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8月24日,来到俄罗斯的第二天,我们参观了红场。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位于克里姆林宫东墙的一侧。路面还是当年的石块路面,青光发亮显得整洁古朴。“红场”俄语中意为“美丽的”之意,从17世纪中叶起红场沿用至今。</h3> <h3>红场总面积9.1万平方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莫斯科成为首都,红场成为人民举行庆祝活动、集合和阅兵的地方,列宁墓位于红场克里姆林宫正中的前面。</h3> <h3>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是莫斯科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1872年建馆,1881年由建筑师塞僇诺夫和谢尔布特设计建成现在的国家历史博物馆。</h3> <h3>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位于莫斯科中心红场南端,紧傍克里姆林宫,于1560年建成,它是俄罗斯的象征。教堂其鲜艳的色彩、无序的线条、洋葱头型的尖顶成为俄罗斯各地教堂的典范,充滿了童话色彩。为了保证不再出现同样的教堂,伊凡大帝残酷的刺瞎了所有参於设计的建筑师的双眼,背负了“恐怖沙皇”的恶名。</h3> <h3>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是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它的名字是依照伊凡大帝非常信赖的一位修道士瓦西里而起的,它的中央塔高65米,共有9个金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是在不同的年代分别加上去的。这是莫斯科为纪念加冤“全俄罗斯的沙皇”伊凡雷帝而建。</h3> <h3>列宁墓在莫斯科红场最显著的位置中央,由黑、红两色大理石和花岗石建成,列宁遗体在此保留已达93年之久。</h3> <h3>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呈三角形,长约2300多米,沿墙耸立着20余座精美的塔楼。</h3> <h3>从第一颗红五星安装在斯巴斯克塔楼至今,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已有80年的历史了。开始是用黄铜制造,后因怕被雨雪腐蚀全换成红宝石的。每个红星内部都安置了12支亮度达5000瓦的泛光照明灯,这样无论是阴天还是夜晚,从各个角度都能看清楚闪闪发光的红五星了。</h3> <h3>斯巴斯克塔楼,是俄罗斯最著名的钟楼,又称救世主塔楼。它是莫斯科的地标建筑之一,四面安装的自呜钟是俄罗斯最准的钟,“克里姆林宫的钟声”说的就是这座钟。</h3> <h3>如今我们走在红场上,仿佛体会到了俄罗斯伟大的历史与往日的辉煌。中国作家陈远和在游览红场后写下的诗<莫斯科红场>称“十月革命的血,流淌过这儿条石铺设的史页,列宁不朽的魂,曾在此陵墓永远止步仃歇”。</h3> <h3>站在并不十分平整的石砖上感受着红色的余韵,你会感到红场并没有褪去它往日的色彩,从克里姆林宫钟楼上的红星到闪烁着威严的双头鹰国嶶,向前来瞻仰的人们展示着更深远的意义。</h3> <h3>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40~50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苏联情结”,虽然这个曾经的“老大哥”已不复存在,但对它那种难以形容的感情却始终挥之不去。在我们的少年时代,正逢中苏友好,祖国的建设中到处都有苏联专家的身影。现在转而又将其情感倾注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这大概就是我们这次俄罗斯之行的真正意义吧。</h3> <h3>我总想着有一天能亲自踏上这块广阔美丽的土地,回忆过往的岁月,见证如今俄罗期的再铸辉煌,这次旅程也算是如愿以偿达成了我的这个心愿了。</h3> <h3>我们这次俄罗斯之行报的是一个精品团,团员百分之九十来自北京,年令最大的88岁,最小的63岁,除了一个年轻家庭以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老年团,而团员的成份有一多半是退休退伍的军人。在这样的一个集体里,大家年令相仿,兴趣相投,从同一个时代走来,我感觉这是最愉快的一次旅程了。</h3> <h3>朱可夫一前苏联元帅、国防部长。朱可夫是在红场上唯一建有塑像的人。历史博物馆前,一身戌装的红军将领,骑在高大的军马上检阅军队。</h3> <h3>我们从远处眺望克里姆林宫,有一座建筑高高矗立在建筑群中,有鹤立鸡群之感,这就是教堂广场上的伊凡大帝钟楼。它高81米,是古时的信号台和了望台。</h3> <h3>从红场出来到克里姆林宫之间,路过两处景点,亚历山大花园和无名列士墓。它是在1962年为纪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军人而建的,1967年5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h3> <h3>两位神情庄重的持枪哨兵,昼夜为烈士守灵。这就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全国第一岗”,以前曾设在列宁墓前的,不久前被安排在无名烈士墓前。</h3> <h3>正面朝北,东西走向的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墓前有一个五星状火炬,中央喷出的火焰,从建成时一直燃烧至今,从未熄灭过,它象征着烈士精神永远光照人间。</h3> <h3>无名烈士花岗岩平台上刻着这样的字句:“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h3> <h3>外国代表团来访都要来瞻仰烈士墓,许多莫斯科新人结婚都要来到这里,怀着崇敬的心情献上一束美丽的鲜花。</h3> <h3>換岗士兵。</h3> <h3>亚历山大花园是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一个长方形公园,其中包括上园、中园、下园三个部分,总长度904米,这里是莫斯科人休息游玩的场所之一。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喷泉雕塑随处可见,其中无名烈士墓也在园中。</h3> <h3>8月25日,我们在广场排了近一个小时的队后,走进了克里姆林宫的大门。</h3> <h3>克里姆林宫的教堂建筑很有特色,宫内有一个教堂广场。站在广场上,突然被这里弥漫的庄严肃穆的气息所感染,心情变得沉静起来。</h3> <h3>莫斯科是一个教堂之都,原来共有1500所教堂,苏联时期有700多所教堂被毁,现存的就更加珍贵了。</h3> <h3>教堂广场现有四座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天使大教堂及天使报喜教堂。