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我来过(三) 不忍直视的目光

魏敏

<h1>  从柬埔寨回来,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除了“高棉的微笑”,还有孩子们眼睛里所流露出的忧郁和哀伤……</h1><h1> 柬埔寨孩子的眼睛,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眼睛。一双弯弯重叠的眼皮,眼珠像玻璃球一样晶莹透亮,比任何美容雕塑出来的五官都自然美丽。</h1> <h1>  然而,本该清澈见底、如泉如镜的眼睛,总是流露出这样的眼神。</h1> <h1>  这种与年龄不符的眼神,仿佛有一种力量,直击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h1> <h1>  柬埔寨这个被战争长期困扰且遭遇过巨大苦难的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战争、迫害、饥饿与疾病,使它成为亚洲最贫穷的国家。许多孩子靠乞讨为生,还留下了许多失去父母的流浪儿,他们过着极其贫穷的生活。 </h1> <h1>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些在吴哥窟捡垃圾的孩子们的目光,凄美带着哀伤,小小年龄仿佛经历了岁月的沧桑。 </h1> <h1>  柬埔寨现行的教育体制规定儿童满6岁上学,小学学制6年,中学学制6年。但由于学校稀少、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只上半天课。很多孩子6岁、7岁、8岁都上不了学。有的孩子10岁才能上学,读了10年才把小学读完。</h1> <h1>  我问阿信导游,咱们的孩子上高中的多吗?阿信说:不多。小学的6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才38%,这38%之中,只有一半学生能完成学业。我们柬埔寨的孩子最高学历大多是初中。</h1> <h1>  联合国对二十一世纪的文盲标准定义为“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是“功能性文盲”。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柬埔寨的孩子们基本都是文盲。</h1><h1> 翻译官苏丽娅告诉我们:有钱的柬埔寨人都有一个梦想:把孩子养大,送孩子到中国读书!</h1><h1> 柬埔寨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30%,那么没钱的柬埔寨人恐怕连做梦的幸运都没有。</h1> <h1>  不上课的时间,他们都在帮助父母维持生计。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生活的沉重。</h1> <h1>  大部分到吴哥旅游的人都非常害怕当地人。</h1><h1> 一到景点,车没停稳,一大帮孩子涌过来把你团团围住,向你要钱要东西。</h1> <h1>  有些孩子紧紧追随你推销商品,你若不要,他绝不放弃。</h1><h1> 阿姨,你好漂亮啊!好心人!买一点儿吧!他们会说几句中国话,话语里尽是乞求!</h1> <h1>  你的好心慈悲会引来更多的求乞者和推销者,一拨多过一拨,驱之不去。直到你焦头烂额,落荒而逃。</h1><h1> 面对四处哀嚎,我们会对自己的无情残酷产生忏悔和自责,可对悲苦的现实又丝毫没有助益。在那里,许多游客的“善心”、“悲悯”和“教养”,都经历着极大的考验。</h1><h1> </h1> <h1>  看到这种眼神,你会无动于衷吗?</h1> <h1>  马来湖是柬埔寨最大的人工湖,又名“天使之湖”。40分钟的游览时间,我一眼都没看水面,这里的孩子把我的眼光攫住了。</h1> <h1>  这个孩子是一群推销商品的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右手残疾,左手拿着几串手链。从个子看,大概连三岁都不到。他只会一句中国话:10元3串!10元3串!而且含糊不清。</h1><h1> 我注意到他,是因为他个子最小。我拒绝他好几次,但他不离不弃追着我。满眼的乞求,满眼的哀伤!</h1> <h1>  整整40分钟,他不离我左右。他没有给人要钱,只想把这个手链换成钱。</h1><h1> 他和我的孙子一样大,正是在大人怀里撒娇的年龄,而他生于此地,却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h1><h1> 我所有的矜持都被他的目光融化了,我没要他的手链,往他手里塞了一张钱就匆匆而逃。仿佛我是天大的罪人,正在接受人性善与恶的拷问。</h1> <h1>  游客已经上车了,这个女孩儿提着没卖出去的香蕉,一脸悲伤……</h1> <h1>  我们从小吴哥回宾馆的时候已近黄昏,这个个子和我一般高的女孩儿追我走了很长时间。她如泣如诉:阿姨,我今天没有开张!你可怜可怜我吧!</h1><h1> 我不是菩萨,我救不了太多人啊!坐在旅行车上,隔窗看她敲打玻璃:阿姨!阿姨!