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昨晚居住的酒店,据说内庭院连续5年排名日本最优酒店园林之前五名。这个小庭院大概只有800平米左右,一条浅溪流至小池,浅溪是混泥土的,薄薄的一层水,小池中数十尾井鲤游来游去,池水大概只有50公分深,但水质十分清澈。小庭院中丁步以小圆石为材,以长条石为桥,石灯笼林立,以山石做景石。</h3>  <h3>日本龙安寺:龙安寺庭园是日本庭园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建寺时是日本视觉艺术发生重大革新的时期,龙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龙安寺也是京都赏红叶的最佳地点之一,今天有幸,阳光明媚,相比昨晚的高台寺,龙安寺的红叶已经非常壮观了。<br></h3>  <h3>红叶:据陈总说,往年红叶的色泽鲜艳,或鲜红或亮黄,今年由于气温偏暖,枫叶没有经过低温处理导致目前还是绿叶!但相较于国内,枫叶已经很有魅力了!</h3>  <h3>树干的园林美学:在园林美的物质生态建构序列中,建筑、山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没有花木,园林就不可能从宏观上作整体性的生态功能配置,就不可能形成符合艺术美规律的画面感。从历史上看,园林美从它的滥觞期开始,就和花木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漫长的艺术历程,园林中的花木以及依附于花木的景观品类愈来愈丰富而繁杂。花木的花对于园林美学而言毋庸置疑,但是树干的美是低调的美!花木的树干姿态丰富多样,而枫树有它独特的形态美,有的苍劲雄奇、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古雅奇特、有的俊秀飘逸、有的挺拔刚劲、有的树影婆娑,可谓千姿百态!</h3>  <h3>紫藤花架:花架的结构很稳重,估计在紫藤季节开满层层叠叠的花穗!听陈总讲:日本紫藤花架和中国紫藤花架有一个最大区别:那就是日本园艺工人在紫藤生长过程中,勤修剪,使紫藤藤条都爬于花架的上面,这是出于方便移植的考虑,使紫藤藤条和花架分离。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处于管理岗位的人员,考虑问题需长久和全面!</h3>  <h3>遇到水面,需多面观察,设置红点和黄点的位置,暖色系让人有拉进距离的感觉!一般设置在水面的突出位置!水面的睡莲没有设置分隔带,水面的一大功能是倒影,目前70%的水面被睡莲覆盖,导致倒影无法呈现,失去了做镜面水的意义! 后续我们的项目上,水生植物只能沿湖岸城的边缘间断布置!</h3>  <h3>龙安寺最经典的方丈院的枯山水园林:15块石头,而且是材质不同、风格迥异但又是材料普通的石头,呈对角直线斜十字放置于长方形枯山水之中!从任何角度来看,总有一块石头会被隐藏!</h3>  <h3>这是时晷,富有寓意和创意!</h3>  <h3>醍醐寺:创建于公元9世纪,整座寺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寺院分为上醍醐、下醍醐、三宝院三个区域!而且这里也是可以看夜景灯光的,这点我们后续的项目中要充分考虑夜游,尤其是文旅运营类项目,夜游是一个不错的创营收点。此院长是丰臣秀吉最喜爱的红叶观赏点,通过昨天的高台寺,今天的醍醐寺,都是和丰臣秀吉相关,车上据林老师讲课,丰臣秀吉出身农村,本是足轻,后在诸田氏家族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的实质接班人,后统一日本。这么多寺庙园林都和他相关,说明他有思想,有创作的主张!而且龙安寺和醍醐寺最经典的庭院都在方丈院,结合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余杭径山寺方丈院,瞬间感觉压力好大,我们需要花时间在这个项目上,至少要有思想,要有创意!同时感觉这次来对了日本。</h3>  <h3>醍醐寺三宝院庭园是丰臣秀吉与寺院主持义演准后合作建造的庭园,园林为书院造庭园,即把池泉园林书院结合,大量布置景石的庭园。园中有一池三岛,有石桥、木桥和石桥,有泷口石组,置石达700余个,个个巨大无比,石名有守护石、藤户石等,池北为书院,书院前有观景平台,曲折进退,面对池边景石和桥梁。