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D. 4</h3><h3>1.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宫</h3><h3>2.尤利耶夫修道院</h3><h3><br></h3><h3>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宫</h3><h3>“克里姆林宫”一词在俄语中意为城堡,所以不只是莫斯科才有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各古公国都有其自己的克里姆林宫。</h3><h3>诺夫哥罗德的克里姆林宫坐落在沃尔霍夫河岸边的山坡上,源自伊尔门湖的沃尔霍夫河水缓缓地流过这个被称作圣彼得堡银环的<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伟大新城。想来沧海桑田世事无常,这个建都远早于圣彼得堡、莫斯科的古城,在历史滚动的车轮中沦落为后起之秀圣彼得堡市项上的一个银环,一个供人寻幽探胜睹物怀旧的古城。</span></h3><h3>不明白这个建于公元859年,罗斯公国最老的古都何以被称之为伟大的新城?是中文译音的称呼还是城建开拓者对它的期望仰或后人对它复兴的一种期待?</h3><h3><br></h3><h3>1941年,二战中的德国军队占领诺夫哥罗德并系统性地摧毁了城市的历史建筑,也许希特勒想将俄罗斯国的出生地连同它的建筑及文化一起从地球上抹掉。至1944年苏联红军重新占据诺夫哥罗德时,其2536座石建筑中只有不到四十座幸免于难。</h3><h3><br></h3><h3>1992年残余的主要古建筑被纳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h3><h3><br></h3><h3>诺夫哥罗德的克里姆林宫位于市中心,至今尚留着城墙和九座塔楼及<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圣索菲亚大教堂、千年俄罗斯纪念碑、钟塔、钟楼等建筑。</span></h3><h3>克里姆林宫城墙长有二公里之余,塔楼高约为18-22米。蓝天之下,砖红色的塔楼和城墙耸立在爬满野草的高坡上,显得苍凉雄伟。</h3> <h3>与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宫隔河相望的是中世纪雅罗斯拉夫大公的宅邸,被称为雅罗斯拉夫尔宫廷。当时这里是诺夫哥罗德最繁华的商贸市场,现为遗迹只残留了一段拱门仍在默默地述说着昔日的辉煌。</h3><h3>对岸左边的古帆船为仿古建筑,象征诺夫哥罗德作为<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黑海和芬兰湾的</span>交易中转枢纽和汉萨同盟贸易商栈的驻地,沃尔霍夫河曾是商贾船队来往的交通要道。</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 <h3>诺夫哥罗德千年纪念碑</h3><h3><br></h3><h3>1859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纪念诺夫哥罗德建城千年,计划建立千年纪念碑。<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刚从皇家美院毕业的无名之辈米克申竞选中标,</span>设计了至今看来仍很时尚的圆锥型纪念碑。</h3><h3>纪念碑高15米,顶端的十字架代表政教合一的沙皇政权,中间是代表俄罗斯6个重大历史转折点人物的雕像,围着象征地球的球体一圈,下排则是俄罗斯各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包括沙皇大公、牧首教士、将军士兵和文化科教名人等共计109人。<br></h3><h3><br></h3> <h3>俄罗斯历史6个重大节点的代表人物:</h3><h3>1.公元859年一盘散沙的东斯拉夫人外聘来自北欧瑞典的瓦里亚基人留里克来诺夫哥罗德担任CEO,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古罗斯大公国。留里克王朝始于此,标志俄罗斯历史的起点。</h3><h3><br></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留里克披甲</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戴盔,持刀扶盾,居</span>中而立。</h3><h3><br></h3><h3>2.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一世为迎娶神圣罗马教皇千金,作为交换条件让全部基辅罗斯人改信了基督教。</h3><h3><br></h3><h3>弗拉基米尔庄严地高举东正教十字架,正为他身旁一位妇人怀抱的孩子洗礼,左边是一个斯拉夫人正在销毁原来崇拜的异教神器。</h3><h3><br></h3><h3>3.公元1380年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在库利科沃之战中战胜了金帐汗国,标志蒙古人反客为主的好日子快没了。</h3><h3>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右手执狼牙棒,左手拿着象征金帐汗国可汗权力的武器。</h3><h3><br></h3><h3>4.公元1491年伊凡三世自称为全俄罗斯大公,标志俄罗斯国的建立。</h3><h3><br></h3><h3>身着拜占庭朝服的伊凡三世,手执权杖和象征权力的铁球,在他前右跪着一个代表蒙古可汗的蒙古人,左边躺着一个代表立陶宛公国的立陶宛人和<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手拿断剑</span>代表条顿骑士的士兵。</h3><h3><br></h3><h3>5.公元1613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登上俄罗斯皇位标志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h3><h3><br></h3><h3>经过一番挣扎后,年轻沙皇米哈伊尔即位俄罗斯皇帝。