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当年的史德高中,记得进门是一个大花园。里边鲜花盛开,树木葱茏。右首是高一的教室,左首是高二的教室,再往里走就是高三的教室。院两边的绿树成荫。西边的操场很大,西北角最后种了果树,一片麦子,还有油菜花。操场上有马齿苋、青刺蓟、牛筋草、打碗花等野草。 记得当时女同学都流行穿健美裤,脚底下一双雪糕鞋,扎着马尾辫,青春、靓丽,校园里有很多这样打扮的女同学。夏天的傍晚,有同学把桌子抬到教室门口的椿树下复习,树上的花大姐在空中盘旋,不时洒下一阵尿液。有人伸手去追赶时,“花大姐”就在阳光下划过一个漂亮的弧度,飞到一边去了。<br></h3> <h3> 每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都有政教主任在台上慷慨激昂:同学们!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老师讲得唾沫乱飞,我们底下的同学却听得一头雾水,心里在嘀咕:这老师厉害很,简直是博闻强记,每星期一都知道历史上的今天有什么大事件发生。<br></h3> <h3> 史德高中门口卖豆腐脑的有2个妇女,有时也有一个男人。人都很好,一碗豆腐脑5毛钱。学校院子里有几个老师的家属卖稀饭、菜加馍,地下摆一个饭桶,一盆炒菜。同学们一碗稀饭,一个菜加馍,就是一顿很丰盛的早餐。有同学端个搪瓷碗这个饭桶上用勺搅一下,那个饭桶上用勺搅一下,看饭稀稠。卖饭的老太婆不乐意了,脸一黑说:这位同学,你那怕不买呢,赶紧走!操心把鼻涕掉到我的稀饭桶里咧,我还卖不卖?有一段时间,学校对门商店也卖有羊油煮馍,自带锅盔馍,一碗5元。一天,我的一个女同学对我说:嗳!中午把你馍兜兜背上,咱俩到门口煮馍走,你摊馍,我掏钱,咱俩一人吃一碗。我说:好!那一天中午,我们俩就吃了一顿羊油煮馍。这么多年过去了,礼泉县的羊肉煮馍馆如雨后春笋般,一家快挨上一家了,感觉都没有我跟我的同学当年的那一顿煮馍好吃。<br></h3> <h3> 史德高中,我们待在那个小地方的时候,总想跳出那个圈子,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却总在怀念那种青春时光,那种简单、纯洁、甚至幼稚的同学之情。步入社会,一切恍然都在变。只有我们同学之间,虽然职业不同,贫富有别,叫一声名字,还是像当年一样的亲热!我的同学有的成为著名的中医专家,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他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成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最好解读;有好几个同学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奋斗在教育一线,成为人们敬仰的好老师;也有好多同学远在新疆、山东等为自己的理想奔波,行走在人生前进的路上。</h3> <h3>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史德高中,怀念我们穿着黑棉褂褂,骑着二八圈的自行车,车子上挂着馍兜兜,一路向史德高中的方向奋进的历程。怀念我们逝去的青春,怀念我们啃干馍就咸菜的岁月。年青时吃的苦,流的汗,走过的弯路,都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铺垫。这几天听谭维维的《往日时光》:“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虽然穷得只剩下快乐,身上穿着旧衣裳”歌中描述的正是那些飘逝的岁月,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伴着墙外猪娃市上吱吱哇哇的叫唤声,这便是史德高中与众不同的地方,相信和我有过共同经历的你,一定会懂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