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上海汽车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专业汽车博物馆,展示了汽车诞生百年来的经典车型,共有两百多款。博物馆重点表现汽车发展历史、古董车收藏、汽车技术科普。</h3><h3> 上海汽车博物馆位于普陀区,乘地铁11号线至安亭站,往北步行15分可到。网上订票,每人50元。</h3><h3><br></h3> <h3> 汽车博物馆由德国一家公司和同济大学共同设计,外形犹如相叠的书本,隐喻展馆的文化品味。</h3><h3> </h3> <h3> 进入一楼大厅,到自助售票机,输入辅助码取票。这是个比较专业的展馆,来的人很少,整个大厅安安静静,感觉进入一个神圣的殿堂,说话都不由自主地细声细语了。</h3> <h3> 未进入验票闸,第一眼就看个这两台车无声无息地呆在旁边,仿佛门童一般。</h3> <h3> 一楼展厅一角。</h3> <h3> 这辆亮丽的马车成为机动车的陪衬。</h3> <h3> 一楼是历史馆,九个主题展区,精选并展示了20余部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车辆,对人类交通工具从马车到航天器发展过程的重要事件进行介绍。</h3> <h3> 新中国第一代红旗CA72轿车,产于1959年,锃光瓦亮,大气稳重。</h3> <h3> 1983年产的桑塔纳。轿车真正进入百姓家,从此开始。这款车值得纪念。</h3> <h3> 这是美国第一辆邮政机动车,外号"弯挡板”,木质车身,也是最早出现在上海马路上的汽车之一。</h3> <h3> 这款是古诺蒸汽车,很难操控,试车时曾把院墙撞了个大窟窿。</h3> <h3> 产于1907年的凯迪拉克。这款车是世界上第一批采用标准零部件制造的,并在1908年杜瓦尔大赛800公里耐用性测试中,获得冠军。</h3> <h3> 福特T型车,第一款使用流水线生产的汽车。因生产效率提高,使得车辆价格大幅下降,实现了福特生产"全球的汽车"的梦想,也使美国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家"。</h3> <h3> 1934年,克莱斯勒生产的这款创新车型,灵感来自于飞翔的鹅,前卫的流线造型是汽车设计领域不能遗忘的一笔。</h3> <h3> 虽然克莱斯勒捷足先登,但第一款广受欢迎的流线型汽车,却是林肯和风。</h3> <h3> 1969年,丰田首次推出紧凑型轿车,第一代花冠首次在世界获得销售量之冠,此后连续33年蝉联冠军,宣告日本家用轿车普及时代的到来。</h3> <h3> 外号"战舰"一一玛莎拉蒂EBS赛车,在1948年英国方程式大赛上夺冠。</h3> <h3> 产于1959年的雪铁龙2CV型轿车,以其貌不扬但节油、耐用获得"丑小鸭"爱称,与大众"甲壳虫"、英国"迷你”并称三大微型车。</h3> <h3> 这款产于1998年的大众3升路波微型汽车是世界首次批量生产的柴油轿车,3缸1.2升,曾经80天穿越五大洲、行驶3.3万公里,最低油耗为百公里1.99升,最高为2.8升,是名副其实的省油冠军,它也是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小型轿车级别中最具智能和洁净的车型。在当今高油费、高排放的压力下,这种车辆更具实用性。</h3> <h3> 拉塞尔汽车,是首款由专业造型师设计的车型。而此前,汽车都是由机械工程师决定外型的。</h3> <h3> 北京吉普车,很普通的一款车,在博物馆里,最廉价、最低端,车辆基本无配置,避震硬,吵,没空调,方向无助力,易出故障。即使如此,它却承载了中国至少二三代人的深刻记忆。对北京吉普车的感情,是其它车型不能比拟的。</h3> <h3> 这款排量3.4升的捷豹马克8型运动轿车,在1958年获得全球最艰苦的环澳洲大陆美孚省油选拨赛16250公里耐力越野赛自动排档级别冠军。</h3> <h3> 名爵在1937年推出的著名的T系列跑车,奠定了经典英式跑车的风格。</h3> <h3> 奥兹莫比尔,最为独特的是方向把,喇叭装在把上。</h3> <h3> 不知不觉到三楼,这里有很多车辆模型。</h3> <h3> 劳斯莱斯(1921年)</h3> <h3> 斑马(1911年),它的品牌已经消失。</h3> <h3> 标致39型(1902年),已十分接近现代汽车,用链条传动,手刹露外面。</h3> <h3> 斯坦利蒸汽车(1906年),车头很有个性。</h3> <h3> 潘哈德&莱瓦索尔(1902年),已同时具有手刹杆控制后轮和脚刹踏板控制四轮的功能。</h3> <h3> 雷诺40CⅤ(1922年),这款车型1920年起被选为法国总统的座驾。</h3> <h3> 霍希(1936年),这辆展车1944年离开德国,70年代在爱沙尼亚被发现,2010年在荷兰对它进行了为期6年的全面修复。该品牌在1932年与奥迪合并。</h3> <h3> 奥本851 SC型(1935年),以豪华配置和强劲动力著称,受到当时电影明星、金融家甚至赛车手们的青睐。1937年,这个品牌没能躲过大萧条,在汽车家族中消失。</h3> <h3> 这款产于1931年的凯迪拉克16缸、7座。1938年作为敞篷车检阅车,为三任美国总统检阅军队、迎接外宾,被称为"玛丽女王"号,也是极尽荣耀。</h3> <h3> 别克56-S型(1941年),在别克系列中地位显赫。可惜在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命令民用车企全力投入军备制造。该款车型停止发展。</h3> <h3> 林肯(1955年)</h3> <h3> 福特(1950年)</h3> <h3> 克莱斯勒(1948年),其木质车身令人瞩目。</h3> <h3> 梅塞德斯-奔驰300SL,产于1955年,流动的线条、惊艳的外形,散发出优美气息,让现代车辆都自愧不如。</h3> <h3> 别克Special(1958年)系列曾轰动一时。</h3> <h3> 雪佛兰(1954年),车身低矮,浑圆小巧,玻璃纤维制造。</h3> <h3> 捷豹XK120(1951年),车速可达每小时120英里,是当时量产车中的速度冠军,120也因此得名。</h3> <h3> 法拉利(1959年)。</h3> <h3> 各式加油机。</h3> <h3> 捷豹E型跑车(1967年),简练潇洒,性能强大,外形出色,价格相对低廉,是一款平民超级跑车。</h3> <h3> 梅塞施密特kR200(1958年)。方向舵,三个轮,造型独特,至今仍有大批拥趸。</h3> <h3> 宝马宝蛋(1960年)。车门在车头,前后轴不一样长,就这么独树一帜。</h3> <h3> 本田N600(1970年),仅0.6升的排量却能达到130公里/小时的时速。</h3> <h3> 东海750边三轮。</h3> <h3> 长江750边三轮。</h3> <h3> 罗孚P5B(1968年),英国首相和官员首选座驾。</h3> <h3> 进入3楼的科普区。</h3> <h3> 车辆分解</h3> <h3> 车辆各总成剖面。</h3> <h3> 新能源汽车技术展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