代表贵族的波扎尔斯基亲王用剑护卫着他,代表人民的米宁将莫诺马赫皇冠和权杖呈献给他。在他的统治下西伯利亚归属了俄罗斯。</h3><h3><br></h3><h3>6.公元1721年俄罗斯元老院将彼得大帝的称号由沙皇改为全俄罗斯皇帝标志俄罗斯帝国的建立。</h3><h3><br></h3><h3>头戴桂冠手执权杖的彼得大帝居中而立,身后谋士样打扮的天使手指向西北方向,好像在对他说向西方学习,去圣彼得堡建立新都。在彼得大帝左边半跪着裹着瑞典旗子的瑞典人,表示俄国取得了北方战争的胜利。</h3><h3><br></h3><h3>纪念碑的下排雕塑是浮雕,分为四组,分别为启蒙人物、皇室首脑和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和作家和艺术家,共有109人物雕像。每组约各占圆周的四分之一,各组内人物大体上按时间顺序排列。
其中作家和艺术家人物中有:学者罗蒙诺索夫,文学家冯维辛、杰尔查文、卡拉姆金、克雷洛夫、茹科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等,以及音乐家格林卡和画家布留洛夫等,<br></h3><h3><br></h3><h3>在莫斯科游览景点时,如雷贯耳的恐怖雷帝,却在这个千年纪念碑上没有一席之地。</h3><h3><br></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1859年后,特别是19世纪末后一个世纪里。俄罗斯</span>无论在社会形态,还是人文学科,或者科学技术又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不少影响俄罗斯和世界进程的杰出人才。如果俄罗斯再要建造一个类似的纪念碑,则纪念碑要增加不少的体积才能让众多英雄榜上有名。</h3><h3><br></h3><h3><br></h3> <h3>据说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曾将它切割成几块,想用船将其运往德国,但还没等他们实施这个计划就呜呼了。</h3><h3>俄罗斯5rub的纸币上,印有这个标志建筑。<br></h3> <h3>与千年纪念碑遥相呼应的是高30米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1045-1060年。<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教堂外观质朴庄重,白色墙体细窄窗户,看上去好像是一个</span>中间金色大穹顶四个银色小穹顶的教堂与一个银色大穹顶教堂合二为一的建筑<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这</span>是诺夫哥罗德最著名的建筑,也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建筑。</h3><h3>据说12至15世纪期间,这里是诺夫哥罗德帝国的宗教中心,还是城内著名的墓地,总共埋葬了47位名人,包括多位王子、主教、大主教等等。现今这里是大诺夫哥罗德的主教堂。 </h3><h3>教堂内保存了不少宝贝,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幅圣母神迹像,被誉为大诺夫哥罗德的守护神。<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此</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画是12世纪俄罗斯东正教会最尊崇的圣像之一,画有正反两面,正面画的是怀孕中的圣母玛利亚举起双手祈祷,胸中圆圈内是圣婴。反面画的是圣母玛利亚的双亲圣乔吉姆和圣安娜。</span></h3><h3>传说<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这幅圣象1170年被围困诺夫哥罗德城敌方的</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一支箭射中后,流下血泪,以致敌方阵脚大乱不战自退。神奇地拯救了这座城市。</span></h3><h3>大教堂位于西部进口的青铜门也非常出名,工艺精湛装饰华美。<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h3><br></h3> <h3>此为处于钟楼附近,一个名不经传的教堂,也带有中世纪的古朴风范。</h3> <h3>钟楼</h3><h3><br></h3><h3>1437年建造的钟楼,据说铜钟是彼得大帝用与瑞典人北方战争中缴获来的敌军大炮所铸造,这是俄罗斯最早的机械钟。</h3> <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索菲亚钟塔</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1437年建造的</span>索菲亚钟塔,楼下有修理和被弃用的大钟。</h3> <h3>与所有旅游景点一样,摊贩们正在静候商机。</h3> <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圣尤里耶夫男子修道院</h3><h3><br></h3><h3>圣尤里耶夫男子修道院又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圣乔治修道院,</span>为纪念在爱沙尼亚取得的胜利,雅罗斯拉夫大公于1030年修建了这座修道院。</h3><h3>修道院<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位于诺夫哥诺德</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空旷</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的郊外,从一座四层高的钟楼大门入内,左边尽头连着</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修道院围墙的是(2)</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建于1763年5个蓝色饰金洋葱头的</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十字升华大教堂</span>,一个实至名归华美的大教堂。