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云南省邮电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为邮电部直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她的前身是云南省邮电管理局1950年开办的“云南省邮电技术人员训练所”和“云南省邮电管理局干部训练班”,是专门为邮电系统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2005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部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60年来经历了创建、撤销、调整、停办、恢复、移交的沧桑之路……。</h3><h3><br></h3><h3>在国家通信事业大发展的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一段时期内,云南省邮电学校一度被社会上誉为“云南通信业的黄埔军校”!</h3><h3>当时云南省内三大通信运营商:电信、移动和联通的高层领导中,都有云南省邮电学校毕业生的身影,而中层、基层领导及通信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比比皆是!</h3><h3><br></h3> <h3>1988年时的教学楼</h3> <h3>这是1988年纪念学校建校三十年时制作的纪念册中收集的一些资料,那年我任学校学生科副科长(主持工作、没有科长),三十年校庆筹备委员会宣传组长。</h3> <h3>这是1988年三十年校庆时,时任云南省邮电管理局局长的题词。</h3> <h3>这是时任邮电部教育局局长的题词。</h3> <h3>这是云南省邮电管理局前任局长的题词。</h3> <h3>这是时任云南省邮电管理局分管教育的副局长和前任学校校长的题词。</h3> <h3>以下三幅是三十年校庆时制作的《校友通信录》中我们101班的名录。</h3> <h3>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2011年1月1日云南省邮电学校移交昆明市人民政府,成为昆明市教育局直属中等专业学校,开启职业教育新的旅程……。</h3> <h3>据介绍,目前,学校占地近90亩(记得当年我们入校时仅有36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九万多册,电子书籍十万册。学校建有移动基站实训基地(3G、4G)、呼叫中心实训基地、华为电信技术培训中心和接入网(FTTH)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光缆线路实训室、终端维修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等;具有通信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有标准的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场;120M互联网专线接入校园,能实现自动化办公、多媒体通信教学的校园网。其中通信教学设备在全省大中专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h3> <h3>学校目前与云南省旅游职业学院、云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大专;与云南开放大学昆明学院合作,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与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合作,开办远程和函授大专、本科成人学历教育……。</h3><h3>特别是与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值得一提:双方共同制定"五年一贯制"教学培养计划,采取"3+2"分段组织教学,学生前三年在云南省邮电学校就读,纳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范畴,后两年在开放大学联合办学学院就读,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h3><h3>……</h3><h3>为母校今天的发展高兴!</h3> <h3>远眺母校今天标准足球场</h3> <h3>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学生在军训</h3> <h3>这是四十年前我们入校时的学校大门</h3><h3><br></h3><h3>思绪回到40年前……</h3><h3>那是一个艰苦的岁月,更是一个激荡的时代!