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皇姑屯车站

荷月暑天19983288

<p class="ql-block">  “皇姑屯火车站”,对于沈阳人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地方,而对我来说,却有着家一样的亲切和抹不去的记忆,这一切都缘于我的父亲。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皇姑屯站,始建于1907年,是满清时期“京奉铁路”的一个站点,原名“沈阳站”。1911年,京奉铁路延长,又修一个新站,也起名“沈阳站”,而原“沈阳站”因地处皇姑庙和皇姑坟附近,因此,改名为“皇姑屯”站。</p> <p class="ql-block">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因不与日本人合作,他乘坐的专列,途经皇姑屯三孔桥(也称三洞桥)时,被日本人预先埋下的炸药炸死,这件事震惊了全世界,史称“皇姑屯事件”,自此,车站名字被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图:列车被炸时黑烟滚滚,车上面的桥梁被一分为二。</p> <p class="ql-block">  皇姑屯站曾经历多次改造与变动,“九一八”事变前,皇姑屯火车站,在铁路运输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和作用。从清末到民国初期,皇姑屯成为关内外,车流集散的咽喉。新中国成立后,皇姑屯被列为一等站,并与“长大”线接通,从辽北方向到达辽西入关的车流,直接驶入皇姑屯站进行编组作业。抗美援朝时期,皇姑屯站担负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安全编发军用列车1500多趟,在铁路运输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27日0时20分, 随着京沈高铁辽宁段的施工结束,“皇姑屯”站信号楼正式关闭,这个历经百年风雨的老站,退出了历史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是位老党员,老铁路干部,从最早的满洲里车站到齐齐哈尔,四平,开原,沈阳站,苏家屯,再到“皇姑屯”车站,父亲的一生,都在为铁路工作而忙碌,虽然工作多次调动,但始终没有离开他衷爱的铁路事业,直到63岁离休,才从岗位上下来。</p> <p class="ql-block">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很忙,早上我们还没有起床,他就上班去了,晚上,有时我们都睡了,他还没有下班,所以,孩提时代的我们,等父亲下班回家,是我们姊妹们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母亲每天早上三四点钟起床,为父亲准备早餐,那时,父亲每天要坐火车上班,也叫通勤,他要先骑自行车到火车站,然后再坐火车,就这样,每天风雨无阻。</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候,我们家有一套专门给父亲做饭用的日本微型饭锅和菜锅,这是母亲对父亲的特殊关照。</p><p class="ql-block"> 每天我们都盼着天早点黑,盼着父亲早点下班,然后,轮流跑到大门外的路灯下面,谁发现父亲骑自行车的身影时,就飞快跑回来报告,我们姊妹几个高兴的迅速排成一排,等待父亲踏入家门,父亲到了家门口,总会先按响车铃,让家人知道他回来了,我们依次向父亲问候“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此时的父亲,向我们微笑着,应答着。</p><p class="ql-block"> 父亲嗓音特别好,会唱歌,他在家的时候,我们围着他,父亲就给我们唱歌,记得有一首歌叫《三头黄牛一匹马 》,他经常唱,并教会了我们,每当他唱到“大轱辘车呀轱辘轱辘转呀,我们就跟着唱,大轱辘车呀轱辘轱辘转呀,转呀,转呀,转呀,转呀,得儿…转到了咱们的家”。父亲唱到“得儿”,我们几个孩子就开始哈哈笑,因为我们太小,不会发这个舌头音,而父亲看见我们笑,他就越把这个“得儿”音发的越响……。</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主管车站货物运输这一重要工作,那个年代没有动车,高铁,乘火车出行的人也不是很多,铁路盈利主要是货运,运输的车皮总是紧张、繁忙的。加班加点,周日不休息对父亲来说是常事。</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家住皇姑区,离皇姑屯车站不太远,到了周末或周日,我会带着弟弟去看爸爸,我们熟悉他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有电话,忍不住,就用手去摸一下,这时,爸爸总是说不要动!办公室的地,是红色地板,走上去有点响声,我知道哪个屋是父亲开会的地方,哪个屋是员工休息室,知道哪里是开水房,哪里是员工洗澡的地方…,总之,看啥都新鲜,看啥都好玩。</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打开收音机,听新闻联播,这是父亲几十年不变的习惯,父亲通过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全国铁路所发生的事情,为此,在1960年的时候,我母亲,用手工劳动挣的184元钱,买了一台上海产的“美多”牌收音机,这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但为了父亲,母亲觉得值。有了这台收音机,全家人都跟着父亲听新闻,这个习惯,也一直影响着我,现在,我把听新闻,换成了看新闻,每天如此。</p><p class="ql-block">  父亲文化不高,但他努力学习,每天坚持看报,工作上有的事情需要他签字,他就常练习写字,写好后让我们看,还要听听我们怎样评价他写的字。