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一一《曼德勒、蒲甘》之旅(手机随拍)

似曾相识

<h3>2018年11月15至27日11日游。我们9人带着好心情随许可老师快乐出发。次日上午9点20(缅甸时间)地导威廉已在曼德勒机场捧着鲜花等待着我们。乘坐大巴车马不停蹄的开始了行程,16至20日游缅甸的曼德勒和蒲甘。(21至26日游茵莱湖和仰光,下一篇见)。没有时间停息,整天忙碌早出晚归观风景品美食,探访缅甸风俗人情。</h3><h3></h3><h3>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h3> <h3>16日在导游小青年威廉的带领下,中午首先参观了缅甸曼德勒著名的翡翠玉佛塔。据威廉讲:这座名叫Werawsana的翡翠佛塔始建于2012年,花了3年时间才完工。在建造这座佛塔之前,有一位珠宝富商花了整整25年的时间收集储存了据说有1万1千吨翡翠!他把这些翡翠全部捐献给了这座佛塔。无私的信奉者值得赞誉。</h3> <h3>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度,随处可见友善的人们。</h3> <h3>卖鲜花小女孩。</h3> <h3>下午观乌本桥(U Bein Bridge)日落。在缅甸的Amarapura(阿马拉布拉)古城境内,横跨东塔曼湖(Taungthaman),长达120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桥墩、桥梁、铺桥的木板都是用珍贵的柚木。修建于贡榜王朝的敏东王时期。</h3> <h3>乌本桥落日。</h3> <h3>乌本桥又叫“爱情桥”。这座用珍贵的柚木修建的木栈长桥连接了东塔曼湖两岸,从1851年至今,已经迎送了167年60955个日出和日落,见证了无数热爱日出日落之美的情侣们的爱情:据说缅甸的恋人们会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座桥上,在黄昏唯美的霞光里许下爱的诺言。也因此,乌本桥被好事者们共同推举为“世界上最浪漫的爱情桥”。</h3> <h3>夕照渔民。</h3> <h3>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7月,因经济形势恶化,缅甸全国爆发游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人接管政权,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1997年改名为“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1988年9月23日,国名由“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缅甸联邦”。2008年5月,缅甸联邦共和国新宪法获得通过,规定实行总统制。缅甸于2010年依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2011年2月4日,缅甸国会选出吴登盛为缅甸第一任总统。2016年3月15日,缅甸联邦议会选出吴廷觉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缅甸首位民选非军人总统。</h3> <h3>17日早上乌本桥看日出。</h3> <h3>金色阳光照我行。</h3> <h3>一网打尽。</h3> <h3>人品大爆棚。激动激动还是激动,如此绚烂的美景,没有一个摄影师心痛快门,只听见咔嚓咔嚓有节凑的声音不断,既保眼福又饱耳福,一个字“爽”。</h3> <h3>收网摸鱼,辛勤劳作。</h3> <h3>一镜揽湖天一色美景。</h3> <h3>中午参观古都陀佛塔,古都陀佛塔以“天下第一书”著称于世。</h3> <h3>2005年,缅甸政府将首都从最大城市仰光迁至内比都(前称彬马那)。缅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超过60%,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甘蔗等等。</h3> <h3>曼德勒白塔林偶遇欣赏了大学校花的精彩。</h3> <h3>美女缓缓走来,很有模特范。</h3> <h3>伞与国花。</h3> <h3>国花与沧桑。</h3> <h3>古树下拍许老师与国花们合影。</h3> <h3>母女留影。</h3> <h3>两百年的古庙遗址。</h3> <h3>缅甸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著名的故都、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语名称为“罗陀那崩尼插都”,意为“多宝之城”,系雍笈牙王朝于1857年兴建的新首都(明东王于1857年命名)。