右边是(3)建于1823年壮实敦厚的救世主大教堂。最里面是(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建于1119年历史最久的格奥尔吉大教堂,</span>大教堂藏有不少精美的壁画,后墙脚边竖着一个据说是东正教最早的十字架。</h3><h3>再往后不远处是教堂靠伊门尔湖的围墙,从一个高大类似石库门洞,墙面颓败的大门走出去,眼前出现的是伊尔门湖宽阔的湖面,<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远山朦胧,</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水平如镜</span>倒映着蓝天白云,近岸处有一片类似弯月长满低矮灌木林的沼泽地,是个景色美丽宜人发呆的幽静之处,想来这里应该是神父修士们祷告课余后,最能让他们放松喜欢的地方。</h3><h3>修道院里人迹稀少,静谧安逸,以至于在我眼里,斜阳中的教堂显得孤寂肃然和凄凉,这是一个能让人陷入沉思,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h3><h3>比较谢尔盖耶夫的圣三一修道院,我感觉眼前这个修道院才与我之前从书上得到的印象契合。</h3><h3><br></h3><h3><br></h3><h3><br></h3> <h3>这个水井亭的形状有些特殊好像混血儿,不知有些什么来历。</h3> <h3>伊尔门湖边,浩瀚淼茫,湖水共长天一色。</h3> <h3>想拍张<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开着无名野花</span>坑坑洼洼水塘的照片,可能上帝也感觉画面过于落寞孤寂,放了一只飞鸟进了我的照片。</h3> <h3>十月革命后,俄罗斯施行共产主义思想改造关闭了几乎所有的修道院。二战时,因俄罗斯东正教的爱国主义精神,斯大林放宽了对东正教的部分限制。苏联解体后,民众陷入空虚彷徨的困境,传统的东正教得以死灰复燃被用来支撑俄罗斯人的灵魂。</h3><h3>看到一个和谐的画面,修士面带微笑正与人在窃窃私语。</h3> <h3>我们在圣彼得堡住宿的俄罗斯大酒店,感觉比在莫斯科住的酒店要好些。酒店在涅瓦河边上,<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从窗户向外望去,</span>河面波光粼粼,岸边景物历历在目,<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居高临下一目了然</span>。</h3><h3>水上翻飞不停的海鸥,三五成群追逐着猎物,一艘停在岸边加长型的驳船,让我好像看到了高尔基“人间”书中的场景。</h3><h3>对了,昨天我们去的诺夫哥罗德就是高尔基的出生地。</h3><h3><br></h3><h3><br></h3> <h3>照片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远眺涅瓦河景色,晚霞笼罩下的涅瓦河显得安静温馨。</span></h3><h3><br></h3><h3>照片2在酒店附近的涅瓦河桥上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林中的银色穹顶在落日的余晖中分外妖娆。</h3><h3><br></h3><h3>照片3看到一轮圆月高悬在宽阔的涅瓦河上,<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不禁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了。</span>有江面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感…。</h3> <h3>我们住宿的莫斯科大饭店与对面一栋黄色修道院间,有块矮栅围成的三角洲绿地,其中竖立着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220-1263)着戎装,左手拉马绳持塑,右手挥向后方像招呼士卒跟上的雕像,雄姿英发气壮山河。</h3><h3>1547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东正教追封为圣徒,1942年斯大林宣布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民族英雄。2008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俄罗斯电视台举办的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伟大俄罗斯人的称呼。</h3><h3><br></h3><h3><br></h3> <h3>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h3><h3>晚饭后去酒店附近的涅瓦河畔散步,看见酒店附近有处园林,高墙大院里林木茂密,其中有黄、红粉色墙和高耸的穹顶,在菲红色的晚霞衬托下分外抓人眼球。经不住它的诱惑,独自一人前去打探。从一个门楼入内,二面是高墙夹着条鹅石小路,可依稀望见小路尽头是一座镂空铸铁门,门里面有看似修道院的花园和建筑。进小路走不多远,见有一高额鹰钩鼻俄罗斯老人,靠墙坐在小板凳上,蓬头污面,正用一副诧异的眼神注视着我。心中悚然赶紧往前快走几步,看见二边高墙各有扇门,左面一门关着,右面一扇却半开半遮,透过门隙朦朦胧胧见里面立着很多各式块状物,又看见门旁一男一女愁眉苦脸低声诉说什么,猛然醒悟这是个墓地。此时天色暗淡,路面亦模糊起来,不由地神经抽紧<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span>落荒而逃般地回了酒店。