可怜可怜我吧!</h1><h1> 我看到她的泪流出来了,我的泪也从脸上流进心里!</h1> <h1>  这个孩子也只有三岁多的样子。他看人们无视他的乞求,就一屁股坐在旅游大巴的台阶上。他低头静坐,双手合十,汽车发动了几次,他纹丝不动。最后还是有人施舍,才算解围。</h1> <h1>  这个卖水果干的小女孩儿是在60夜市遇上的,她看上去有6、7岁,会的中国话也多一些。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中国游客都很喜爱。</h1> <h1>  兴之所致,同团旅友替她吆喝起来!</h1> <h1>  她在水果摊旁的人群中前后穿梭,拉着70多岁的老爷爷喊:“我爱你!我爱你!”<br>  我逗她:“你知道爱是什么意思吗?”<br>  她仰头大笑:“不知道!反正我一喊爱他,他就买我的水果了!”</h1> <h1>  1975 年到1978年柬埔寨红色高棉统治的三年中,整个柬埔寨有几百万人被屠杀。红色高棉把所有有学问的人(教授、和尚、政府工作人员、学生……)关押迫害,残酷虐杀。柬埔寨700多万人口在短短三年内就锐减到300多万。<br>  所以,我在问阿信导游柬埔寨的孩子们为什么只上半天学时?阿信悲哀地说:学校太少,有文化的人在红色高棉时期都被杀完了,我们没有老师!<br></h1> <h1>  动乱过后,柬埔寨政府鼓励生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300多万人口,暴增到现在的1600多万。可见解决民生问题有多么艰巨!<br>  不上学的女孩子12、3岁就结婚了,少则生3、4个,多则8、9个,甚至更多。很多女孩子30多岁就当上奶奶了。<br>  照片上的这个妈妈,自己还是个稚嫩的孩子,但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h1> <h1>  翻译官苏丽娅说:我们全国只有两家医院,医院里的人很少。</h1><h1> 全国只有两家医院?我很吃惊!</h1><h1> 医院里人很少这句话我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听说过,但人家是全民免费医疗,人们认为是药三分毒,不要吃药,要健身。而柬埔寨的医院人少是因为看不起病。苏丽娅说,12岁以下的儿童看病是免费的,但因为医院少,也很少人看。12岁以上就不行了,挂个号就要人民币200多,这对于最高收入是人民币700元的柬埔寨人来说,这是要命的价格。更不用说那些没有收入的农村人了。</h1> <h1>  在柬埔寨农村,5岁的孩子就要负担全家烧火做饭的任务。大孩带小孩是常情。</h1> <h1>  这个姐姐好像心事重重,东西没卖吗?</h1><h1> 很多女孩子卖了钱是给家里的弟弟交学费啊!</h1> <h1>  一位在柬埔寨工作的中国朋友对我说:这里的孩子非常懂事,他们白天跑到大小吴哥,用垃圾筒里游客扔的食品解决自己的温饱。捡矿泉水瓶、易拉罐卖的钱,都拿回家给父母补贴家用。</h1> <h1>  她说:这里的路很不好走,都是石子,又尖又硬。我在国内两年都穿不了一双拖鞋,在这里我一个月一双。可这里的孩子长年赤脚,他们都习惯了。不管是尖硬的石子,还是草丛荆棘,他们奔跑如飞。</h1> <h1>  这里的孩子真的很懂事!真的很懂事!</h1><h1> 这位中国朋友感叹着说了好几遍。</h1> <h1>  在柬埔寨,距离吴哥窟几十公里远的暹粒市辖区,有一个名叫“Anlong Pi”的村子。作为暹粒市的垃圾处理区,这三年来垃圾倾倒量不断在增加。这个村子约有300名居民,他们的生活极其贫困。</h1><h1> 照片中的孩子每天和父母在垃圾堆里刨食。</h1> <h1>  孤儿院的孩子们在做皮制工艺品。</h1> <h1>  这里的孩子没有先进的玩具玩,像猴子一样在树上攀来跳去,也玩得不亦乐乎。</h1> <h1>  玩斗鸡,也是他们最常见的娱乐活动。</h1> <h1>  马来湖边玩耍的孩子。</h1> <h1>  其实这些孩子们挺漂亮的!真想抱一个回家! </h1> <h1>  爱美的女孩儿,她想把草绳当成耳环戴。</h1><h1> 贫穷挡不住美丽!</h1> <h1>  很多孩子都很安静,他们并不伸手要钱,当你将小费递到他们手中,他们会小心翼翼地接过,又双手合十颔首表示感谢。</h1> <h1>  美丽的洞里萨湖,走向从柬埔寨西北到东南,在金边市与湄公河交汇。它像一块巨大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上,它是柬埔寨人的"生命之湖"。</h1> <h1>  在洞里萨湖上,有一片片浮村。所谓浮村,就是漂浮在水上的村庄,里面居住的大都是越南人的后裔。<br>  据说在越南南北战争时期,他们的父辈为躲避战争流亡到了柬埔寨。来到柬埔寨后,他们被严格限定在洞里萨湖狭小的区域里,不能靠岸,不能上岸打工和做事,不能从事除捕鱼以外的任何工作,否则就要被抓走坐牢,甚至杀头。</h1> <h1>  战争结束以后,他们不能回家,因为在越南已经没有了他们的身份信息,没有了土地,这些被祖国抛弃的越南人同时也没有被柬埔寨接纳,成为了没有任何身份证明和国籍的难民。</h1><h1> 这些密密麻麻的高脚屋就是他们的家。</h1> <h1>  由于不能上岸,他们的吃喝拉撒都在水面上。平时只能靠捕鱼为生,然后在湖中市场售卖。