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手机摄影

<h3><b>手机真实记录经历、见闻,文字仅代表个人言论,可能有些偏颇,请勿对号入座。</b></h3> <h3>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是全社会一个普遍的认知。门诊看病,医生大多的套路就是先开一大堆的检查单,检查完再来就诊,比较贵的检查例如CT、核磁共振;别管小病大病,门诊治疗费用大多工薪阶层和农民都难以接受。对于医疗保险范畴的病人大多会选择要求住院治疗,因为医疗保险负担的比例还是很高的,这样的选择更是医院所乐意看到的。</h3> <h3>医院里最辛苦的应该就是护士这个职业。</h3> <h3>从她们上班到下班的那一刻起,几乎都闲不下来。</h3> <h3>医院里感觉最亲近的除了病友就是她们。</h3> <h3>住进了医院,病房的医生说了算,同样是一大堆的各项检查,当然少不了CT检查,等检查结果出来大多医生会告诉你病情很严重、CT检查效果不好;然后会再给你开一个核磁共振检查,让人想不明白的是既然CT检查效果不好为什么不直接让病人做核磁共振检查呢?</h3> <h3>一个好的医生、有良知的医生会正确的引导病人,尽量不会把病情说的非常严重来增加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心理负担,而大多的医生往往会把病情说的很严重,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医院的效益。</h3> <h3>科室的主任一般都是本科室技术的权威,早上主任会带着一帮年轻的医生查房,负责任的主任查房的同时会给年轻的医师们现场教学。</h3> <h3>看看主任现场教学时我们年轻的医师们都在做什么?</h3> <h3>手机、病房里的电视似乎比主任的教学更吸引人。</h3> <h3>以后,真的除了医疗设备检查的真实性,他们还会不会给病人看病真的要打个问号;说的严重些你把生命交给他们你放心吗?</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过度的医疗,医院的病床当然不够,病房的走廊加满了床是正常现象。</h3> <h3>住院,一场病下来,特别是农民除去农保的报销外,自己掏腰包的钱对他们来说仍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多农村老人生病,子女们因为老人们的医药费负担分配反目成仇。</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住进了医院当然牵扯了病人家属不少的精力,这是人之常情。很多老人住进了医院为了不打扰孩子们的工作,往往会不告诉他们,老人们拖着老迈的身躯相互照顾着,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父亲和母亲。</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对于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医疗知识浅薄的老人往往会被那些无良的医生忽悠的晕头转向,不知所措。</h3> <h3>一个治病救人、高尚的地方,现在成了一部高速运转赚钱的机器,现在还有哪个行业赚钱的速度和利润比这个比这个快、比这个高?</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h3><h3>最后拍的这张照片很有感触: 这个年代最苦的要数中年人,病房走道里的加床上,一个陪护的中年妇女坐在正在吊水的母亲对面,估计几天没回家想孙子了,久久的看着手机里孩子的照片。哎!谁让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呢?<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