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往事如烟:40年前的今天,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

崇德堂主(新)

<h3><font color="#010101">1980年5月18日上午十点半,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向南太平洋发射了第一颗洲际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br>  这是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公海发射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直线距离9000公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80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公海发射两枚洲际导弹。作为电影摄影师,有幸参加了这次试验,用电影胶片,用世界上第一批摄像机同时全程记录了试验的全过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了圆满完成重大任务,我国派出中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18艘特混舰队赴万里之外执行测量回收任务。这次任务的规模与航程到今天为止都堪称我国最大的远洋军事行动。<br>  我被安排在远望一号测量船上,这是旗舰,是测量指挥船。<br>  远望一号船长210米,宽22米,高37米,排水量21000吨。船上安置了光学,雷达,遥控,卫星导航,计算机等所有测量设备。<br>  18艘舰船5月1日从舟山群岛朱家尖岛启航,经过半个多月的航行,到达预订海域待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混编的导弹驱逐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时最先进的驱逐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油水补给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船上搭载的直升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混编的18艘舰船1980年5月1日下午两点钟,从舟山群岛朱家尖岛启航,走向深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由于船员名额受限,我一人独立完成拍摄任务,以35毫米彩色电影为主,顺便携带了当时世界上刚刚发明的彩色摄像机,由于当时后期编辑设备还不完善,所以拍摄电影为主,摄像机作为备份使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张云清总摄影师合影,在当时这是重大的保密行动,我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我们有完整的电影拍摄,洗印,剪辑,配光,拷贝,放映设备,所有电影片子都是自己拍摄,由于这次有海军舰队参加,所以八一厂派出的10余人的摄影团队,分别在不同的舰船上,我们各自拍摄,互不干扰。最后各自编辑了自己的电影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远望一号船上留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汽艇上准备拍摄,远处就是远望一号船全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肩扛摄像机,要知道那时中央电视台连摄像机都没有,他们还使用16毫米电影胶片拍摄,然后胶转磁放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月12日下午5时,18艘舰船经过两周的连续航行,到达预订海域待命,所以舰船开始打开船上的光学,雷达,遥测,计算机,通信等所有设备连调连試,为执行测量任务做准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两枚洲际导弹矗立在高高的发射台上,待命起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地面工作人员作最后检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午10点30分钟,指挥员刘德普发出点火口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指挥员一声令下,第一颗洲际导弹腾龙而起,火箭尾部噴射出几十米的浓浓烟雾,火箭载着导弹沿预订飞行轨迹射向远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火箭稳稳起飞,场面蔚为壮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酒泉基地计算机室人员在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漂泊在南太平洋预订海域的远望一号测量船准备就绪,等待迎接从祖国远道而来的骄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8日太阳升起之时,测量船上所有设备已经进入工作状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为了保险,我一人携带了两台35毫米电影摄影机,这是其中一台德国的阿里佛莱克斯,还有一台法国的机器。可谓三保险。<br>  火箭发射15分钟后,我要拍摄从空中飞来的火箭,只能站在船的甲板上,由于雷达冯船上所有设备功率强大,辐射很高,所有人员不许在甲板上活动,因为工作需要,我和几位必须的工作人员经过批准,船上厚厚的防护服后,在甲板上工作,由于当时专心拍摄电影,没有留下一张穿防护服的照片,很遗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0点30分,导弹离开发架后,一直沿预订轨迹在空中向预订海域飞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一颗导弹经过30分钟的飞行,跨越近1万公里,弹头在预订海域降落,误差在设定范围之内,准确度非常高,巨大的冲击波把海浪溅起几十米高的水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直升机从舰船上顺利升空,在很短的时间内飞到弹着载入区域,打捞人员从绳梯上下到海面,将导弹载入海中的弹头打捞上来。<br>(弹头上有降落伞,载入大海后,降落伞浮在海面上)</font></h3> <p>5月19日,人民日报发号外,高调宣布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成功的喜讯!</p> <h3><font color="#010101">连续两发导弹都准确载入预订海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邓小平,聂荣臻,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政委李耀文在北京指挥大厅观看发射过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国发射运载火箭溅落区海域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月1号,18艘舰船安全返回上海基地,国防科工委主任张爱萍亲自登上几十米的远望一号测量船看望大家。<br>  照片上,左边手持电影摄影机正在拍摄的就是作者本人工作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登上舰船向参加测试的科技人员了解情况。画面中间的人就是作者本人。</font></h3>

发射

拍摄

预订

舰船

洲际导弹

南太平洋

远望

海域

一号

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