第二天等车出发前, 问导游那是何处?导游说:“不太清楚,可能是个教堂”。因感觉景色不错,赶紧跑去抓拍了几张照片。实际上墓地与修道院并不紧挨着,中间还隔着一条小河,小路也不是笔直的,而是呈U字型,沿着小路可转到三角洲雕塑像附近的另一路口。</h3><h3>后在网上查得这是<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即以路口三角洲雕塑者那位姓名命名的修道院</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二边墙内是类似新圣女公墓的墓地,里面住着众多名人。</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下面是百度关于这个修道院的简介:</span></h3><h3>彼得大帝时期决定在1240年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与瑞典交战的涅瓦河边建造新城,同时建造了这个修道院。并将大公遗骸移到此修道院,以祈神的保佑。</h3><h3><br></h3><h3>修道院的周围有4个18~19世纪的墓地。在拱门入口左侧的是拉扎列夫墓地。在圣彼得堡留下了很多建筑的建筑师沃罗尼欣、扎哈罗夫、果兹罗夫斯基、罗西,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等的墓地都在这。入口右侧的是季赫温墓地,陀思妥耶夫斯基、茹科夫斯基、卡拉姆津等文学家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都葬在这儿。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之墓,也位于此。</h3><h3>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中心是特罗伊察教堂。面向祭坛,右侧放置的银白色大箱就是1723年从弗拉基米尔运送来的以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为代表的、历代大公的遗体的一部分。面向祭坛左边是礼拜堂,里面是悬挂有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的肖像画。</h3><h3>修道院的名人公墓的墓碑都是由俄国著名雕刻师雕刻而成,每块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因此,该修道院的艺术墓碑闻名于世。</h3><h3><br></h3> <h3>上图是路道三角洲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雕像和修道院外门楼。</h3><h3>下图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及小路二边的墓地。</h3> <h3>D. 5</h3><h3>1. 喀山大教堂</h3><h3>2.十二月党人广场</h3><h3>3.青铜骑士像</h3><h3>4.海军总部大厦</h3><h3>5.圣保罗要塞</h3><h3>6.冬宫广场</h3><h3>7.冬宫</h3><h3><br></h3><h3>喀山大教堂</h3><h3><br></h3><h3>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专为存放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上帝之母圣像而建造,1801年开建,历经10年竣工。</h3><h3>据说教堂设计参考了古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十几年前去过,那时整个建筑穿了衣服正在进行维修,我无法比较二者外观的差异。但彼得教堂里面还是见识过,感觉比这喀山大教堂要大多了。</h3><h3>喀山大教堂呈十字型布局,中间是一个巨大的穹顶,二翼由94根圆型大长柱组成的弧形长廊,怀抱着前面的广场,显得大教堂宏伟庄重。</h3><h3><br></h3><h3>喀山教堂供奉着俄罗斯国宝喀山圣母像,据说喀山圣母像曾经多次显灵。第一次显灵于伊凡雷帝与蒙古战争时期,雷帝有喀山圣母加持如愿以偿赢得胜利。第二次显灵于俄法战争,元帅库图佐夫在反攻前到喀山教堂圣母像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库图佐夫说将出现极端寒流,这次寒流使拿破仑的军队<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冻死过半</span>不战而溃,库图佐夫一战功成名就。第三次显灵于二次世界大战,东正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祷,圣母再次托梦说寒流将再现,这次寒流给了希特勒与拿破仑同样的待遇,俄罗斯又赢得战争的胜利。喀山圣母多次眷顾俄罗斯拯救其于危难之中,的确是俄罗斯的附身符。</h3><h3><br></h3> <h3>青铜骑士像</h3><h3><br></h3><h3>彼得大帝骑士像又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青铜骑士像,</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系因普希金一首诗中有这样描写,粉们跟风成了习惯。</span>这座纪念碑于1782年8月7日彼得大帝登基100周年的时候揭幕.纪念碑的基石上刻着:"献给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82年夏。雕像刻画了彼得大帝骑在前蹄腾起的马上,<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面向北方,</span>神情坚定.马的后蹄踩着一条毒蛇,象征打败了的敌人。<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有些类似俺国东汉马踏飞燕的造型。