故都位于现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部分建筑被毁,仅存古皇城和城楼。因缅甸历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缅华侨称它为“瓦城”。是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海拔22米。人口1,726,889(2014年)。</h3> <h3>下午前往曼德勒皇宫角落观夕阳。</h3> <h3>夕照万千塔林。</h3> <h3>望月。</h3> <h3>18日上午参观曼德勒柚木庙。建于1857年的这座建筑本位于皇宫之中,是敏东王的寝宫,也是敏东王驾崩之地。他的继任者锡袍王(Thibaw)为避讳,将整座建筑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将其变成一座僧院。我于是陡然明白,为什么这座柚木建筑明显繁复于普通重檐寺庙。这座建筑不仅是传统缅甸木构建筑的一个范例,也见证过一段皇室故事。</h3><h3>如果你只听说过仰光大金塔的话,那得真的要来曼德勒开开眼界了。曼德勒的佛塔虽然没有仰光或蒲甘的出名,但这里的柚木建筑绝对世界第一。在高温多湿的缅甸,木结构建筑是很难保存的,所以曼德勒的柚木建筑更显珍贵。历史长河不会不眷顾着它们昔日的辉煌。除了缅甸本土的柚木(Tek Wood)建筑以外,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建筑。</h3><h3>柚木寺庙门口有一条买缅甸木头雕刻的工艺品店铺,价格一般在他们开价格的30%-40%左右可以成交。</h3><h3>曼德勒的柚木雕刻堪称世界一绝,老师傅带我们去了一个制作、销售柚木雕刻的作坊(AUNGN NAN)。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里面应有尽有,包罗万象。只可惜我们只有纪录的份,所有雕刻都是我喜欢的,最大的木雕刻有3、4米高,非常状观。最大的木雕价格在2000-3000美元。</h3> <h3>小夫妻在柚木庙留影。</h3> <h3>大妈们也凑美。</h3> <h3>刀画艺术。</h3> <h3>马哈根达杨“千僧佛学院”。随处可见有僧侣化缘就有布施私舍。</h3> <h3>朴实清纯小美女。</h3> <h3>挣脱怀抱,我要站立。</h3> <h3>祖孙俩表情,一个乐哈,一个现实。</h3> <h3>曼德勒(Mandalay)、位于缅甸中南部的内陆,是几个古代王朝曾经建都的地方(如蒲甘城、阿瓦城),也是华侨大量聚集的城市。</h3><h3>曼德勒地区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可看的古迹很多。伊洛瓦底江从城市西边流过,城市街道横平竖直,以数字作为街道名称。另有同名电影。</h3> <h3>锃亮的眼神。</h3> <h3>为了保证游客上下车安全,每次都是面带微笑脚稳板凳,使我们很受感动。</h3> <h3>“托钵乞食”始于佛祖,其含意我不大懂矣。</h3><h3>马哈根达杨僧院的“千人僧饭”是曼德勒游客的必到之处。在游客比僧人多的复杂场面,只听到导游用汉语高声叫喊:请让开,请让开,往后退,别挡僧侣的道。</h3><h3>千多名僧人的生存全靠化缘为持生活,大概这就是修行吧。</h3> <h3>18日前往万塔之城(蒲甘)。蒲甘是宗教圣地和柬埔寨吴哥古迹群,印尼婆罗浮陀佛塔一起,被誉为当今最伟大,最珍贵的佛教奇迹。</h3> <h3>夫妻自拍蒲甘夕阳。</h3> <h3>老外拍落日。</h3> <h3>夕阳西下全家福。</h3> <h3>蒲甘是缅甸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著名旅游胜地,位于国境中部,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位于流经缅甸中央之伊洛瓦底江中游,为缅族之中心地区。</h3><h3>市区保留着缅甸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众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佛寺建筑艺术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是缅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h3> <h3>拍特色的风景。</h3> <h3>美丽的风景线。</h3> <h3>18日晚上丰盛的缅餐。</h3> <h3>缅甸国剧—一提线木偶。老、中、轻艺人娴熟热情的表演。我们一边吃着缅餐一边欣赏,印象特别深刻。</h3> <h3>木偶戏是缅甸的国戏,表演者抖动手中的,配合缅甸传统的乐器和演员的演唱来讲述故事。