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之秋

竹韵清清

<h3>乡 村 之 秋</h3><h3> 王忠高</h3><h3>金黄的色彩,丰收的喜悦,耕耘的希望,主宰了乡村的秋天。</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h3> <h3>秋天,如同一位美丽的天使,将乡村的原野渲成一片金黄。清晨,薄雾缠在山头,挂在枫树枝上,它们的倩影将鱼塘染成一片斑斓。稻田里,层层金浪跌宕起伏,如潮般涌向天际;果园里,黄亮亮的桔子藏在浓密的叶子中,象害羞的小姑娘探头探脑,柿树的叶子已经掉光,黄澄澄的柿子挂在光秃秃的枝头,她高调亮相,向过往的行人展示成熟的自信。野菊花随处可见,山坡上,竹林边,河道旁,篱笆下,一丛丛、一簇簇生长在一起,细长的花瓣簇拥着黄色的花蕊,它们默默然散发出清香,静静地聆听着山风,寂寂推敲着秋的诗句。</h3> <h3>黄昏,夕阳的余晖把屋舍、树梢、田埂、牛背,涂上一抹抹金色,整个村庄沉静下来,在斜阳的余晖里散发着童话般温暖的光晖。空气里弥漫农人汗水的味道,散发着粮食与果子的芳香,这味道是人生的味道,播种就有希望,这芳香是生活的芳香,付出就有收获。一缕炊烟从村舍的屋顶袅袅升起,轻轻地滑过瓦檐,悄悄地溜到山林,与雾露约会去了。农家的小院里,窗棂下挂着一串串红辣椒,柴垛上晒着黄灿灿的玉米,无所事事的大吊瓜悠闲地躺在墙角落,黄豆时不时从豆荚中蹦出来,发出悦耳的响声,新装的太阳能路灯打下一片橘黄的暖色,那条灰黄色的土狗下了一窝崽做了母亲,但仍然象一个可爱的孩子,缠着我的小腿,蹭来蹭去,嗲声嗲气,农家的小院以它特有的方式和热情把秋的喜庆张扬。</h3> <h3>贫困户卢春华古铜色的脸泛着幸福的涟漪,他额头的皱纹,象新翻过的地,沟沟壑壑里藏着笑意。他腿部有残疾,妻子身体也不好,家中3口人,过去每年只有万把元收入,今春县编办驻村工作队帮他办理了残疾证,落实了残疾人补贴,还帮他贷款5万元发展水产养殖,预计纯收入可达到3万元,今年脱贫有望。卢福勇家是因学致贫,工作队帮他贷款,并送他培训学习太湖糯种植技术。小院子的稻子堆成一座小山,卢福勇抓起一把稻谷,闻着看着,稻香仿佛醉到了他的心底,他的眼里放射着喜悦的光芒。望着他们,我陷入了沉思……常常,贫困户总是一遍一遍地感激我们,帮助他们销售土特产,带他们的孩子上学,送他们去医院。常常,他们问我们明年还来不来住,现在的政策还有没有。我们是否还做得不够?我们是否还能为他们多做点什么,或者继续做点什么呢?</h3> <h3>几位农人在忙碌着给油菜施肥,望着绿油油的油菜苗,闭上眼睛,我仿佛看到整个大地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灿烂的阳光下恣意绽放,贫困户们正奔走在致富的金光大道上。</h3><h3>萝卜菜、卷心菜在拔节生长,蚕豆、豌豆也没闲着,它们在地下积攒能量,春风一到,便破土而出。西瓜棚改种了适合冬天生长的食用菌,新垒起的鱼塘只等明春蓄水……</h3> <h3>乡村的秋,收获硕果累累的过去,丰收的诗行写在田野;乡村的秋,播种阳光灿灿的未来,希望的歌声唱在心头。</h3><h3>供稿人:王忠高 (阳新县编办驻芦湖村工作队)</h3><h3>电话:13872134388 2018年11月22日 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