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湿”还是好诗?

此心安处是吾乡

<p class="ql-block">君不见</p> <p class="ql-block"> 是“好湿”还是好诗?</p><p class="ql-block"> 人们为了抒发一时之情怀,表达一事之见的,而常常挥斥方遒、激扬文字,写出一些或朗朗上口,或诘屈聱牙的“东西”,美其名曰好"湿"。在雅俗共赏、交口称叹之间,这生花之笔巧妙堆砌出来的文字,到底是现代诗还是古体诗?是阳春白雪的"好湿",还是下里巴人的“打油诗”,甚至仅仅是强词夺韵下的顺口溜,少有人心领神会、鉴识于胸。</p><p class="ql-block"> 现代诗与古体诗</p><p class="ql-block"> 现代诗就是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大大重于修辞运用,与古体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p><p class="ql-block"> 古体诗美其名曰,就是古人作诗的体与形,古体诗也有区别,唐朝以前的古诗体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唐朝以后,诗人模仿汉魏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p><p class="ql-block"> 总之古体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特定而具美感的语言氛围。</p><p class="ql-block"> 鉴分经典古体诗与打油诗</p><p class="ql-block">"打油诗"的渊源:</p><p class="ql-block"> 据说打油诗是由唐朝时一位叫张打油的人写的《雪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雪诗》(张打油)</p><p class="ql-block">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p><p class="ql-block">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p><p class="ql-block"> 因打油诗源自张打油的《雪诗》而来,所以,所谓打油诗,以《雪诗》为楷模就可以很好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以下几点基本上算是鉴分打油诗和经典古体式的基本要领:</p><p class="ql-block"> 一,是否符合格律要求?现代诗无话可说,它的自由性决定了其不拘一格的形式。以经典古诗为楷模之作,符合平仄格律要求就是基本的大前提。</p><p class="ql-block"> 二,是否诙谐幽默?符合了格律要求,也不一定就非打油诗?打油诗大都诙谐幽默,但不诙谐幽默并不当然就是正统经典诗,要看诗作本身具体的历史与文学背景。</p><p class="ql-block"> 三,是否口语化?打油诗大都比较白话,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打油诗与俗世距离近,大都失去了高大上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四、什么诗肯定不是打油诗?凡是符合格律要求,俚俗化轻,特别是无俚俗之感,通俗化不过高,即便是狗屁得没有什么诗意的诗歌,也不能算是打油诗。</p><p class="ql-block"> 鉴分诗与顺口溜</p><p class="ql-block">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很多民谣也就是顺口溜演变而来的。顺口溜往往比打油诗还通俗,极度口语话,节奏感强,押韵更多,更具娱乐性。</p><p class="ql-block"> 一首小时候听的(冷)顺口溜收此文之尾:</p><p class="ql-block"> 对面山上有个洞,</p><p class="ql-block"> 洞里有个老虎在动,</p><p class="ql-block"> 它说它要吃我?</p><p class="ql-block"> 我说我不得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彬</p><p class="ql-block"> 2018.11.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