</h1><h1> 只有在旅游船来洞里萨湖的时候,这些浮船上的孩子们才能接触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游客就是他们的世界。</h1> <h1>  看到我们的游船驶过来了,照片上的孩子挥舞双臂,奋力划浆,和另外两条小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h1><h1> 快接近游船时,一个女孩儿迅速跳上游船,那动作利索、身手敏捷,惊险得让我们瞠目结舌。另外两条小船想接近游船,前面的那条小船左摇右晃着,还向后面的小船泼水,以阻止后面的两条船无法接近游船。</h1><h1> 那场面,简直是一场惊险海战!</h1> <h1>  尽管我们来的时候,阿信导游曾交待我们:把宾馆里你们不用的牙刷、卫生纸给他们带一些,他们就很高兴了。<br>  但到了洞里萨湖一看,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劣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h1> <h1>  小小年龄就能划船掌舵拉纤。</h1> <h1>  蟒蛇在她们手里如寻常玩具一般。</h1> <h1>  这个孩子是个残疾,四肢扭曲变形,躺在妈妈怀里不能动弹。但他看到游船过来,瞪着眼睛大声哇哇大喊。</h1><h1> 能用这种方式为妈妈求得一米一物,可能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了。</h1> <h1>  这个女孩子估计有十四、五岁了,那么大的个子,蜷缩在一个软塑料盆里。其实那个东西叫塑料盆都有点夸张,软软的,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h1><h1> 一看到有游船驶来,她拚命划动手里的棍子,靠向大船。</h1> <h1>  她不会说中国话,哇哇大喊不知道她说的啥。但从表情看来,也是乞求施舍。</h1><h1> 她拚命晃动身体,而我们的船也在移动,慌乱之中拍的照片虽然有些模糊,但她悲苦的模样却清晰地印在我们脑子里。</h1> <h1>  很多小船穿梭似地游走在游客乘坐的游船旁,每个船上都有孩子舞动着大蛇,他们想用舞蛇吸引游客的注意。</h1> <h1>  据说:洞里萨湖也是日落的最佳观测处,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根本就没有观赏日落,全被这些凄惨的喊叫声所包围。难民们喂的蟒蛇、鳄鱼在他们的船上来回扭动,空气中弥漫着腐臭的味道。</h1><h1> 同来的团友把矿泉水和卫生纸送给难民。</h1> <h1>  这位大姐把刚在柬埔寨买的裙子等新衣服全捐了!</h1><h1> 此情此景,让人痛心不已!</h1> <h1>  天渐渐暗了下来,这个坐在泡沫箱里的孩子看游船要走,不顾一切拚命追赶游船。</h1> <h1>  泡沫箱哪能和游船较劲?眼看游船和他的距离越来越远,他歇斯底里地大喊,游船的离去好像带走了他的全部希望……</h1> <h1>  天黑了,我们在游船上远远地看着那些越来越小的模糊浮影,晃动着、漂浮着……</h1><h1> 在旅行社的宣传广告上这样写着:在洞里萨湖边,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都悠扬地在水上缓慢地进行……</h1><h1> 娘啊!还悠扬呢!宁愿看一眼荒野的平淡,也不愿目睹这样凄惨的悠扬!</h1><h1> 不过,到柬埔寨旅游,虽然洞里萨湖是自费项目,但为了给这些可怜的孩子一点点希望,我们还是破费一下吧!</h1> <h1>  这是洞里萨湖最美丽的日落,但这些漂浮的难民搅动了我们的五脏六腑,我们早已忽略了夕阳,只觉得心里好疼好疼!</h1><h1> 其实,能得到施舍的孩子毕竟很少,很多孩子一天下来没有收获。作为游客,我深有体会,刚到柬埔寨的时候,满满的悲悯之心,但天天如此,面对一群又一群纷至沓来的求乞,你柔软的心在叹息声中渐渐麻木了。这些孩子被绝情冷漠一次次拒绝、一次次驱赶之后,隐忍一切,第二天还要面对。他们对所受到的遭遇没有愤怒,没有仇恨,甚至连嗔怪的表情都没有。那种平静、那种耐受,那种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摧毁的坚韧,是养尊处优中的孩子所没有的。</h1> <h1>  离开柬埔寨的时候,阿信导游对我说:再有朋友来柬埔寨旅游,请转告他,不要给我们的孩子小费,这样不劳而获,他就不想上学了,我们的国家就更没希望了。不要给孩子糖吃,他们的牙都吃坏了!把你们不穿的旧衣服带来,我们孩子的衣服实在太破了……</h1> <h1>  阿信,你的话我记着呢 !</h1><h1> 说实在的,咱普通老百姓帮不了人家啥,但我们互相转告,再去柬埔寨旅游时带点旧衣服,这个小忙可以帮啊!</h1><h1> 请大家记住,柬埔寨没有四季,只有旱季和雨季,他们需要的是夏装,而且主要是孩子的衣服!</h1><h3><br></h3><h1> 一个人旅行过了,并不表示一切都已经结束,许多震憾与感慨,都在心里无限蔓延……</h1><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