</span></h3><h3>据说马蹄下这条毒蛇意喻瑞典,彼得大帝雄心壮志得陇望蜀,占了圣彼得堡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还意犹未尽。历史就是颠来倒去,当初一盘散沙的罗斯人,请了瑞典强人留里克来领导他们,后来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成了这样的结果。瑞典经与俄罗斯一场北方战争后,让出了欧洲强国的座位,俄罗斯取而代之。</h3> <h3>海军总部大厦</h3><h3><br></h3><h3>海军总部奠基于1704年,整栋建筑通体黄色,由圆柱和雕像组成的四方塔楼宽度400多米,竖立塔楼顶部是72米金色细长多边菱形锥杆。</h3><h3>,基座为凯旋门的拱形大门。门墙上饰有白色以海洋及俄罗斯海军为主题的各种雕像,半浮雕。正门两侧摆放着两组名为海神的庞大雕像群。<br></h3><h3>航海是中世纪诸国实现大国梦的一座桥梁。</h3> <h3><br></h3><h3>隔着涅瓦大街,<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喀山大教堂对面这栋建筑造型比较漂亮,据说是个买图书和音像制品的商店。涅瓦大街在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故事,在现实中也有不少值得看得古迹,因为团游无暇走访甚为遗憾。</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 <h3>彼得保罗要塞.</h3><h3><br></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要塞位于涅瓦河最上游北岸的兔子岛。</h3><h3>1703年北方战争期间,彼得大帝为防备瑞典袭击圣彼得堡而建,后改作兵营和监狱。</h3><h3><br></h3><h3>说来有趣1718年<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彼得大帝儿子阿里克谢被控叛国罪成了第一个被关押此地的犯人,后被处死。</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彼得大帝真是个六亲不认铁面无私之人,不过儿子投了敌方要造老子的反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这是造物主在玩人。</span><br></h3><h3>1720年后,要塞为该市的驻军基地,及关押政治要犯的监狱,有俄罗斯巴士底狱之称。</h3><h3>关押在此有克鲁泡特金王子、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拉季舍夫、十二月党人、高尔基、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米哈伊尔·巴枯宁、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和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等一大批响当当的人。到1917年,这里竟关押了1500名囚犯。</h3><h3>列宁的长兄亚.乌里扬诺夫因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在此被处死,年仅21岁。
</h3><h3><br></h3><h3><br></h3> <h3>彼得保罗大教堂(1712年-1733年)<br></h3><h3><br></h3><h3>大教堂毗邻于炮台,是一座带有俄罗斯影子的巴罗克式建筑,这是彼得大帝向西方学习后改良的作品。教堂高123.2 米的锥形镀金钟塔,璀璨夺目很远就能一目了然。塔顶为镀金天使塑像,高3.2米,双翼伸展3.8米,头上十字架高6.4米。
从彼得一世到亚历山大三世的所有俄国沙皇都葬在彼得保罗大教堂,只有彼得二世例外。“罗曼诺夫圣人”,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及随行人员,在被杀80周年后,1998年7月17日被安葬在侧面的圣凯瑟琳小堂。2006年底,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太后的遗体从丹麦的罗斯基勒主教座堂回到这里她的丈夫亚历山大三世身边。
1896-1908年因大教堂席位有限,在其边上建造了大公墓地。大教堂与大公墓地中间由走廊连接,方便将非罗曼诺夫王朝君主的遗体从大教堂内移出。大公陵墓原预计有60个墓穴,但到俄国革命时只有13个。后来埋葬于此的是尼古拉二世的表弟弗拉基米尔·西里尔罗维奇大公(1992年)。他的父母西里尔·弗拉基米罗维奇大公和维多利亚·费奥多萝芙娜的遗体,也在1995年从德国科堡移来此处。
要塞中除此外还有炮台、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和加加林东方一号航天器等景物。
人各有想法,国事亦然。要塞本为战事所备并非风水宝地,将放有君主大公遗体的教堂与要塞炮台放在一块,难道想靠先主们的神灵来保佑?如果炮弹从天而降岂不玉石俱焚灰飞烟灭?我是在杞人无事忧天倾。<br></h3> <h3>大公安息地,建于1908年。</h3> <h3>类似亭子的小屋,门厅饰有圆柱和女神塑像,是保存彼得大帝小船的船屋。</h3> <h3>太平年间,保罗要塞城墙边的沙滩和亲水平台颇受人们喜爱。沙滩边有人在日光浴,有个小男孩坐在亲水平台的台阶上,望着阳光照在水面映出的光晕在发呆,他的母亲正急着用相机捕捉这瞬间的美好。对孩子来说,眼前的光晕就是他追逐梦想的路标,憧憬未来是他们的天性,老了不会再有憧憬只有回忆。</h3> <h3>坐在车内巡视圣彼得堡街景。</h3><h3>耳边突然传来了导游的声音:“在莫斯科或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一套约百平米左右的公寓房,每年只需缴纳三、四千卢布相当于人民币四、五百的管理费用。这费用包括了水、电、煤气、暖气和全天24小时的热水以及小区的物业管理”。全民免费医保等等…。感觉他们小日子过的还真不错,好像已过了小康社会的站点,起码人生中要紧的二件大事有了保障。</h3> <h3>路边还能见到列宁塑像。有包容性,这是和谐社会的内涵。