<br></h3>  <h3>三宝院的地形均是抬高的,也就是下面是离地几十公分的架空层,整个建筑均为木结构,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没有大型机械,没有目前的工艺技术,只是依靠隼卯结构,建立起如此高大体量建筑,实属罕见!整个院子以枯山水和苔藓园组成,看得出来,庭院里面的松树、景石均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呈现出古朴精致的气质!至于庭院的造园手法,如框景、借景等,地形起伏的变化,植物四季季相色彩的更替等</h3>  <h3>下醍醐寺:终于在这里看到了红叶,那鲜红的池边的红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显得尤其艳丽!</h3>  <h3>仔细观察了一下,造园者在最初创意时,沿着水边布置了一圈红叶,当然并非密植,或三三两两,或间隔空间,留出最佳空白位置让游人欣赏湖面与红叶,背景都是常绿松类!最后一张照片,在桥的两侧,分别配置红色和绿色枫树,以此对比,通过对比,反而凸显了红叶的红!</h3>  <h3>五重塔:承平六年(936年)动工建造,天历五年(951年)竣工,距今已经超过一千年了,是京都最古老的建筑。五重塔面阔均为三间,柱头铺作均为双抄单昂六铺作。五重塔各层面阔逐渐缩小,比例接近10:9:8:7:6,收分比例和谐优美。各层屋顶出檐深远,第一层两头出檐约为面阔的1.2倍、柱高的1.3倍,顶层更甚!五重塔高约38米(一说36米),塔刹约12.4米,占塔的三分之一,比国内的塔刹比例都高(苏州罗汉院双塔塔刹约占塔高四分之一)。这也是日本木塔的一大特点。我站在塔前,显得如此渺小!</h3>  <h3>这是边上一个寺院,内有美术展览,时间不够未进入室内欣赏!寺院里有数棵大樱花,看到这个落叶的樱花的枝干骨架,不难想象春天此树开花是怎么一个盛况了!挺期待来年春天!</h3>  <h3>下午,听取了日本植芳造园董事长、日本造园学会评议员,东京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井上刚宏先生的一堂景观课程。井上先生是一位景观实操专家,一手包办设计、预算造价、施工指导、运营及围保指导等一系列工作,而且井上先生建议所有工程的各个节点与建设单位的对接都由一个人进行,这样做的优点是口径统一,信息归口,而且处理问题及时。但是这样的做法只限于一个项目,如果同时开展多个项目,那就肯定顾此失彼了!  目前针对我们公司的现状,这种模式不可取。</h3>  <h3>井上先生引用多个案例、图文并茂的阐释项目如何由立意到施工的过程!今天授课的梅小路公园朱雀之庭,就是由井上先生一手完成,历时一年半!整个庭院的面积并不大,但是它的好差处理的很好,正门口的标高最高,需要多级台阶完成,两侧有两股水流梯段流下!这种手法后续我们的项目中可以应用,尤其是运营类项目,先让游人上至制高点,然后再迂回而下!  </h3>  <h3>整个建筑位于水边,建筑体量很大,房子高度目测将近10米,是个L形建筑,总长度大概有70米左右,如此体量建筑直接临水,井上先生在此建筑的每个转角均种植了枫树,一来水边种植枫树,在红叶季节有不俗效果,二来自然式生长的枫树将建筑掩映,建筑如同在丛林中一般!如此一来,建筑与庭院的关系显得融合!而且它的水池是一公分的镜面叠水,这对标高的水平控制尤为重要!</h3>  <h3>这是这个园子的园丁感觉到了我们在观察庭院景观,他特意走过来陶出手机,非常自豪的告诉我们,对面水边那棵孤植红叶树的灯光夜景,瞬间,我想起了陈总讲过的,公司某个项目案例,也是水边,也是要求种植一棵孤植彩叶树种,原来中日造园的艺术手法是想通的,艺术没有国界之分,而文化是有国界之分的!  再看那个园丁,他如此自豪,这个项目是政府投资的,从他的表情不难看出,他是把这个庭院当作作品来做,一个人只要爱上兴趣,就会自然而然的深入学习!</h3>  <h3>最后还是衍生品店,相比而言,今天的店里多了文化用品的出售!多了餐饮服务!可以想象得到,某个午后,逛完庭院,静静的坐在店里,喝一杯咖啡,享受阳光的明媚!也许这就是生活!</h3>  <h3>日本的套餐挺好吃,荤素搭配,餐餐必有鱼和豆制品!但是口味偏咸!米饭🍚挺好吃,据说昨晚我们团队出去吃饭,某几位一连吃了17碗米饭,米饭不便宜,要150日元一碗!日本人民很热情,拍照问路等毫无违和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