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梁啦!

杨增福

<h3>在新农村建设中,牛家港口一组班子领导高瞻远瞩,在建设现代建筑的同时,群策群力,力排众议,多方筹措资金,把具有代表性和保存相对较好的牛氏老宅整体搬迁重建!留住记忆,留住乡愁,让牛氏家族后裔有个念想!为他们点赞!!</h3> <h3>牛家港口牛氏老宅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即公元1844年),至今已174年历史。</h3> <h3>  一进院大门为青石须弥座,有天井一个,倒八尺一间,两边有厢房各两间,楼梯两把,共20棵柱子。二进院大门为青砖须弥座,有倒八尺一间,有六扇门,平时关闭,从两边进出,有大事时才开启,正堂为堂屋,两边各有房两间,楼梯两跑,天井两边有厢房共四间,共34棵柱子;前后两道门,共有6棵门柱;总共60棵柱子,寓意相当吉利!整个建筑面积332平方米,高为一仗八六(大约为6.81米)。</h3> <h3>为通海典型的一颗印式明清土木建筑,四合院共有两天个天井。</h3> <h3>雕刻精美的花坊</h3> <h3>精美的柱基石,通海人叫做灯笼石。</h3> <h3>拴马石</h3> <h3>老宅剖面图</h3> <h3>一进院大门为青石须弥座</h3> <h3>二进院大门为青砖须弥座</h3> <h3> 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今天(11月19日)终于迎来了“上梁礼”!通海人又叫拉梁!</h3> <h3>祭祀</h3> <h3>准备好了!</h3> <h3>2018年11月19日(农历戊戌年冬月十二日),中午12点48分,吉时已到,点燃拉梁的炮竹,拉梁仪式正式开始!</h3> <h3>拉梁鸡🐔</h3> <h3>很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币!值得收藏!</h3> <h3></h3><h3> 据史料记载,我国建房举行上梁仪式始于魏晋,至明清时已普及于全国各地。</h3><h3>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凡事都讲究礼仪。建房作为生产生活的一件大事,各种仪式当然必不可少,建房中的礼仪其实是一种祈福仪式。</h3><h3> 其中“上梁”被人们视为建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梁是建筑中架在立柱上面的横跨构件,是上架木构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民间认为,上梁是否顺利,不仅关系到房屋的结构是否牢固,还关系到居住者今后是否兴旺发达。 过去农村有句俗语:“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可见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每逢“上梁”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整个上梁仪式可以说都是围绕“正梁”进行的。在上梁之前,首先要精心选梁和制梁。梁木制作完成之后,主人便选定吉日良辰上梁。按传统习俗,上梁这一天不能和房主一家任何一个人相冲,否则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其他人的生肖如果与上梁的时辰相冲、相克,也要回避。尽管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但上梁仪式都十分隆重,整个过程可分为“祭梁、上梁、接包、抛梁、待匠”等几个程序。上梁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人们将贴上红纸或红绸的正梁抬进新屋堂前,在供桌上摆上猪、鱼、鸡、鹅、蛋、豆腐、香烛等祭品,由泥瓦匠、木匠等边说好话边敬酒。 祭梁结束后,便由匠人把正梁抬上屋顶,或用绳子将正梁拉上去。抬梁或拉梁的时候,鞭炮齐鸣,上梁师傅要唱上梁歌,高喊“上啊!大吉大利!”。在正梁中间包有上一块红布,里面装有银元或银扁担,还有红枣、花生、米、麦、万年青等的红布袋,寓意“福、禄、寿、喜,万古长青。” 此后,匠人边说吉利话,边将米饭做的染成红色的葫芦先抛给掌尺墨的大师傅,接着抛给主人,大师傅和主人用双手捧起的箩筐按住,这个程序称为“接福”,寓意接住财宝和福气。<br></h3> <h3>上梁仪式最热闹的程序是“抛梁”。当主人“接福”后,匠人便将糖果、花生、饼干、玉米花、硬币、“金元宝”等从梁上抛向四周,让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人越多主人越高兴,此举称为“抛梁”,意为“财源滚滚来”。</h3> <h3>各种接福的工具!</h3> <h3>抛梁”时,匠人还要说吉利话,他们常说:“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h3> <h3>福(葫)从天降</h3> <h3>男女老幼齐上阵!这么热闹的阵式已二十多年不见了!</h3> <h3>参与今天活动的三十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们又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h3> <h3>分食传统的玉米花</h3> <h3>三十岁以下的小年轻人和小孩,许多是第一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熏陶。</h3> <h3>满载而归</h3> <h3> 抛梁结束后,众人退出新屋,让太阳晒一下屋梁,这叫做“晒梁”。 </h3> <h3>分食蒸糕,寓意为步步高升。</h3> <h3> 最后,主人设宴款待匠人、帮工和亲朋好友,整个上梁仪式结束。</h3> <h3>原来老宅的牛姓住户合影留念!</h3> <h3>来自昆明等地的云南省牛氏宗族协会领导与组、族领导合影留念!</h3> <h3>通海拉梁必需有的运鹤、金银元宝!</h3> <h3>拉粱用的公鸡!</h3> <h3>村中比较高寿的几位老者也来庆贺老宅的重生!</h3> <h3>老宅重建后的第一次聚歺</h3> <h3>勤劳能干的位位美女,辛苦了!多请叠!</h3> <h3>老宅重建的施工队老总一一国伟,辛苦了!</h3> <h3>古建筑传人!</h3> <h3>施工队众师傅!</h3> <h3>牛家港口新农村建设施工队施总!</h3> <h3>牛氏老宅原主人一家座在最正中就歺</h3> <h3>老宅堂屋全景</h3> <h3>老宅夜景,别有一番风味!</h3> <h3>祝愿牛氏老宅早日完工,并像天上的月亮🌙一样静静的成为经典和永恒!祝愿牛氏家族繁荣昌盛!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和文化,真正的做到文化自信!民族自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