</h3> <h3>冬宫广场</h3> <h3>亚历山大纪念柱.</h3><h3><br></h3><h3>1830年-1839年为纪念战胜拿破仑,在冬宫广场竖立了一根亚历山大纪念柱。<br></h3><h3>纪念柱高47.5米,直径4米,重达600吨,用整块大理石打造而成。纪念柱没有地基,全靠自身重力,在风吹雨打中保持近200年不倒。<br></h3><h3>纪念柱的顶端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天使双脚踩着一条蛇,这是战胜敌人的象征。看来俄罗斯人对蛇有特殊的情感,是踩在脚下象征敌方的角色。<br></h3> <h3>冬宫(埃尔米塔日博物馆)</h3><h3><br></h3><h3>冬宫座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亦即冬宫广场,面向涅瓦河,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成为圣彼得堡国立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一部分。它与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h3><h3><br></h3><h3>冬宫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宫邸。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置一批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新建侧翼的"艾尔米塔什",意为"隐宫"。博物馆由此得名,博物馆的珍藏数量浩瀚,据说若想走完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约350间开放的展厅,行程约有20余公里之长。也有传说“开放的350间展厅藏品只是该博物馆总藏品数的5%,一个人马不停蹄地要看完冬宫所有藏品,得花上27年,很是骇人听闻。</h3><h3><br></h3><h3>有对老夫妻正在叶宫一隅的台阶边,体验皇家生活。后面还有一对围观群众,看来他们也想过把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社会不平等但追求美好是人的共性。</h3> <h3>从大厅到二楼的约旦楼梯亦称使节楼梯,系因当时各国使节必经此道到达二楼等候沙皇召见,故名之。</h3><h3><br></h3> <h3>金碧辉煌(<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金壁辉煌)</span>一词用在这里最体贴了。</h3> <h3>左边是祖国战争画廊展厅的墙顶,难以置信的是其弧形曲面人物花卉,边饰纹理看似浮雕工艺做法<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实则都是画家手绘效果。尽管导游如此说,我还是将信将疑,因为以当时的建筑工艺来说,墙面压花浮雕镶嵌工艺都很成熟,总不至于舍简就繁没事找事吧。</span></h3> <h3>地板由9种本色珍贵树种木材拼接,巧夺天工。</h3><h3>天花板精雕细镂镶花镀金,豪奢淫靡。</h3> <h3>餐桌铜雕花基座,桌面由水晶珊瑚珍珠玛瑙琥珀蜜蜡各类宝石鑲嵌而成,花色艳丽工艺精致,世所罕见。</h3> <h3>孔雀大钟。英国珠宝设计师James Cox作品。据说清乾隆帝喜欢收藏钟表,这款大钟原是为他制造,但那时清廷<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捉襟见肘</span>财银短缺,Cox便转向俄国,由一大公购得送给叶卡捷琳娜二世。此钟工艺精致,装饰精美,至今还能正常运作。据说每逢餐时,钟声响起,<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孔雀开屏,公鸡鸣唱、猫头鹰眨眼,沙皇从楼上款款而下,侍卫前呼后拥,</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御仆列队迎驾,想来实在像是戏场般的热闹。</span></h3> <p class="ql-block">达芬奇1490-1491作品“哺育圣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眼中的画面,窗外山川草木迷蒙模糊,天空云层厚重,似意喻为尘世凡界的混沌。屋内象征圣母、圣子神圣纯洁的光辉散发在他们身上。圣母抱着圣子,慈祥欣慰地看着怀中吸乳的圣子。可能圣人天授,圣子的眼光却老成斜视着,像在审视这个世俗的世界。</p><p class="ql-block">无知者无畏,这只是我凭直感的自说自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页及后面一些照片被打上马赛克是因为这些照片没法通过平台的审核,而我又不想重新改写,所以只能冒天下之大不韪,亵渎了这些世界艺术珍品,贴块补丁了事。</p> <h3>“科涅斯塔比勒圣母” 据说是拉斐尔真迹</h3><h3><br></h3><h3>我比较喜欢拉斐尔的这幅圣母图,画中圣母一手拿着一本书,不知道这是本什么书?也许是上天心灵感应书。圣母安详而沉思般地看着他怀中翻动书本的圣子。画面有些淡淡的忧郁和交杂着预知未来的喜悦感,是种悲喜交加的感觉?圣子表现的单纯可爱。</h3> <h3>彼得受刑</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曾捕鱼为业的</span>彼得,是耶稣得力弟子。因积极传教,被耶稣称为教会的磐石。<br></h3><h3>彼得在罗马被捕后,被判钉死在十字架上。行刑前彼得说:"我不配和我主耶稣基督以同样的方式殉道,<br></h3><h3>将我倒钉在十字架上吧,我要仰望天国的荣耀!"<br></h3><h3>彼得死后,在他墓地上建造了圣彼得大教堂。即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br></h3><h3>有信仰的人可以慷慨捐生视死如归。