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1月24日10:30,抚州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家长培训会议如期在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咨询室负责人邵丽君做题为“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的心理辅导培训。来自一年级的330多位家长代表参加了培训,表示受益匪浅。<br> </h3> <h3> “大家好,我叫邵丽君,跟歌后邓丽君只差了半个字,一辈子没追过啥明星,却沾了不少明星的光。”邵老师幽默诙谐的自我介绍一下子拉进了与家长们的距离。</h3> <h3> “这一次的家长培训课程,主动报名的家长有没有?”“家长培训算不算学习?”“咱们这些家长算不算主动学习?”邵老师鼓励式的提问让家长们信心倍增,是呀,坐在这里的都是爱学习的家长,都是孩子们的好榜样。看来,咱们的家长也跟孩子一样需要别人的肯定和鼓励。</h3> <h3> 有了先前的活力开场白加上邵老师的肯定,家长们也越发活跃了,越来越多的家长打开了话匣子。“孩子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额外给他布置了其他作业。”“给孩子报了2-4个培训班”“孩子作业没写好,经常性吼他”“从来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剥夺孩子的一切课外时间”等等,家长们把邵老师当成了知心姐姐,一股脑的往外倒苦水。我想这也是学校组织这场活动的意义吧。一个孩子只是一个班级的几十分之一,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百,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优秀。可是孩子是动态的,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都有可能。</h3> <h3> 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心灵小憩这个环节了。邵老师请家长们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几段话,这些心里话真真实实来自我们学校的学生口中,来自我们自己的孩子口中。会场非常的安静,听的过程中我甚至看到有几个妈妈在擦眼泪,也许她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想到了那个每次试卷发下来战战兢兢、欲言又止的女儿。是不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了?我们的陪伴和爱太少了,让我们的孩子这么脆弱这么敏感?</h3> <h3> 中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焦虑的大部分是家长,而我们的家长又把这种焦虑毫无保留的转嫁给了孩子,却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家,是提供支持,提供安全,提供力量,提供给养的地方。如果我们把家变成了战场,孩子累了该到哪里去休整?邵老师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我想不仅仅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学校也是孩子们的家,我们就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用一种关心的、爱护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br><br></h3> <h3> 接下来邵老师亮出了自己的法宝。<br>一、保持正向关注,给孩子恰如其分的肯定。<br>1.正向关注。(尽量多关注积极的方面,不断进行强化。)<br>2.给孩子恰如其分的鼓励。(鼓励孩子,一定要说明具体原因,让孩子下次可以复制这个行为。)<br>3.关注孩子的点滴成长。(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而不是和别人比,你会发现他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会收获感动和爱。)</h3> <h3> 在谈到考试这个话题时,所有的家长眼睛都紧紧盯着邵老师,生怕会错过什么考试的法宝。作为老师,我们也时常感慨,每次考试,家长比孩子更上心更焦虑。难道学习的主体不应该是孩子们吗?这一场主次颠倒的战役如何能打赢?</h3> <h3> 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呢?<br>一、慢慢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br>1、陪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督促其完成,要是能有相应的奖励制度就更棒了。<br>2.适度地示弱。<br>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br>三、帮助孩子融入集体。<br>1、帮助孩子接纳同学。<br>2、帮助孩子爱上老师。<br></h3> <h3> 心理学有一种新观点,认为决定一个孩子成就的,既不是情商,也不是智商,而是“逆商”,逆商指的是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我们的家长在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h3> <h3>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畅所欲言,邵老师为大家指点迷津,会后好多家长都意犹未尽,直言这样的讲座应该经常开,要开到每个班上去。我想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更多的应该是如何与孩子沟通,让家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感谢邵老师给家长们带来的饕餮盛宴,谢谢学校给我们的精神福利,“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祝我们的大实验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抚州市实验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灵驿站,开放时间为每周二、周四第七节课,沟通从心开始,欢迎您来小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