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苏州灵白线

时光如沙

<h3> 苏州 “灵白线”是一条比较经典的徒步线路。从木渎的灵岩山景区出发,翻越3座山后到达位于高新区的白马涧景区。其徒步的线路有多条;每一条线路都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h3><h3> 2018年11月11日,石队长带领同学们走过一次灵白线,其线路是灵岩寺——大焦山——灵岩山——灵岩寺,全程历时6个多小时候。</h3><h3> 2018月11月25日,石队长带领同学们再次徒步灵白线,线路与上次有所不同。灵岩寺——灵岩山——大焦山——白马涧无名小山——白马涧景区——白马涧无名小山——灵岩山景区。</h3><h3> 上午9点10分,我们一行12人(其中左同学是第一次带着小孙女参加活动)在大停车场集合后,从灵岩山景区大门东面的一条台阶路开始爬山。</h3> <h3> 这条路也是我们上次走灵白线的起始路。第一次走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太难走,但这次已有心理准备了。</h3> <h3> 走了30分钟左右就来到山上的灵岩寺。</h3> <h3> 我们在灵岩寺周围稍作休息后就沿前方一条向右的路继续前行。万步之路从这儿才刚开始。</h3> <h3> 大部分人都沿着当年的御道上去。而我们不走常规道,沿左边的一条小路 走。这里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成了一条路。</h3> <h3> 9:50左右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山——灵岩山的山头。石队长让大家在这儿合个影。这个山峰是灵岩山最高峰,海拔182米。上次我们也经过这个山峰,但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了。</h3><h3><br></h3><h3> </h3> <h3> 走过山顶,到了山的另一边看到“吴中胜迹”这几个字时我才想起来了。</h3><h3> 上百度查了 一下资料:灵岩山的最高处琴台,是唐代李商隐所写“石榴花发旧琴台”的琴台遗址。石上镌刻明大学士王鏊所题“琴台”两字,台下左侧还刻有王鏊所书“吴中胜迹”。相传,西施常在这里焚香操琴。</h3> <h3> 石队长用拐杖指的这个地方就是上次一位六十几的男游客从上面摔倒在此的地方,所幸脸上只擦破点皮。</h3> <h3> 我们在山顶驻足眺望山下风景后,开始从山顶的另一侧下山。</h3> <h3> 这条就是我们上次上山的路。 路虽然比较陡峭,但我们已有一定的爬山经验了。大家拉着绳索下山比上次上山轻松多了。</h3> <h3> 10 :15时我们翻过了第一个山——灵岩山。大家在这块平地上等后面的群主夫妇,脸上都露出欣慰的微笑。</h3> <h3> 后面的群主夫妇每人手拿一根树枝,脚步轻松,笑容满面。</h3> <h3> 从山上下来后右转,沿着一条平路走。这条路似乎有点眼熟。</h3> <h3> 不错,此路正是我们上次走过的路。那儿的石凳处就是我们上次歇息吃点心的地方,只是走的方向不一样。</h3> <h3> 走到这儿时,听到队长在后面喊话:从左边的山路上去。</h3> <h3> 又要开始爬第二个山——大焦山。这段山路也比较陡,而且没有绳索,走路的时候需要手脚并用。我的经验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所以,上山时我一般走在大家的前面,下山时一般走在大家的后面。</h3> <h3> 陈同学的先生挥舞着手中的红毛巾,权当毛巾作红旗。对着下面的队员喊什么呢:同志们冲啊还是同学们加油?真有点像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情景。</h3> <h3> 走到半山腰时,石队长站在一块石头上等后面的队员,一边抬头望了望左手的大焦山山峰,似乎在思索什么。