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童年

刘山霞

<h3> 今天是第四次带孩子们读《鲁迅读本》,之前,我们读了鲁迅的百草园,读了鲁迅笔下的人物,读了很多名人写鲁迅。今天,我们要读鲁迅文字里的童年。 《别了,故乡》:你从文章里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哪些语言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孩子们都能聚焦于一个词“悲凉”。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 这篇文章的环境描写都透露着凄凉和破败,就像一幅黑白的图片,没有色彩,没有生机。 孩子们还找到了鲁迅的内心独白:“我只觉得我四面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样的语言里尽显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似乎鲁迅的文字总是让人很沉重,其实不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伏在河沿上钓虾》和《偷罗汉豆吃》,这两篇都选自《社戏》。 《伏在河沿上钓虾》:鲁迅小时候每到夏天就会随母亲去鲁镇的外婆家消暑,跟当地小伙伴一起看戏,一起玩耍。读起来真是太有意思了,孩子们每读一处竟忍不住读出声来。“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凡是有乡下亲戚的孩子,似乎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小小年纪,竟然就有人喊自己“舅舅”。我们恩恩就有一个才一岁的“叔叔”,面对这个问题,恩恩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只有跟爸爸差不多岁数的人叫叔叔,怎么一个比我还小的奶娃娃,我就要喊叔叔呢?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是选自《诗经》的诗句,被鲁迅直接引用在这里,可见鲁迅在外婆家的的确确是很放松的。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样无忧的好时光,好玩又有趣。 阅读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唤醒。我问孩子们:你们在外婆家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有孩子说在外婆家追鸡赶鸭,有孩子说在外婆家捞鱼,也有孩子说去田埂里玩,还有孩子说哪怕什么也不干,但就是很放松。当然,还有孩子说我们天天住在外婆家,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儿可以做。 带孩子们读了三本名家读本,发现这套书的好,其一就是它的每一篇选文都很贴近孩子,让孩子既走进了经典,同时又不觉得经典离自己很遥远。 《偷罗汉豆吃》就是这样一篇优秀选文。 文中的那个人最可爱?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双喜最可爱。“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不仅很有领导能力,同时还心细。“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骂哭的,于是各人便要到六一公共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当六一公公跑来问双喜,是不是偷了他家的豆。双喜的回答是:“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鲁迅文字的好,孩子们一点点在领悟,他的语言是贴着孩子写的,也是贴着孩子的性格写的。双喜没有丝毫扭捏,相反很直爽地承认是他偷的,而且当初还看不上六一公公的豆。偷了就偷,还要怪六一公公把他的虾吓跑了。 阿发最可爱。当双喜问他偷谁家的豆,阿发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般来说,当然偷别家的呀,谁会偷自己家的呢!可是,阿发就是这么纯真可爱。 六一公公最可爱。一班小鬼偷了他的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说请客是应该的。六一公公问我:“豆可中吃?”我点了点头。六一公公见了竟感激起我来,说我不愧是大市镇里出来读书的人,真正识货…… 这短短的几百字,却把小孩和大人的直爽可爱写得如此生动。这是一篇最好的写人的范文,通过语言把每个人的性格都展现出来了。 结尾“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我问孩子们:“为什么没有再吃到那么好吃的豆呢?”孩子们说得很到位:“你想啊,看完戏回来,肚子饿了,于是几个孩子竟跑到地里偷起豆来,又在船上把豆炒着吃,这既有偷豆的兴奋和刺激,还有自己的劳动成就在其中,吃起来味道当然就分外不同啊!” 