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参观者。</h3> <h3>机关工会组织的第一期参观活动受到了员工们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应大家的强烈要求今天组织了第二期参观活动。</h3> <h3>清晨的故宫护城河,在金色垂柳的映衬下,迎接着新一天纷至沓来的参观者。</h3> <h3>参观故宫博物院的人流来自五湖四海,从开门至闭馆已经没有高峰和低谷之分。</h3> <h3>今天的蓝天映衬着红墙黄瓦,为前来的观赏者提供了舒心的环境。</h3> <h3>古代皇宫建筑采用的攒尖顶,比歇山顶更具观赏效果,两重檐比单檐更有立体感。</h3> <h3>乾清门广场西北角的一排低矮值班房,就是大名鼎鼎的军机处,如果不是导游认真地介绍,谁能想<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到呢。</span></h3> <h3>大铜缸作为故宫消防设施的主力阵容,彰显出古人智慧,也见证了故宫历史的沧桑。</h3> <h3>宝座也许是皇权的象征,近距离的观赏成为我们今天普通人的视觉享受。</h3> <h3>铜缸上的饰品铸造工艺精湛,图案设计为皇家宫院专享,在其它任何地方都难以见到。</h3> <h3>珍宝馆的这种窗楞,在民房之中也有广泛应用,记得小时候就曾经住过这样窗楞的平房。</h3> <h3>房廊基本伴随了宫内大小房间的前后。</h3> <h3>太和殿是故宫的最大单体建筑物。</h3> <h3>宫门上方的斗拱还是明朝建筑风格的。</h3> <h3>太和门也是最高规格的面阔九间进深三间。</h3> <h3>故宫西南侧的水系转弯处,平时不太引人注意。</h3> <h3>武英门的前面三座金水桥是不是有点儿象天安门。</h3> <h3>午门也可以登上去了,近距离的欣赏。</h3> <h3>故宫东南角的水系出宫处更容易被人忽略。</h3> <h3>角楼的一个方向有七个角,四个方向就是二十八个角。</h3> <h3>角楼的斗拱应该属于清代风格吧。</h3> <h3>东华门的窗楞设计有其独特气质。</h3> <h3>东华门城楼上二层的门拴挺有特色。</h3> <h3>透过山墙看门廊,这样设计为消防。</h3> <h3>汉白玉的泻水口也是皇家风范。</h3> <h3>规制最大的铜狮只有在故宫才能见到。</h3> <h3>内金水河水系蜿蜒曲折。</h3> <h3>国旅金牌导游讲解动情。</h3> <h3>详尽的讲解从集合出发开始。</h3> <h3>全体参观者合影留念在太和殿广场上。</h3> <h3>互动交流答题最优秀者可以得到作者签名的图书。</h3> <h3>抢答优胜者们一起合影留念。</h3> <h3>闻听题目后大家积极主动举手应答。</h3> <h3>走进600年历史的明清皇宫,感受到了这里的文化内涵。</h3> <h3>导游给大家耐心讲解乾清宫的狮子与太和殿前的狮子有哪些区别。</h3> <h3>交泰宫中我们可以近距离看看皇帝宝座。</h3> <h3>抬头看看藻井这一中国建筑的特色。</h3> <h3>城墙上的角楼也是故宫的地标建筑。</h3> <h3>宫门上方的琉璃瓦斗拱也是建筑师的杰作。</h3> <h3>室内展品也是皇家风范。</h3> <h3>日晷的应用证明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h3> <h3>在午门城楼可以俯视更宏观的范围。</h3> <h3>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告诉我们,还有许多没开放的地方。</h3> <h3>高大上的座椅还要属于这个。</h3> <h3>城墙之上看城楼。</h3> <h3>家具馆里的宝贝椅子。</h3> <h3>这样的书房也是在家具馆里。</h3> <h3>价值连城的东西保存完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