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承,做为一线人民教师,响应号召,积极行动,理应通过教育扶贫,对帮扶的学生“扶志、扶智、扶生活”乃义不容辞之己任。</h3><h3> 小河口镇黑沟口小学多措并举,真情关怀帮助在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是大力宣传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学校按照市县要求,将各项教育惠民政策通过发放告知书、召开家长会、入户宣讲等形式做到家喻户晓。</span></h3><h3> 二是落实建档立卡学生“一对一”帮扶机制。我校根据相关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召开了教育扶贫专题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建档立卡的在校学生安排了“一对一”帮扶教师,夯实责任,严明纪律,充实贫困学生成长档案。</h3><h3> 三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入户家访活动。老师们牺牲课余休息时间进村入户,采集贫困户信息、查看居住环境、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宣讲教育扶贫的各项惠民政策,与家长交流学生思想表现及学习状况,为家庭教育建言献策,多方位、多渠道向贫困生的监护人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h3><h3> 四是实行建档立卡学生学习跟踪帮扶活动。帮扶教师坚持每周与帮扶学生谈心一次,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每月监测一次学生学习情况,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将“扶贫先扶志”的理念贯穿其中。</h3><h3></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1月26日下午放学,趁着大地的余温还没有散去,全体教师利用放学时间开展入户家访活动。</span>在杜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先来到了史家坪村史家坪组、青石垭组和红星村。</h3> <h3> 入户进行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向家长介绍教育扶贫里面的优惠政策,同时还询问,是否有在外县就读学生?孩子是否享受了优惠政策?有些年轻人在外地打工,家里就剩老人和孩子,安全意识弱,我们就冬季用火安全及取暖安全,向老人宣传讲解,确保他们安全过冬。</h3> <h3>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青石垭学校的教学点,杜校长对薛老师在生活上的困难进行关心,教学上的不惑给予指导,冬季师生取暖安全给予叮嘱,亲力亲为,关爱师生,让我们一行的几位老师深受感动。</h3> <h3>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黑口小学二年级史顺佳家里,这个孩子的家里比较特殊,父亲由于食道癌做过手术,母亲有点残疾,家庭条件特别的贫困,李老师来到了家里,同家长交流了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李老师说:“孩子学习特别优秀,也特别懂事,虽然凭自己一己之力帮助不了多少,但是以后孩子买书,学习文具,她会尽量帮忙”。李老师的一席话感动了家长也感动了我们。</h3> 回来路途,看到有一对老夫妻正在拉柴上陡坡,老人<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一双粗糙,脏兮兮的手拉着车把,手上分明长着厚厚的老茧,</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显</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得很吃力,大家都</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不约而同扒</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在上面使劲的推,人多力量大,车子慢慢上</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坡,过了桥,老人转头向我们看看,笑笑示意感谢,也许出于农村人质朴的天性吧,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希望他们已走完崎岖的山路,在回家的路途都是平坦的大道。</span> <h3>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红星村,可能出于教师的本能,当看到学生写的歪歪扭扭的拼音字母时,史老师把着孩子的手教她将字写漂亮。一年级罗老师,看到班上杨虎超在做家庭练习,也给他娓娓动听地讲起了课。</h3> <h3> 当我与同事们一次次奔走在崎岖小路,走村入户宣讲教育扶贫政策时;当我们一次次到帮扶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时;当我们一次次走进那清贫的小院时,当我们一次次看到孩子那渴望的眼睛时,我的想法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深感在教育扶贫中我们能做、要做的太多太多。</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更要给他们带来精神世界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让他们有更多的见识和对知识的渴望,这或许更能让他们憧憬未来人生的幸福与向往以后道路的美好。让孩子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和知识的美好,给他延续一个梦想,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如果这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就是我们在逐渐消灭贫困的过程。</h3><h3> 尽管我们知道这样的过程会很漫长,而且会很艰辛,但是因为有了希望,我们才有了和贫困不断对抗的动力和支撑。<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致敬所有在教育</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扶贫</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线的同仁们!以此共勉!</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