戏中有动物、神仙、妖怪及帝王将相等人物,情景简单,内容无外乎多是以跌宕多姿动作性、故事性取胜的古代神话传说,嬉笑间唱罢缅甸风云流转,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观赏。</h3> <h3>希望。</h3> <h3>1004年,(中国北宋宋真宗景德元年),蒲甘王国遣使朝贡。</h3><h3>1044年,阿奴律陀即位为国王;当时缅甸地区列国争霸,蒲甘王国很落后,民众信奉大乘佛教的支派阿里教派(英文:Ali)。阿奴律陀有心拯兴国家,积极向外发展。</h3><h3>1057年阿奴律陀兴兵南征,攻真腊、罗斛、灭直通国。占领直通国后,阿奴律陀把小乘佛教传入蒲甘王国,并立为国教。</h3><h3>而后,阿奴律陀四处扩张:西征若开(英文:Arakan),占领了若开的北部地区。接著,又南征庇固,势力南达德林达依地区。之后阿奴律陀北侵,其军队越过八莫(英文:Bhamo),直捣位于中国云南的大理,之后两国和解。阿奴罗陀回军途中,顺道掸邦地区,使区内各酋长向其进贡。而后阿奴律陀还以物质援助锡兰,让其击退南印度注辇国的侵犯。</h3> <h3>19日清晨欣赏佛塔日出和热气球升空的壮观场面。</h3> <h3>窗外蒲甘大金塔。</h3> <h3>大金塔广场。</h3> <h3>金塔入眼。</h3> <h3>摆个pose,请老外给我们留个美丽的瞬间。</h3> <h3>可爱的七岁卖图片女孩。买一幅吧,一幅十张,1000缅币。(相当于人民币2.5元。)</h3> <h3>热情好客的蒲甘公交车乘客们。</h3> <h3>卖防晒木的小靓女。</h3> <h3>蒲甘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分为三个季节:三月到五月为热季,六月到十月为雨季,十一月到来年二月为凉季,凉季是最佳的旅行季节。</h3> <h3>花丛中的佛塔。</h3> <h3>换一个角度的佛塔。</h3> <h3>昂首阔步塔林间。</h3> <h3>古楼遗迹剪影</h3> <h3>夕阳西下拉家常</h3> <h3>对话</h3> <h3>门外金塔更辉煌</h3> <h3>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一,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将汉族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并进而传到缅甸。为了改变该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诸葛亮“劝诸夷筑城堡、务农桑,诸夷皆自山林徙平原”,并在该地区推广使用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工具,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缅甸北部和中国的西南部分少数民族仍然沿用了当年诸葛亮引进的农耕方式。在政治上,“分兵以配大姓”、“配大姓为部曲”,创立了世袭的土司制度。缅甸的掸邦和克钦邦一直沿袭土、司制度至今。在宗教方面,对南中地区乃至缅甸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民族原有的原始宗教信仰。至今,中缅边境上的许多少数民族对诸葛亮崇敬备至,视之为神明,佤族还称之为“阿公阿祖”,家家供奉“武侯神龛”;在中缅边境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可见到为纪念他而建的诸葛祠、武侯庙、孔明城等。诸葛亮的南征对缅甸境内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同样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在中国史书中有清楚的记载。如赵汝适《诸蕃志》中记载,“蒲甘国有诸葛武侯庙”;朱孟震在《西南夷风土记》中指出,“普坎(今缅甸蒲甘)城中有武侯南征碑”;谢清高也在《海录》中说,“恪姑(今缅甸勃固)有孔明城”。</h3> <h3>夕阳西下湖水波光粼粼。</h3> <h3>日照历史更精彩。</h3> <h3>清晨敬香点亮佛前灯。</h3> <h3>牛羊满塔林</h3> <h3>当家人有本事。</h3> <h3>夫唱妇随</h3> <h3>农耕</h3> <h3>中国的大乘佛教最早于汉代由印度传人中国。4世纪,中国大乘佛教开始沿川滇缅南方丝绸之路传人缅甸。缅甸已故著名考古专家杜生诰对此专门作了考证。他认为,“我们不能否认,在公元4世纪时,佛教已由中国传人缅甸……在最早数世纪中,中国僧侣曾在太公(今缅甸德贡)、卑谬和蒲甘等地讲经布道。”中国的史书对此也有记载。