件事很难解决,只能适应,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h3><h3>来访者的人格基础</h3><h3>同样是骨折,20岁的青年,比70岁的老人恢复快。</h3><h3>同样因为失恋产生抑郁情绪,一个人从小得到了父母很好的照顾,一向情绪稳定,对未来乐观,对爱有信心;另一个人从小被父母抛弃,在养父母家中遭受了暴力,想到未来非常悲观,对爱缺乏信心。前者想要缓解抑郁情绪,通常比后者快。</h3><h3>来访者的领悟能力</h3><h3>严格说来,领悟能力也属于人格的一部分。不过它对咨询进程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单独说一说。</h3><h3>领悟能力,也可以叫心智化能力。简单讲就是来访者能够关注内心活动,理解自己和他人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并能把这些理解完整地表达出来。</h3><h3>我遇到过的来访者,领悟能力最强的,只需要咨询师提供一个温暖、共情的环境,自己说着说着就都明白了。领悟能力最弱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一件事,不知道某种情绪如何命名,不知道跟别人互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想要达到同样的咨询效果,前者比后者快。</h3><h3>来访者的成长意愿</h3><h3>去医院看病,通常是病人叙述病情,医生开药,或者病人躺平了让医生做手术。有些人认为,心理咨询跟去医院看病差不多,自己讲讲心理困扰,咨询师提出建议,然后问题解决。但其实不是这样。心理咨询就像咨询师陪来访者一起去TA的内心世界探险,两个人在黑暗中并肩行走,一起摸索,逐渐把未知变成已知,而不是咨询师拖着来访者走。所以,走得快还是慢,有一半由来访者自己决定。</h3><h3>一般来说,成长意愿越强的来访者,改变越快。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积极完成作业的来访者,比不完成作业的来访者改变快。在心理动力学疗法中,虽然不需要完成作业,但遵守设置、投入地探索自己的来访者,比不遵守设置、把咨询当闲聊的来访者改变快。</h3><h3>来访者的社会支持</h3><h3>同样是慢性胃炎,饮食清淡、工作轻松的病人,恢复速度比经常喝酒、压力巨大的病人快。</h3><h3>一周有7X24小时,而心理咨询只占了其中50分钟。生活中发生的其它事,也会对来访者的改变产生影响。有家人、朋友、团体、学校、公司、社区等支持的来访者,会比缺乏这些支持的来访者改变快。</h3><h3>咨询师的流派</h3><h3>认知行为疗法(CBT)时间短,平均8-20次,围绕症状减轻和社会功能恢复进行。当症状减轻到对生活的影响不太大时,咨询就可以结束了。</h3><h3>心理动力学疗法,长程时间久,1-2年很常见,会涉及心理的各个方面。短程大约20-25次,一般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h3><h3>本文提到的心理咨询流派,主要是这两种,因为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我们学校擅长的研究方向,而心理动力学疗法是我自己喜欢的。其它流派没提到,不等于它们无效。如果是儿童和青少年出现问题,家庭治疗挺有效的。</h3><h3>咨询师的专业能力</h3><h3>同一个来访者,遇到专业能力强的咨询师,改变快一些,遇到专业能力弱的咨询师,改变慢一些。不过这个事情不绝对,后面会提到匹配的问题。</h3><h3>咨询师的人格健康程度</h3><h3>一般人是用脑、用身体、用技能在工作,我们归根结底,是用人格在工作。</h3><h3>我当咨询师之后,有个感受是,每周都有不同的挑战,被来访者从各个角度戳。来访者的依赖、怀疑、愤怒、失望、焦虑、理想化、被动攻击、停滞不前、不遵守设置,都会带来不同的压力。这些都经受一遍之后,我发现自己的人格有些部分比较健康,有些部分有弱点。</h3><h3>人格越健康的咨询师,越能够承担这些压力,并利用自己对来访者的感受(反移情),理解来访者。而人格薄弱之处越多的咨询师,越容易被来访者激发强烈的情绪,忍不住把反移情付诸行动(比如抛弃要求特别高的来访者),影响咨询进程。</h3><h3>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匹配程度</h3><h3>心理咨询和恋爱的共同点是,不止看条件,也看感觉。有人问:“怎么样算匹配,一个一个尝试吗?”</h3><h3>我选咨询师的时候,一般是看简历+看文章+看脸。文章和照片能够提供很多信息,是潜意识的吸引。在筛选过简历,文章和照片看着还顺眼的基础上,可以约一次咨询试试看。有时候确实要多尝试几个,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h3><h3>我听有的同行说,不止可以找看着喜欢的咨询师,也可以找看着讨厌的咨询师,因为这些都是强烈的移情,可以成为理解你的线索。我自己肯定不会找看着讨厌的咨询师,不过这也是一种观点吧,放在这里供参考。</h3> <h3>有些来访者,实在太痛苦了,好像被夹在双面煎锅中煎熬,想要快点从这种状态中解脱,于是希望咨询时间越短越好。</h3><h3>有些来访者,可能社会功能很好,做事效率很高,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忍受自己的某种缺点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出于想要快点变得更好的愿望,他们希望咨询时间越短越好。</h3><h3>心理咨询到底该什么时候结束呢?每个来访者的目标不同,但通常我们会考虑一些常见目标(参考《心理动力学疗法》):</h3><h3>○ 发展出更强大而现实的自我意识</h3><h3>○ 改善人际关系</h3><h3>○ 防御机制变得更健康、更有适应性</h3><h3>○ 改善功能,比如能够更好地工作和娱乐</h3><h3>○ 具有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能力</h3><h3>○ 能够独立</h3><h3>看到最后,如果你发现自己可能是改变比较慢的那种人,也不用着急。成长这件事,有人快一点,有人慢一点,就像每种花的花期不同,桃花四月开,蔷薇六月开,腊梅十二月开。开花的时间不同,并不影响生命的美。我对你有耐心,希望你也对自己有耐心。(图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