由于母校在“文革”中的1968年撤销,遵循“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1975年开始,母校在昆明东郊的小板桥镇义路村旁征地重建,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文章,恢复了暂停十年的“高考”。当年,云南省邮电管理局一声令下!全省邮电系统生产第一线能够抽调来的精英,紧急云集母校……。</h3><h3>他们中有解放初期就担任云南省大理州下关市市长的老革命;有国民政府留任的老资格的通信技术专家;有刚刚从“牛棚”里“解放”回来的老知识分子;有中国邮电通信最高学府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60年代初期毕业的老大学生;有在通信技术上功坚克难,为云南邮电研究生产出第一台载波通信设备的技术中坚;有出生于美国檀香山的归国老华侨;有刚刚跨出清华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一批刚刚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全省邮电系统生产第一线各类大学、中专毕业多年的通信专业技术人员……。</h3><h3>由于母校地处昆明郊区,这些从云南省各地汇聚而来的教职员工们的孩子只能在农村中、小学读书;他们家里日用蔬菜要到几公里外的小板桥镇购买……。但是,他们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忘我牺牲精神,为云南邮电通信教育事业、为云南邮电学校恢复重建,撑起了最初的脊梁,也为我们未来的人生之旅,铺就了最初的道路……。</h3><h3><br></h3> <h3>记得当年省教育厅没有组织统一集中的新生录取工作,而是分散在各地州市进行。母校由于没有老师分别赴云南省内的17个地市进行录取工作,由省邮电管理局下文委托各地市邮电局政治部代为办理新生录取工作。<br></h3><h3>那年我是从曲靖越州公社薛旗大队滇东电力局的下乡插队知青户考取邮电学校的。记得在到学校报道的前一天,接曲靖地区邮电局(当年曲靖还没有升级为市)政治部通知,录取的10名新生到局政治部开会。地区邮电局当年的毛局长接见了我们,讲了许多勉励、期望的话已经记不清了,但是他安排了一辆解放牌卡车第二天送我们到学校我是记得很清楚的。多年以后,我在心里一直感谢这位领导,想想在那个交通不太方便的年代,我们背着行旅,提着脸盆……大包小包的,要转多少次车才会到学校(那时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学校派车到车站接新生的习惯)。</h3><h3>记得那年载着我们的卡车驶入学校的大门停在学生宿舍楼前,我翻过卡车车厢下车后,站在泥泞的地上,环顾四周-这还是一个大工地!眼前的篮球场有一半还没有浇筑水泥地面,校园里四处堆放着建筑材料和垃圾……,没有绿树成荫的校园,没有大树直列的林荫道,更没有小草绿茵的运动场……。</h3><h3>更有甚者的是,学校食堂订制的饭票,印刷厂居然没能按时交货。学生每天吃饭是发红、黄、绿三个圆形的铁牌,凑够10个牌递进食堂窗口,一盆饭、一盆菜递出来,10个学生蹲在没有桌凳的礼堂兼食堂的大厅中,10个碗或大口缸及装着饭菜的盆都放在地上,分完饭菜端着回宿舍吃……。</h3><h3><br></h3><h3>多年以后,由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许多行业部门被撤销,企业被兼并,职工纷纷下岗时,很多同学都感慨的说道:“幸好当年我报考了邮电学校”!</h3><h3>40年过去,从个人来讲,今天我们能够在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工作、退休,要感谢当年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永远铭记他们!是他们当年光芒万丈的精神,才有云南邮电学校1978年的恢复招生!才会有我们之后的邮电通信生涯。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h3><h3>校长、书记孙汝彤;副校长、副书记董执中(已去世);副校长、副书记白永年(已去世);教务科长余联春(已去世);教务科副科长俞经难;载波通信专业教研组长、《传输原理》、《载波设备》课老师饶舜卿(已去世);《网络原理》课老师谭永兴;《高等数学》课老师兼一年级班主任刘观文(已去世);《物理》、《载波原理》课老师兼二年级班主任王勤珍(已去世);《载波原理》课老师兼三年级班主任蔡建民;《电工基础》课老师张小青;《电工基础实验》实验室老师陈明芬(已去世);《电子电路》课老师张俊海、王大全、王建昆;《电子电路实验》实验室老师张桂勤;《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课老师赵登源(已去世);《仪表测量》课老师郭发信(已去世);《通信概要》课老师徐晓树(已去世);《电话原理》课老师张铭书(已去世);《政治》课老师陈顺根、吴志强(已去世);《体育》课老师卢义章;《工程制图》课老师米建国……。还有后来我留校后,担任学生科长时的直接领导副校长林跃宗老师……。