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季超:中师生,共和国基础教育的功臣!

管季超艺术评论

<h3>口说明:本篇图片多来自网络。</h3><h3><br></h3><h3><br></h3><h3>■本篇特约审稿:</h3><h3>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h3><h3>蔡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主任</h3><h3>陈大伟/著名教师培训专家</h3><h3>朱勇方/著名书法家、《越社》杂志执行主编</h3><h3>黃文泉/著名书法家、正能量楷书强化研修班创始人</h3><h3>李耀明/《中国教育报》办公室主任</h3><h3>叶金城/原武汉市东西湖区教育局局长</h3><h3>彭奇/原武汉市东西湖区教育局局长</h3><h3>谭蘅君/文化作文体系创始人、名师</h3><h3>陈金海/真语文体系创始人、名师</h3><h3>赵琴芳/原武汉市东西湖区副区长</h3><h3>范学英/原武汉市育才小学校长</h3><h3>刘喜/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实验小学校长</h3> <h3>●选择:人生的选择,国家的选择</h3> <h3>口张謇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O2年)创办私立通州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家中等师范学校。</h3> <h3>口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9O年代中期毕业的中师毕业生,达400余万人,来自全国700多所中师。</h3> <h3>口这位来自湘潭的小米商小地主家庭的小伙子,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师生了。</h3> <h3>口因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年度,我曾两次到过湖南一师。</h3><h3>曾走进毛同学当年的那间教室,坐到他当年坐的那个座位上。</h3> <h3>口湖南一师经历了十年的徘徊观望,先办专科,后办本科,最后叫做湖南第一师范学院。</h3> <h3>口国家对所有的师范生实行免费政策,不但不收费,每个月还补助生活费。(陈国云,湖南攸县人,九十年代初中师生)。</h3> <h3>口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那一年,我跨进高邮师范的大门。(王树华)</h3> <h3>口龙溪师范是1905年秋创建的,以漳州城著名的清代丹霞书院作为校址,原称漳龙师范传习所。</h3><h3>近一个世纪以来,龙师办学卓尔不凡,为闽南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小学教师。(张泽群,漳州人)</h3> <h3>口从1982年开始,为了缓解城乡中小学教师严重不足的压力,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试行从优秀初中毕业生中招考中师生(四年制。1985年改为三年制)的做法,这政策一直执行到1999年。</h3> <h3>口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批素质优异的人员在教师待遇不高的前提下,充实教师队伍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那就是1982一1999年间的中师生。(刘铁芳)</h3> <h3>口一代中师,是中国基础教育、基层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的中坚。(谢先茂)</h3> <h3>口言教育之重者,必言教师;言教师之重者,必言师范。言师范之重,必言中师。</h3><h3><br></h3><h3>口"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对于稳定一个地域中小学师资的规模与质量,堪称"压舱石"之功。(黄耀红)</h3> <h3>口反思中师教育的成功在什么地方呢?不比较生源起点的差异,我以为主要在两个方面:</h3><h3>一是,学生可以心无旁鹜学做教师;二是定位于教师的工作是实践性工作,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基本功训练、扎实做好教育实习见习等等),中师生走上工作岗位上手快。(陈大伟)</h3> <h3>口退休后,我们中师同班女同学十余人建起了一个联谊微信群,群名叫《我们二班的花儿》,有位男同学以网名"陪伴花儿们的小草"也溜进了群。</h3><h3>聊起中师生活,我们时时怀想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念我们的老师,感谢我们的同学。(《我们二班的花儿》微信群群主陈玲莉,武汉,2018)</h3> <h3>口我要为一代中师生写一首歌词,请著名作曲家来谱曲,请60后70后80后90后100位著名歌唱家演唱,2019年在我们进入中师40周年时,在人民大会堂演唱。(湖北著名词作家刘伯飞)</h3> <h3>口中师生:共和国基础教育的功臣。(管季超,2018)</h3> <h3>口欢迎1979一1999年间毕业的全国中师生朋友提供中师生活照片、短文。</h3> <h3>●奉献:坚韧不拔的一路前行</h3> <h3>●祝福:无悔人生,晚年幸福</h3> <h3>●管季超工作室</h3><h3>"管季超作文教学法"公益推广&amp;书画印评论有偿写作</h3><h3>个人公益网站:www.jszywz.com《教师之友网》</h3><h3>13971958105</h3>

师生

教师

基础教育

著名

师范

管季超

东西湖区

武汉市

教育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