</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常听父亲讲:“铁路是国家的大动脉,必须要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正点”。</p><p class="ql-block"> 铁路工作属于半军事化管理,其中,有一项雷打不动的制度,就是早晚点名制和交接班的制度,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讲安全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的脑海中,工作大于一切。冬天只要下雪,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他会半夜或凌晨二三点,就去车站组织人员清扫铁路路轨,路基,道岔及员工作业地方上的积雪,确保火车安全顺利通过。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p><p class="ql-block"> 受父亲的影响和教育,我们从小对铁路,对皇姑屯车站,就有了很深的印记。有时候,我们也会向父亲提一些不懂的问题,父亲都会耐心的讲给我们听,比如:列车员的工作,火车连接员的工作,搬道房里搬道员的工作,等等,父亲认真的讲,我们认真的听…… </p> <p class="ql-block">  皇姑屯车站,有自己的卫生院,无论是职工还是家属生病,都到这里看病,病情重的,还可以转到铁路的上级医院,铁路家属,每人都有自己的家属证,有了它,乘火车,看病都会享受国家的减免待遇。小的时候,看见家属证上有自己的照片,觉得很好玩,可惜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多么珍贵。</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上下班,都穿铁路制服,这些制服,都是国家发的,有点类似于部队,干部和员工服装有所区别,记得父亲有一套是五十年代发的制服,是深蓝色毛料的,上衣带垫肩,裤子的裤脚是苏式卷边的,非常大气,漂亮,穿在1.78米身高的父亲身上,真是精神!</p><p class="ql-block"> 铁路员工的待遇也非常好,无论货运还是客运,都按季节发服装,客运女同志,夏季除了正常套装外,还会发裙子的套装,而货运的员工,冬季除套装外,还会发棉大衣,大头鞋,棉手套等保暖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铁路职工的关怀!对此,父亲常怀感恩之心。</p> <p class="ql-block">  作为铁路工作的老党员,父亲的组织纪律性特别强,有时,他们会执行一些特殊任务,这些任务是严格保密的,例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视察工作,只要是走铁路,就有安保任务,要确保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行安全。</p><p class="ql-block"> 1957年,毛主席第二次访问莫斯科,从北京到满洲里,铁路沿线进行了严格的安保,父亲参加了那次重要的安保工作。这样重大事情,父亲是不会跟家里人讲的,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多年以后了,那时,我已经入党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父亲同为党员,在那个“特殊时期”,国家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这些事情,当时,只在党内逐级传达,而我那时涉世不深,有些事弄不明白,很想跟父亲讲,但又不敢讲,怕父亲批评我组织纪律不严,就这样,我们相互遵守着党的纪律。互不问党内发生的事情。互不问彼此开会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父亲身上,我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在我走上领导岗位,父亲与我有一次正式谈话,他教导我:“要坚持三点原则,一是政治上永远跟党保持一致;二是经济上不贪不占;三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搞好群众关系。这就是一个老党员,对女儿的谆谆教导,殷切希望!</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想,四十年前,父亲对我说的话多么重要,那时,社会没有贪腐之风,而父亲未雨绸缪,让女儿警鈡长鸣!</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教诲,我始终牢记,并终身受益!</p> <h3>我和父亲</h3>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用父亲衣服上的扣子,拼成一枚铁路路徽,这些扣子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它们曾在父亲的衣服上,伴随着父亲风雨前行,每一枚都是一个铁路的标志,那是父亲的最爱,镶嵌在父亲笔挺的铁路制服上,熠熠生辉! </p><p class="ql-block">  我谨以此,纪念父亲!</p> <p class="ql-block">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永远是我们的最爱,对于父亲的思念,纸墨难以尽述,唯愿天地相通,父女重来!</p><p class="ql-block"> 致敬我亲爱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致敬历史上的皇姑屯车站!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