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聊书吧——聊伏笔

燕子西西

<h3>从十三期共读开始,我们就爱上了聊书的方式,以前的聊书都是随性而为:十三期我们聊魔法,聊对比阅读;十四期我们聊二战,聊集中营;十五期我们聊好书,聊研学……十六期,从新书见面会开始,我们继续了我们的聊书之旅,只是这一次聊书我们不像之前那么随意,我们做得要稍微规范一些。 </h3><h3> </h3><h3> </h3><h3> </h3><h3>从第一次聊书开始我们就组成了自己的阅读圈,提醒同学们在自己阅读之后,在课外阅读本上记录下自己想要聊的话题或者问题,在阅读圈里面聊书。第一次阅读圈的聊书,大多数同学是不知道怎么做的,于是我们开始了对家长对孩子的指导。 </h3><h3> </h3><h3> </h3><h3> </h3><h3><br></h3> <h3><br></h3><h3><br></h3><h3>一、我发出《和孩子聊书吧——致家长的一封信》。</h3><h3>二、聊看书中的问题。</h3><h3><br></h3> <h3><h3>三、聊背景。</h3><h3>四、聊表现手法——埋伏笔(表现手法这是之前聊书之中从未涉及到的)。</h3></h3><h3><br></h3> <h3></h3><h3>五、聊情节。</h3><h3>六、聊人物。</h3><h3>七、聊主题</h3><h3><br></h3> <h3>八、聊对比阅读——《黑孩子罗伯特》。</h3><h3><br></h3><h3></h3> <h3>九、聊“微影评”和“微书评”。</h3><h3><br></h3> <h3>九次聊书之后,孩子们跟着卡莉也成长了,我跟着孩子们也成长了。做创意作业的时候也会有许多奇思妙想。</h3> <h3>本次聊书最大的突破是在聊书的过程中有一次关于小说的表现手法——伏笔进行指导。在六年级的课文学习中,我们刚好讲到了伏笔的写法,所以在聊书过程中,我们首先回顾了什么是伏笔呢?</h3><h3>灵灵根据自己预习时候搜集的资料来给同学们讲解:伏笔就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下的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惑。接着同学们回忆了课文中的埋伏笔的例子,加深对伏笔的了解。</h3><h3><br></h3><h3>熟悉了伏笔之后,我们在小说中去找埋伏笔的内容,同学们先自己在文中找。</h3> <h3>小组讨论各自找到的内容,并感受此处伏笔的好处。</h3> <h3>孩子们陆续找到了:第二页,趁大伙午睡的时候,我一个人悄悄地走到了圣马科斯河的河边;第三页,爷爷成天泡在实验室;第五页,《芬特雷斯指标报》刊出了我的信......这些内容都在为后文埋伏笔。</h3><h3>这样前后文联系着去读,孩子们不但对小说更加熟悉,也更加熟悉伏笔的写法。</h3><h3>最后同学们翻找出自己本期的习作,在文章中去寻找自己使用伏笔的地方,没有使用的尝试着添加一处伏笔,让文章结构更加严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