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场60周年,也恰逢周总理诞辰120周年,让我们一起回顾当年总理的音荣容笑貌,重温老一辈领导人对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和对戈壁军人的的关心,并以此向基地60周年祝贺,并向曾在戈壁大漠、边远山沟战斗过的战友们致敬。</h3><h3><br></h3><h3> 1958年初,一场改天换地的战斗在西北戈壁大漠打响,老一辈军人以他们打日本、战蒋帮、抗美帝的顽强精神在大漠深处建起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基地,开创了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也成就了祖国的导弹航天如今的辉煌。</h3><h3> </h3><h3>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时刻关心基地的建设,1965、1966年间,百忙之中,总理利用出国访问的间隙几次到基地视察,留下珍贵影像,由于保密原因,多年来鲜为人知。50多年过去了,这些宝贵的照片重现,让我们不忘过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h3> <h3><br></h3><h3> 1965年6月,周恩来总理和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在出国访问间隙,到访基地。</h3><h3> 在与基地领导合影时,总理把基地党委书记、政委栗在山拉到中间,说:你们是主人,应该站中间。图中左4陈毅、左5栗在山、左6周恩来。</h3> <h3> </h3><h3> 周总理非常关心基地指战员,看望基地指战员。远离家乡亲人的战士们见到总理非常激动,热泪盈眶。</h3> <h3><br></h3><h3> 1965年6月9日夜,总理再次飞抵基地。</h3><h3> 从6月1日到7月7日,总理在紧张的访问日程中5次在基地短暂停留或视察,留下许多宝贵指示。总理对基地领导说:“你们战斗在戈壁滩,掌握我军的尖端武器,一定要搞好。”“我们共产党人就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过去我们是小米加步枪,后来有了飞机大炮。过去你们谁见过导弹?现在你们亲自发射导弹,还不都是在实践中学来的吗?今后我们还要发射人造卫星。凡是国外有的,我们都要有。所以你们要注意学习。”</h3> <h3><br></h3><div> 1966年6月30日,周总理出访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回国途中再次来到基地视察,听取基地领导的汇报。 </div><div> 一直以来,周总理都关心这基地的发展。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是基地建设最困难时期,总理亲自过问基地供应,全国各省市支援。战士们要紧牙关,自力更生,开荒生产,向戈壁要粮,渡过难关。</div> <h3><br></h3><h3> 对基地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总理一直很关心,关心基地的生产建设和经济开发。基地党委书记栗在山对总理的询问一一解答。</h3> <h3><br></h3><h3> 总理视察了地地导弹发射阵地,观看了东风2号甲地地导弹发射合练,并看望了发射部队。</h3> <h3><br></h3><h3> 周总理兴致勃勃地观了地空导弹发射试验。当导弹喷着烈焰腾空而起冲上蓝天,总理兴奋地从座位上站起,双手叉在腰间,仰望长空,注视导弹的飞行方向。</h3> <h3><br></h3><h3> 导弹准确命中目标,周总理热烈鼓掌。他高兴地向身边的栗在山(左1)祝贺发射试验成功,并指示:你们要继续努力,加快科学试验速度,要抢时间。</h3> <h3><br></h3><h3> 周总理指挥工作人员一起高唱<东方红>。</h3> <h3><h3><br></h3><h3>周总理关心着常年战斗在戈壁滩的干部战士。在离开基地登上飞机前,特地乘敞蓬车绕行,看望基地和在基场区执行国防施工任务部队的干部、战士、职工和家属。</h3><h3> 为了更好地看望群众,总理坚持在站在边上。在基地检查工作的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左)和基地政委栗在山(中)陪同。</h3></h3> <h3><br></h3><h3> 周总理关心着常年战斗在戈壁滩的干部战士。在离开基地登上飞机前,特地乘敞蓬车绕行,看望基地和在基场区执行国防施工任务部队的干部、战士、职工和家属。</h3><h3> 为了更好地看望群众,总理坚持在站在边上。在基地检查工作的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左)和基地政委栗在山(中)陪同。</h3> <p> 周总理与基地官兵和科技工作者合影。</p> <h3> </h3><h3> 此片所用照片均来自<栗在山画转>(2016年8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h3><h3> 栗在山,1955年少将。曾任基地首任政委,党委书记(1958年2月—1970年4月),主持经历了基地最艰苦的创业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和文革初期的动乱时期,直接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发仿制导弹、第一发国产导弹、第一发导弹核武器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等发射试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