</h3> <h3>众多精美艺术展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br></h3> <h3>D. 6</h3><h3>彼得夏宫</h3><h3>叶卡捷琳娜宫</h3><h3><br></h3><h3>夏宫</h3><h3>夏宫又称“彼得霍夫宫”,1704年开建。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h3><h3>以宫殿为界分上下花园,宫殿二翼又建有蓝色穹盖金色小洋葱头的华屋。宫内有庆典厅堂、皇家宫室等。18世纪中,为纪念俄罗斯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具有艺术天份的伊丽莎白女皇又大张旗鼓地对宫殿进行改造并在宫殿前面建造了一个由64个喷泉和250多尊金铜像组成的梯级大瀑布,装饰极尽奢华,因而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曾打算在这里举行新年胜利庆祝会,为此1941年底斯大林下令炸毁这座宫殿,以阻止德国人的庆典。二战后经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br></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在阳光下喷泉</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飞溅的</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水花</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晶莹剔透,</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与镀金铜像相映成辉。</span></h3><h3>如果说,冬宫是一座收藏俄罗斯艺术珍品的宫殿,那么夏宫就是一座展示俄罗斯雕塑、喷泉和园林艺术的博物馆。<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从宫殿喷泉群沿下花园中央水池往下去,便可达到海边-波罗的海芬兰湾。<br></h3><h3>海边沙滩树林的逸趣自然与<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宫殿的</span>金碧辉煌相得益彰。</h3><h3></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叶卡捷林娜宫亦称叶卡捷琳娜花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17年彼得一世为其妻子也就是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在彼得堡以南约30公里 “萨丽”庄园所建的消夏别墅破土动工。</p><p class="ql-block">七年后,共有16间正房的两层豪宅及周围花园竣工启用。为了强调皇家新领地的意义,不久这里便被称为皇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卡宫与俄罗斯帝国的两位叶卡捷琳娜女皇均有关系。第一位是彼得大帝从瑞典农村带回来的立陶宛灰姑娘,彼得大帝把不能生育的原配送进了修道院,顶着非议取来了这个德国口音的民间女子。因不能经常陪伴她,于是赐与她一座宫殿。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上位,这个同样操着德国口音的女皇却将那朴素的小房子变成了华丽的大宫殿。宫殿装饰精致奢靡,色彩明快悦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的不错:“夏宫体现了彼得大帝的意志与强权,而叶宫则反映了叶卡捷林娜二世理想和品味”。俄罗斯历史上被称之为大帝也只有这二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宫于199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p> <h3>叶卡捷琳娜花园是一座美丽壮观的法式花园,园内花团锦簇,嘉木繁茂,碧波荡漾,景观精美。森林与湖畔散落着巴洛克风格的“艾尔米塔斯”亭台,人工石洞,土耳其浴室,卡古尔纪念碑及著名的喷泉“卖牛奶之女”等。<br></h3> <p class="ql-block">艾尔米塔斯亭台</p><p class="ql-block">“艾尔米塔斯”亭台依湖而建,这是一种蓝白相间的圆顶建筑,流露着浓厚的巴洛克式风格。</p> <h3>叶卡捷琳娜宫最负盛名想必是琥珀屋了,因为特殊的建材加上离奇的故事。</h3><h3>它是1716年由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送给俄罗斯彼得大帝的礼物,墙面镶嵌有6吨多的琥珀和名贵珠宝,闪耀着迷人的金黄色,曾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战时宝屋被纳粹劫取。二战后俄罗斯四处查访杳无踪迹。<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27箱被拆整为零的“琥珀屋”,可能正沉在奥地利的一个湖底。</span></h3><h3>2003年圣彼得堡建市300年纪念日前,<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经俄罗斯能工巧匠的努力复原了琥珀房。</span>据说<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这一复原工程历时25年,总耗资1100万美元,用了</span>德国的战争赔款来开采波罗的海的琥珀矿。</h3><h3><br></h3> <h3>小女孩体态轻盈,侧身提着短裙摆拍。婀娜多姿,抓人眼球,这是众人在围观上帝创作的展品。</h3>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宫中天花板、墙、门窗、地板无不装饰的金碧辉煌珠光宝气富丽堂皇,比较而言俺们的皇帝实在太简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上的绘图,俺本也只是感觉装饰精美华丽却也没想到会通不过审核,那审核也真火眼金睛连不起眼的人物修饰也能明察秋毫。