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68年—2018年,农村插队整整50年。我们当年一家的五个知青,约好了12月7号一块儿回“第二故乡”看了看。</h3><h3><br></h3><h3>此次返乡的心情,既没有“青春无悔”的感慨,也无怨天忧人的悲戚,就是看看,再看看。</h3><h3><br></h3><h3>这“看看”二字,中间隔了五十年。</h3><h3><br></h3><h3>刚下放那会儿,感到一切都新鲜:踩水车、撑小船好玩,大灶铁锅煮饭锅巴香,长鱼、螃蟹便宜得不得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h3><h3><br></h3><h3>插队过了两年的梦幻期(一般人都认为锻炼两年,都能回城),“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梦魇,压得人透不过气,感到什么都不好玩,都不香了,恨不得早日脱离……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h3><h3><br></h3><h3>今天再回去,一切都变样了:公路通到家门口了;不少农户买了小轿车;化肥农药农机齐上阵,种田不再苦了;年轻后生都到南京、苏州、县城“插城”去了……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h3><h3><br></h3><h3>“看看”这三重境界,回味起来,一言难尽。毕竟在这“广阔天地”呆了七年,其间发生的有些事终生难忘。</h3><h3><br></h3><h3>记得哥伦比亚作家、记者马尔克斯说过:“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那,就让我们把插队期间记住的日子,用笔写下来吧。</h3><h3><br></h3><h3>来,一起!</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