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r></h3> <p> 饮酒</p><p> 作者 班长</p><p> "酒,好东西"!爷爷过去就这么说。小的时候,爷爷是工厂的翻砂工,活儿又累又脏,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家里七八口人,过得很穷。酒,是奢侈品。奶奶再省吃俭用,也节约几毛钱给爷爷打酒喝,下酒菜就是半只咸鸭蛋,类似于孔乙己的黄酒标配茴香豆。</p><p> 这,就是他生活重压下的小小快乐,虽微不足道,但却不可或缺。每到下班前,爷爷就盼望他的幸福时光。他爱酒一生,90岁去世那天,中午又喝了二两 ,下午在睡梦中离世。正是他这小小的快乐,成就了一大家子的生计。</p><p> 我成人后,有一次搬家,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居然一个人把钢琴背上楼。我惊呆,哪来的这股蛮劲,便好奇地问:“大哥,平时咋补充体力”?他爽快地说:“没啥,回家,半斤蒸肉,半斤酒”。</p><p> 记得,奶奶说:“爷爷不喝几杯,第二天没劲,还总叫苦说累,扬言离家出走”。</p><p> 上班后,部队转业的老姑父经常讲他在部队的喝酒故事,他在黑龙江牡丹江附近驻防,一九六九年,珍宝岛事件爆发,中苏战争迫在眉睫,他上前线时,居然腿肚子转筋,连长请他喝酒,他一搪瓷缸子酒下肚,性情大变,恐惧荡然无存,耳边响起震撼的冲锋号,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咬破手指,奋笔写下了血书。</p><p> 我的一兄弟,在极其艰苦的北大荒农场干过队长,春种秋收,冬天也不准探亲,若没有酒,人憋闷得只想出去找东北虎肉搏一下。一天,暴雪扑面,零下四十度。他端起自酿的土酒与兄弟们,在土房的火炕上,写打油诗道,”革命的小酒天天端,解馋解懒解腰酸,战风雪,斗严寒,有时也把小事办。"然后,拿起冲锋枪,光着脚跑到外面,给天空一梭子子弹。</p><p> 我过去觉得,文人骚客饮酒作诗,什么李白斗酒诗百篇啊,什么东坡酒醉又复醒啊。文人是风雅,草民是壮力,壮胆。</p><p> 于是,我而立以后,尝试饮酒。</p><p> 我曾在上海外滩的梧桐树下喝威士忌,在桂林阳朔的烟雨中喝三花酒,在重庆的洪崖洞的云雾里喝老白干,在杭州狮峰山的春潮里喝梅子酒。在东北的鹅毛大雪中喝大高粱 。</p><p> 酒,对于我这个闲人,没增大我的力气,更没壮大我的胆魄,却,让在云里雾里飘飘欲仙,暂时浇平心中的不快。</p><p> 贪杯,自然要遭到几声痛骂。</p><p> 但, 谁也不会打乱我饮酒的节奏。孟德横槊醉饮,苏子还酹江月,易安之夜雨残酒,岳武穆之痛饮黄龙,我爷爷的酒与养家,战士的酒与战场,队长的酒与暴风雪,。</p><p> 这,虽与我无关,但酒后之感类似虚幻。恐惧,情愁亦烟消云散。有酒也好,无诗也罢。喝酒无非是清心,逞怀,解忧。</p><p> 酒关风月,也关生死与诗,。上至大夫,下至走卒,中至尔尔,同在酒中!</p><p> 一个凡人,之于酒,这种快乐不会比雅士少几许,只是表达 不到位,站位不很高 。雅人,再表达,只是个人感觉的涅槃。偶尔有同感,境界多不同。</p><p> 饮酒,最终是个很个人的问题,没人能说清,也没人管得了。</p><p> 但,大体喝酒时,沉浸在快乐里,忘记自己忧愁和恐惧,。人最大的忧与惧不过是"死",。最不能忘怀的不过是一个"情",儿女情,父母情,男女情,有情必有爱,有爱必有伤。</p><p> 饮酒可以无忧放纵,把情与伤,生和死暂时忘掉,这比清醒时来得惬意多姿,万事放下,身体的快乐元素爆棚,似如仙境。</p><p> 酒,低级境界应是解乏,高一点应是解愁,再高一点是逞怀。但,最高境界不过是"乐而忘死,乐而忘情"罢了。</p><p> 酒,如此而已。但,人若不饮酒,酒还是酒,人也许就不是人了,世界也许就不是这个世界了?</p><p> 亲, 饮干这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