一个沙皇,从出生受洗礼、到结婚庆典、到加冤典礼、到死亡安葬,被分别在这四所教堂举行仪式。</h3> <h3>高81米的伊凡大帝钟楼是莫斯科的最高建筑,它是15世纪由意大利的建筑家弗里亚茨因设计建造的。当年拿破仑想要炸毁它,但炸药没响,畄下18个钟,钟楼神奇的保留下来了。</h3> <h3>这些教堂分别建於15~16世纪,是将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和俄国东正教精神揉合起来的精心杰作,创造了享有世界第八奇观的美誉。</h3> <h3>钟楼的右侧放置了一口大钟,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的钟,人称“钟王”。是由俄罗斯著名工匠马托林父子铸造,高6米,重200吨。据说在铸造过程中发生火灾,使钟上脱落一块11吨重的铜片,从此就被埋在坑中近百年,直到1836年它才被重新安置在石座上。</h3> <h3>在克里姆林宫大钟以北,还有一个“炮王”,炮重40吨,炮口直径0.92米,三个人可同时爬进去,是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炮。炮前堆着4个炮弹,每个重1吨,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非奥多尔的像。由于太重太大从未使用过。</h3> <h3>漫步于克里姆林宫,教堂华美、殿宇轩昂、树木葱郁、繁花竞放,精美恢弘的建筑和幽静愜意的环境,共同构筑了这处绝美的城中静地,宫殿与教堂交相辉映,营造了一种别致独特的情调。</h3> <h3>尽管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政治权力的象征,但当真正走进宫墙内,并没有想象中的戒备森严,相反要亲民的多,不仅甚少见到荷枪实弹的士兵站岗,这一年到头还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敞开大门。只要掏300卢布购买门票,任何一个游客都可进去参观。</h3> <h3>普京总统的停机坪。</h3> <h3>莫斯科这座凯旋门高28米,是按照罗马康斯坦丁凯旋门的样式制造的。顶部安放着6匹背生双翅马拉着的凯旋车,车上坐着胜利女神。门柱之间四尊俄军士兵,身披盔甲,手执盾牌,手指处刻着“驱逐法西斯,解放莫斯科”。</h3> <h3>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纪念意义上来讲,莫斯科凯旋门和巴黎凯旋门不相上下,两者风格各异,但同是艺术珍品。我们今天见到的凯旋门位于胜利广场东侧的库图佐夫大街中央,据说这条街上居住着前苏联的许多高官。</h3> <h3>莫斯科胜利广场是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建,广场的雕塑为胜利女神纪念碑。碑高141.8米,象征了1418天的卫国战争。</h3> <h3>纪念碑上还刻有此次战争中被炮火波及的城市,碑体下部是俄罗斯勇士格奥尔其手持长矛英勇杀敌的雕像。</h3> <h3>纪念碑顶部的胜利女神高举月桂花环,在一对吹着胜利号角的男女天使的陪伴下,迎向人间。</h3> <h3>广场的地面由2660块大小不一的方砖铺就,代表着苏联卫国战争中2660万死难者。</h3> <h3>在广场北面是5个大型喷泉组合排列,洁白的水流象征着伤心的泪水,仿佛在为逝去的亡灵哭泣。</h3> <h3>莫斯科地铁,全称为列宁莫斯科市地铁系统,被公认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是世界上运行最早规模最大的地铁。1935年5月15日,苏政府出于军事方面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如今全长有200多公里。</h3> <h3>莫斯科地铁胜利公园站是世界上最深的火车站,离地面97米,2003年修建,通往站台的电梯长达126米。</h3> <h3>站台上的雕塑。</h3> <h3>胜利公园站的壁画,是苏联沃洛夫将军抗击拿破仑入侵的情景。也就是说地铁站的建设反映着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h3> <h3>莫斯科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设计师设计,各有其独特风格,建筑格局也各不相同。</h3> <h3>建筑材料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雕刻和壁画、浮雕,在别致的灯光下,就好像富丽堂皇的宫殿一样。<br><br></h3> <h3>每个地铁站的电动扶梯口处都有一个铜牌,上面第一行文字是“历史与文化的纪念碑”。</h3> <h3>莫斯科地铁,不愧于地下艺术宫殿之称。</h3> <h3>“阿芙乐尔号轻型巡洋舰”建成于1903年,是俄罗斯联邦文化遗产,也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象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原属于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装甲巡洋舰,这艘传奇的舰经历了三次革命和四场战争。</h3> <h3>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停泊在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11月6日,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指的就是它了,从此它成为十月革命的像征,现在成为中央海军博物馆的一件文物了。</h3> <h3>旅友们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前集体合影。</h3> <h3>因为是精品团,所以一路行程条件都不错,这是我们在莫斯科住的酒店,莫斯科三天都住在这里。</h3> <h3>8月24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位於莫斯科南郊的察里津诺庄园,这里是莫斯科著名的宫庭建筑园区。</h3> <h3>察里津诺湖。</h3> <h3>1776年,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修建了这座皇家建筑群。当时已56岁的女皇性格古怪,对建筑百般挑剔,造成工程数次重建,直到女皇去世,这座园林始终没有建成。</h3> <h3>2008年,为纪念莫斯科建城860年,俄罗斯政府照原样重建了这座公园,整个公园周围是一片森林,中间是一个湖,环境十分优雅。游人们漫步在林间的小路上,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味道,身心马上就放松了。</h3> <h3><br>建筑师巴热诺夫和卡扎科夫雕像。</h3> <h3>森林中高大挺拔的树木,有些是当年皇宫留下的,有几百年树龄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