</p> <h3>皇村,普希金曾学习生活的地方,他写下的诗句已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泥土中。<br></h3> <h3>皇村第一座石建筑也是皇村最古老的教堂,由彼得大帝女儿伊丽莎白1736开建花了十一年才完成。历史上很多知名达人有来访过此。普希金在皇村学习时曾在这里祈祷。朱可夫元帅、诗人莱蒙托夫、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留下过印迹。<br></h3> <p>滴血大教堂亦称基督复活教堂</p><p><br></p><p>位于圣彼得堡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岸边,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以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修建这座教堂,公元1907年,这座外观华丽瑰玮的大教堂主体建造完成。</p><p>实际上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俄罗斯的社会发展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span>他制定了把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的计划。<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61年还下诏废除了农奴制并主持了多项政治改革,但上帝开了玩笑,他最终</span>在圣彼得堡遭民意党成员刺杀身亡。</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但对俺锅来说,他可不是位仁慈之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1858至1864年间,他通过与中国清朝签订《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夺取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span></p><p><br></p><p><br></p> <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斯莫尔尼修道院</h3><h3><br></h3><h3>斯莫尔尼修道院是伊丽莎白女皇时期的作品,<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建于1806年,</span>整栋建筑造型像婚礼蛋糕般的精美,建筑色彩与叶卡捷琳娜宫的色彩相同,是巴洛克风格和拜占庭风格的融合,在圣彼得堡的诸多宫殿里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其原为贵族女子学院。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在此办公,为十月革命司令部。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并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h3> <h3>伊萨基夫斯基大教堂
眺望<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span>“伊萨基夫斯基大教堂”。它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世界四大教堂。</h3><h3>教堂高102米、长112米、宽100米,整个建筑可同时容纳1.2万人。</h3><h3>伊萨基夫斯基大教堂于1818年开工,1858年完工,历时40年,用工44万人。教堂的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的山墙。每根石柱就重120吨。四面的柱廊建完后砌墙,再竖起上层的细石柱,最后覆盖上圆顶,整个建筑蔚为壮观。<br></h3><h3><br></h3><h3>这座世界上最大圆顶建筑之一的规模令人惊叹,它的金色圆顶外直径25.8米,内直径21.8米,仅园顶就用了100多公斤黄金。整座教堂外部共有112根整块深玫瑰色和斑环花岗岩圆柱,其中四面48根廊柱每根高17米,直径2米,重达114吨,作为教堂的廊柱是全世界最大的。<br></h3> <h3>阿芙乐尔巡洋舰, 1897年由沙皇尼古拉二世命名。阿芙乐尔,是古希腊的晨光女神。耳详能熟是它打了十月革命第一炮。</h3> <h3>坐在游船里看河道二边的风景,风光旖旎畅心开怀,这是一段美好的旅程。</h3><h3>下图是2018俄罗斯世界杯场馆<br></h3> <h3>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仅仅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将之前荒野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一个宏伟美丽的城市。</h3><h3>如果说彼得大帝确定了彼得堡的历史地位,伊丽莎白则决定了它的面貌,叶卡捷琳娜二世又为它添上了浓墨重彩。一直到1918年十月革命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类教堂,如;东正教的喀山大教堂、天主教的圣凯瑟琳教堂、新教的圣彼得保罗教堂、著名的伊萨基亚大教堂、基督复活教堂(滴血大教堂)以及荷兰教堂、亚美尼亚教堂等等,它们包容并存相映成辉装扮了圣彼得堡这座城市。</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构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