</h3> <h3> 我们也到半山腰了,后面的队员加油啊。</h3> <h3> 小朋友的表现很棒,跟着爷爷一路爬山上来。问她累不累:不累。</h3> <h3> 看,大焦山的山顶就在身后,希望就在前方。</h3> <h3> 11点我们到达上次歇脚的平台。这里是大焦山的最高峰。左同学买了许多冰棍给大家吃。大家吃着哇凉哇凉的冰棍,心里却感觉热乎乎的。</h3> <h3> 休息了10分钟左右,我们开始沿大焦山另一侧的山路下山。</h3> <h3> 爬上大焦山上也不容易,爷俩再来一个合影吧。</h3> <h3> 走到这儿, 看到游客爬在树上留影时,队员们童心顿发。两位队员的表演真是活灵活现。</h3> <h3> 看!群主夫妇身姿轻巧,一跃就上到树上了。</h3> <h3> 在大焦山的这块大岩石下,全体队员合影留念是一定的。</h3> <h3> 全体同学再来一张合影。看,男同学多威武,女同学多飒爽。咦,好象少了一位同学?原来左同学和他的孙女已经走到前面去了。</h3> <h3> 接下来又是一段难走的石头路。走这种路需特别小心,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h3> <h3> 肖同学和左同学估计有好多年没见面了。两人边等后面的队员边聊天。看样子还聊得挺开心。</h3> <h3> 终于翻过最难走的大焦山了,这时已是中午12点。从大焦山下山后到白马涧的线路有两种:一条平路,另一条翻山路。我们都不知道有条平路,都跟着队长走登山路。</h3> <h3> 在队长的带领下,大家沿着左边的山路往山上走。毛同学在此等后面的队员,怕他们走错方向。</h3> <h3> 这条山路也并不好走。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先到的人在前面等候后面的队员。</h3> <h3> 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从左边走是直接下山,从右边走需要翻过鸭乌岭山头再下山。我们走左边的路。</h3> <h3> 江同学站在左边的路口处,告诉队员们走左边的山路。</h3> <h3> 这条下山路高低起伏,也挺难走。</h3> <h3> 翻过了第三个山坡后,大家松了口气。接下来就是一条通向白马涧的马路。</h3> <h3> 这是白马涧景区的南门。在这儿进白马涧的话,门票只需10元。据队长说这是专门针对徒步爱好者的优惠门票。在正门进的话,门票则为60元。</h3> <h3> 到白马涧时已是中午12 点50分了。大家翻越了三座山,走了这么长的山路,有点累有点饿了,也无暇欣赏美丽的风景,赶快分享同学们带来的点心和水果。</h3> <h3> 午饭后队长给我们女生一个小时的时间去赏景拍照。在这个美丽的风景中,怎么能不留影呢。</h3> <h3> 一个小时后我们准时返回休息处,大家收拾收拾东西准备返程。</h3> <h3> 我们原路返回到第三个小山的下山处,然后按原线路重新翻越这座山。</h3> <h3> 在下山途中看到有人骑着摩托车上山。 </h3> <h3> 又上来了一位女摩托车手。</h3> <h3> 从山上下来后又回到了公路,向左走。</h3> <h3> 看到路边石头上“羊肠岭”三个字,我感觉上次也曾从这儿经过。</h3> <h3> 走到这儿大家讨论左边这块石头像什么动物,有人说像羊,有人说像骆驼。后来队长说这是鸡公山,一听再回头看看这块石头,还真像一只鸡。</h3> <h3> 走在返程的路上,大家边走边聊边看风景,心情特别轻松和愉快。</h3> <h3> </h3> <h3> 穿过这个牌坊就是灵岩山景区。</h3> <h3> 路边的小花也很美。</h3> <h3> 瞧瞧这狗,是“人模狗样”还是“狗模人样”?</h3> <h3> 左同学的孙女真厉害,跟着我们差不多走了五六个小时。现在可能有点累了,让爷爷背着走。</h3> <h3> 从这条小路走出去就是大马路了,没走几分钟就到了停车场。到停车场时已经是16:00。大家互相告别后兵分几路回家,一天的徒步活动顺利完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