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砚台是古代文房四宝中非常重要的用具之一,全国很多省份都盛产能做砚台的石料。山西省境内虽然山多,有太行山,中条山等大山脉,也有黄河,汾河等大河流,但是能用来做砚台的石料石材并不多。但在山西省北部的五台山虽不雄伟高大,但盛产能做砚台的石料。</h3> <h3> 五台山砚简称台砚,又称段砚,因取石料于文山,又名文山石砚。因产自山西五台山而得名。由于对生产砚石山脉名称叫法不同和行政区划的变动,台砚又有段砚、凤砚和崞砚等不同的名称。但由于五台山的名声大,使 台砚之称留传下来,而别的名称则被人们忘却。</h3><div><br></div><div><br></div> <h3> 五台山采石始于隋唐。石料有黑、绿、红、紫四种。黑石如漆,绿石如叶,红石如火,紫石如肝。不论何色,都很均匀洁净,雅致美观。据传,台砚生产开始于明代初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h3> <h3> 明代以来,五台古砚中有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甚至是奇形怪状的。解放后五台山的砚雕工匠们以浮雕、半起胎、立体等雕刻技艺,使台砚石的天然文彩得到充分表现,加之精细的仿古雕刻,使台砚成为造形美观,富有民族特色的名贵艺术品,在国内外久享盛名。</h3> <h3> 这方砚台是解放后五台山的砚工雕刻的正方形紫石砚台。纹饰雕刻了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台砚中的紫石质地细腻不滑,叩之无声,性凉如冰;用之发墨快,水墨交融,浓淡相宜,挥毫益墨,得心应手,向为文人学士书家所倾爱。</h3><h3> 五台山石砚做砚历史不算太长,名气也没有四大明砚那么响亮,雕刻的纹饰以及雕刻水平也没有端砚那么精美。但是它对山西的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文化繁荣的曙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