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读完《王阳明大传》,有一种大彻大悟的震惊。<h3>震惊王阳明命运多舛,内心却无比强大。他一介书生,笃信儒学,热衷讲学,一生追求做第一等人——圣贤。世事难违,因其熟读兵书,朝廷屡令其平叛,他战功赫赫,也不舍心学的创立和光大。他身体嬴弱,多次请辞养病,朝廷不准,皆因其平叛,带病指挥,都能取得骄人战绩。最终还是成为儒学大家,为世人敬仰;</h3><h3><br></h3></h3> <h3>震惊王阳明学博大精深,悟“致良知”如醍醐灌顶。从来以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识就是力量。王阳明学的“知行合一”,“行”是核心!单有知识,没有“体认”,不能“力行”,“知”又何如?“白知”而已。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致良知”,先要有万物一体之仁,即对所有人的诚爱恻怛之爱心,也就是说对人要有诚意,要有怜悯之心。</h3> <h3>对王阳明心学有所领悟,顿觉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美化,力量得到强化。那些心学箴言,犹如指路的灯塔,让迷失航向的船只归于正途;仿若汩汩甘泉,流入干涸的心灵之湖;好似猎猎清风,吹散了遮盖思想天空的乌云。感悟王阳明,领教王阳明心学,我心旌激荡,感慨万千,梳理下来,至少有如下收获:</h3> <h3>①欲修身,先养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h3> <h3>②不忙不乱,不焦不躁。“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h3> <h3>③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h3> <h3>④回归简单。“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这正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h3> <h3>⑤做人要“诚”。“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诚”有从工夫上说的。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h3> <h3>⑥无私心就是道。“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心即天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h3> <h3>⑦至诚胜于至巧。“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h3> <h3>⑧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h3> <h3>⑨一念抱持,成圣之要。“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能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了圣胎”。时刻把天理记在心里,逐渐达到精美、弘大、神圣的境界,也只是从这一意念不断保存发扬开来的。)很多人虽然都心有所想,却很少有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而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时刻保持这种“想要”的念头,久而久之就能凝聚积累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逐渐解决所有阻挠因素,使“我想”转变成“我能”,使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结果。</h3> <h3>一句话作结语,我心光明,世界光明。<h3><br></h3><h3>撰文 武礼建</h3><h3>图片 网 络</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