义净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云,南北朝时期先后有两位僧人到达诃利鸡罗国(今缅甸西南部阿拉干一带)进行传教弘法。大乘佛教在缅甸的传播对缅甸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天,缅语中的不少佛教词汇来源于汉语佛经译本,而非直接取自巴利文或梵文,如“南无”、“罗汉”、“喇嘛”、“佛爷”、“涅檠”等。</h3> <h3>古塔新花</h3> <h3>蒲甘热气球飞行:缅甸蒲甘是亚洲三大佛教遗迹之一,相较于吴哥的雄浑大气,蒲甘更适合登高远观,万千佛塔尽收眼底的感觉真的很震撼,乘观光热气球在佛塔尖上停留,拍下了日出的一刻。</h3> <h3>20日佛塔日出。(拍摄一肩挑)</h3> <h3>笑容满面的老外女摄影师,模样很逗。</h3> <h3>气球戏夕阳。</h3> <h3>观日出</h3> <h3>旭日初露</h3> <h3>蒲甘经历沧桑岁月900多年,历史变迁和地震灾害已使它的昔日辉煌不再,但今天仍保留着的约2000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遗迹,正见证着历史,吸引着游人。</h3><h3>在缅甸境内,旅游景点的门票必须使用美元;旅馆一般以美元标价,也可以以缅币支付,但是会有汇率损失;其它的吃饭、购物、车票都可以使用缅币。缅币的单位是kyat,发音是(jia),一般在旅馆都可以代换缅币。</h3><h3>加大力度保护蒲甘的古迹</h3><h3>缅甸政府,另一方面也在大力开发旅游项目。一个重建阿奴律陀王宫的计划正在实施,一个高达60米的瞭望塔将于2005年2月建成,届时登临塔顶就可眺望整个蒲甘大地,万塔之城的古风古貌尽收眼底。可惜大金塔在维修,不准进去,由于角度不同,拍摄有所限制。</h3><h3>据官方公布的最新数字,2005年1月至11月,蒲甘吸引缅国内外游客6万多人次。蒲甘拥有80多个旅馆客栈共2000多张床位。旅游部门正在对旅游设施加紧改造升级,以吸引更多的游客。</h3><h3>对于在蒲甘兴建旅游设施开发旅游,缅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然而,缅甸政府则一再强调既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要适度开发利用自己的独特资源发展旅游业。</h3><h3>蒲甘当局为保护旧城佛塔,将经济中心转移到旧城以北大约5公里处的良乌,称为蒲甘新城。蒲甘新城除了发展旅游业外,其经济重心就是手工业。蒲甘手工业发达,这里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艺术,如漆器、浮雕和传统布艺。每年都有国际游客为蒲甘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纷至沓来。</h3> <h3>下午风情体验,坐马车穿梭蒲甘塔林。</h3> <h3>悠闲享受。</h3> <h3>尘土飞扬马蹄疾。</h3> <h3>林间小路马车来。</h3> <h3>马车绕塔林。</h3> <h3>蒲甘是东南亚最富盛名的漆器之乡,这里有世界上最精致的漆器作坊。蒲甘漆器以式样精美,做工精湛闻名于世。据史料记载,漆器制作起源于12至13世纪的蒲甘,自此之后,蒲甘便成为缅甸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漆器发源地。蒲甘当地有大量手工业者从事制作漆器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尽管制作漆器的程序复杂,但是在蒲甘劳动者眼里,一件件精美的漆器就如同蒲甘2000多座佛塔一样,千姿百态,别具一格。</h3> <h3>林间佛塔一幅画。</h3> <h3>牧归。</h3> <h3>树下观落日。</h3> <h3>导游威廉与蒲甘塔林村孩子们合影。</h3> <h3>遮天蔽日展雄姿。</h3> <h3>守寺庙美女。</h3> <h3>缅甸传统手工艺:制漆器、制伞、木编等。</h3> <h3>观手工艺成品。</h3> <h3>除了漆器,蒲甘的的浮雕和陶瓷工艺也享有国际声誉。在佛都的盛名下,蒲甘将与佛教相关的手工艺制作发展到极致,在蒲甘,几乎每一位蒲甘人都能娓娓道来他们的浮雕历史和石碑文化。曾经有位蒲甘市政官员说,佛塔吸引世界游客来到蒲甘,蒲甘人民会拿出举世无双的手工艺品让游客流连忘返。</h3> <h3>竹编。</h3> <h3>伞工艺画师。</h3> <h3>前往茵莱湖的途中偶遇少数名族的村民。</h3> <h3>树下女人一肩挑。</h3> <h3>头上功夫。</h3> <h3>悠闲大妈抽大烟。</h3> <h3>岁月的痕迹。</h3> <h3>火红夕阳花照湖。</h3> <h3>我们与村民合影留念图片作结尾吧。</h3> <h3>欢迎光临,谢谢观赏,未完再续……下篇是(茵莱湖和仰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