没错,这就是童年里的味道。已经是成人的我,小时候觉得稀奇的零食,现在我可以随意地吃,可是就是不如小时候吃的那么美味。那是因为,那一份难得的拥有,还有那份经历不曾在其中啊! 小学生写小动物的作文还真不少,可是鲁迅是怎么写小动物的呢? 《我家来了小兔子》:小兔子的可爱在哪里得到了体现? “这一对兔总是关在后窗后面的小院子里的时候多,听说是因为太喜欢撕壁纸,也常常啃木器脚。这小院子里有一株野桑树,桑子落地,他们最爱吃,便连喂他们的菠菜也不吃了。乌鸦喜鹊想要下来时,他们便躬着身子用后脚在地上使劲一弹,砉的一声直跳上来,像飞起了一团雪,雅雀吓得赶紧走。”有些淘气,却又很聪明,知道想办法下走雅雀。而且,鲁迅说“像飞起了一团雪”,说明兔子的颜色很白,同时又是圆滚滚的,啊,一团雪,想想就觉得很美呢! “这样的几个月之后,他们忽而自己掘土了,倔得非常快,前脚一抓,后脚一踢,不到半天,已经掘成一个深洞。大家都奇怪,后来仔细看时,原来一个肚子比别一个的大得多。他们第二天便将干草和树叶衔进洞里去,忙了大半天。”孩子们说,在这里看到了一对兔子夫妻为了迎接他们的小宝宝,于是给宝宝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哦,没错,这样的情感不仅仅是人类,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想给予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小兔子来了,家里哪些人很喜欢?三太太是很喜欢的,母亲也是很喜欢,孩子们更是喜欢。鲁迅喜欢吗?孩子们说喜欢。可是,鲁迅从开篇到最后都没有透露过自己是不是喜欢?孩子们说:“如果不喜欢,他怎么会观察得这样仔细。如果不喜欢,他怎会用这么多语言来写大兔子和小兔子,而且语言全是兔子的可爱与活泼。”是啊,鲁迅包括其他写作上的大家,他们从来不会赤裸裸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把情感隐藏在文字里,让读者细细地去体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把别人的情态刻画出来,这是鲁迅的写作风格。 借这篇文章,让孩子们对于自己写的小动物,孩子们还是感受到了这其中的不一样。 鲁迅是喜欢小动物的,小兔子,还有小隐鼠。鲁迅也有自己喜欢的玩具,鲁迅小时候有两样可爱的玩具,一样是“拨浪鼓”,另一样是“万花筒”。 在读书会上,很多孩子都说到了小时候玩“万花筒”的时候,都跟鲁迅一样有一个举动把万花筒拆开来看。 这应该是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吧,那么多的花都躲在纸筒里,拆开来看,那些花会不会都可以被拿出来。可是,一拆开便傻了,除了玻璃,就只有些花纸。那曾经在纸筒里绽放灿烂的花儿全都消失不见。 我跟孩子们分享过我小时候的一个想法拆开电视机,我想知道那个小盒子里为什么会住那么多的人,他们不闷吗?我也想进去看一看,如果我进去了,爸爸妈妈会不会坐在电视前看见我呢? 鲁迅的童年里有美好,但也有伤痛。 《童年的伤》:小小年纪的鲁迅,经历了曾经家族的繁华,到后来的困顿。小时候,鲁迅常常要出入当铺,把家里的衣物首饰一点点当掉,换来的钱去给父亲抓药。这其中的心酸,让一个孩子去承受,想想便觉得心疼。后来,鲁迅外出求学,母亲集了8元的资,流着泪送他出门。因为鲁迅当年是去日本求学,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 我问孩子们:鲁迅的母亲可以阻拦啊,为什么还要流着泪送鲁迅外出学习呢?孩子们说鲁迅的母亲不同于其他普通人,她是一个有远见的母亲,因此支持我外出求学。同时,她也是很担忧我的前程,除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亲人在旁边,做母亲的怎会不牵挂呢? 关于读书,我最近读到钱理群教授的一篇文章: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最平等。他还讲到了“为什么要从读书开始?读书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我想我有两个理由:第一,快乐、健康、有意义地活着,关乎幸福观、价值观、人生观,关乎我们的信仰问题。这问题的解决不能凭空想,需要知识和历史资源作为背景,世界观的解决和寻找,前提是在历史上寻找精神资源,这就需要读书。” 鲁迅建议,倘若只看书,变成书橱,没有自己。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读完书还要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这一本活书。 根据这个单元的内容,我留出了半个小时给孩子练习写作,给出的标题有:《在外婆家》《我心爱的玩具》《童年里的味道》。整个单元读下来,孩子们都很投入,被这些文字一浸泡,孩子们的文字也有了些鲁迅的味道。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