</h3><h3>我回忆着,一一写下这一长串灿若星辰的姓名,写着、写着,手微微颤抖……,竟然有这么多老师已经离我们而去了!</h3><h3>老师:学生向您们致敬!您们的恩情,学生们永远铭记!</h3> <h3>四十年前的教学楼</h3> <h3>四十年前在义路村的田野中远眺学校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h3> <h3>四十年前在老昆洛公路上远眺学校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实习楼</h3> <h3>这是1980年和当年一同从曲靖考入学校的仨美女与俩“外来”同学的合影。</h3><h3>我身旁这位帅哥是来自云南德宏州的张同学,当年任学校学生会体育部长、班体育委员。后来他娶了他身后那位我们曲靖的旺夫美女,使得他一生官运亨通,历任德宏州、曲靖市邮电局副局长;曲靖市、玉溪市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云南省移动公司多个部门总经理,为云南通信事业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后排右一赵同学,是当年班团支部组织委员,班上许多男生倾慕的美女,典型的的贤妻良母,一生默默相夫教子,幸福满满;后排左一是来自昆明的我班的副班长殷同学,心直口快的热心人,退休前是昆明电信高级工程师……;后排左三王同学,是当年我们班的生活委员,当年拿助学金的同学每月的饭菜票都是她帮同学们到食堂领取后发给他们的。她在曲靖被誉为“王半街”(曲靖老城半条街的人她都认识,因此帮了我不少忙……)。她是当年的曲靖少体校乒乓球运动员,入校时自认乒乓球打的还可以的我,与她一交手哪是人家对手!她后来嫁了曲靖“一把刀”外科主任好老公,一生锦衣玉食,硬是将60的年龄养成16的面容……;后排左二就是我班最小的裴同学,入校时才14岁,聪明睿智,不仅写一手好字,学习上也不含糊!更难以置信的是,在校不太打蓝球的她,1981年毕业分配到马龙县邮电局后,篮球玩到县女篮主力,不是县邮电局女篮嘎!工作能力也是了得,后来官至曲靖电信副总,一生兢兢业业……。</h3><h3><br></h3> <h3>谁没有年轻过?1979年元旦演出结束合影。认出我是哪一个吗?</h3> <h3>表演三句半“打倒四人帮”,我那姚文元的妆化的……。哈哈,哈哈……。</h3> <h3>你的青春我来过,曾经青葱的岁月……</h3> <h3>1980年5.4青年节学校团委组织到大观楼玩合影</h3> <h3>40年前在上课的我们,第一排往下张绍鹏、黄桂莲、李志青……</h3> <h3>我的毕业证,成绩还不错吧。</h3> <h3>1981年我们78级100同学,除201班在校期间有一人在学校附近的小水库游泳溺亡外,其余99人都圆满毕业。除个别同学被分配到其他系统外,绝大多数都分配到了当年的云南邮电系统工作。</h3><h3>我留校执教,最初是分配在载波通信教研组,后到基础教研组、学生科、云南邮电技工学校筹备组、教务科……。</h3> <h3>当我的思绪在母校40年前的时空里纵横驰聘时,突然听到有人叫我!一转身,是当年一同留校、现任副校长的张同学在招呼我们……。</h3><h3>年轻有为的现任田校长也在校门口迎接校友,与他来了张合影……。</h3> <h3>热情的接待人员指引我们签到,领纪念品、午餐券……</h3> <h3>在张同学引导下,我们来到庆典会场……</h3><h3>绿色的不是草坪,是塑胶地坪嘎……。</h3><h3>庆典会场就设在标准400米塑胶胶跑道+塑胶地坪标准足球场内。想当年,我们可是围着校园的小道奔跑晨练的……。</h3> <h3>体育委员张同学带班主任蔡老师认同学来了……</h3> <h3>蔡老师您好!</h3><h3>蔡(建民)老师和王(勤珍)老师是夫妇,江苏人,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毕业于武汉邮电学校载波通信专业。为支援边疆的通信事业建设来到云南,在玉溪邮电局工作了十多年,1977年调入云南省邮电学校任教。1984年调昆明邮政局教育科任科长直到退休。将一生献给了边疆、献给了邮电通信事业!</h3><h3><br></h3> <h3>参会同学与云南省通信管理局向局长(后排左五,原云南邮电学校老师)、蔡老师(后排左六,后任昆明市邮政局教育科长)舞台前合影……</h3> <h3>刘同学代表移动公司讲话</h3> <h3>与蔡老师、李同学合影</h3> <h3>40年前我来过,40年后我来了……</h3> <h3>同学们争先在舞台前留影</h3> <h3>和曲靖同学留影</h3> <h3>美女同学与蔡老师合影</h3> <h3>李同学向蔡老师汇报工作</h3> <h3>游览校园</h3> <h3>笑一点------照了!</h3> <h3>邮电学校前同事合影</h3> <h3>最后同学们在位于校门口的“桃李满天下铭志景石”前合影留念。</h3><h3>再见,同学!</h3><h3>再见,老师!</h3><h3>再见,母校!</h3><h3>这一别,不知又是何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