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工程“杜伟强校长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许昌实验小学举行

小派

<h3> <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010101"> 11月18日上午,许昌实验小学多功能厅内暖意融融,由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河南省教育厅、许昌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论坛暨“杜伟强校长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相关部门领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领航班二期学员代表、国家、省、市新闻媒体、许昌市各县区骨干校长等2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font></h3> <h3> 上午9时许,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郭垒,国家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鲍传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河南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丁建志、许昌市教育局局长杨钧安共同为“杜伟强校长工作室”揭牌。</h3> <h3> 揭牌仪式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做了题为《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报告。郭华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是路径,多样化的教学是方式。教师是教学的第一关键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她把没有教师的“教”,只有学生的“学”,叫“自学”;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学”,戏称为“自嗨”。如果没有引发学生的“学”,“教”就没有存在的依据。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向前或向后延展的活动。课堂上可能因教师的乏味而出现“在场的缺席”,也会因为上一节课教师的精彩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持续,出现“不在场的在场”。</h3> <h3> </h3><h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鲍传友教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人的发展和中美、中芬教学因素对比等诸多方面做了阐述。鲍教授指出课堂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往、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同时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三种方式:独学、群学和辩学。鲍教授所提到的这三种学习方式与许昌实验小学“主体多元•合作探究”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不谋而合,让与会者深受启发。</h3> <h3> “杜伟强校长工作室”成员,许昌实验小学铁西校区执行校长尹赛丽以“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为题介绍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许昌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吴正宪工作室成员樊沛锋向与会代表展示了一节有活力,有温度,真实的数学课------《生活中的数学》。 </h3> <h3> 下午的论坛活动由杜伟强校长主持。</h3><h3>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校长宋盈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孩子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教育要指向未来,着眼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而未来首先体现在当下的生活中。</h3><h3>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校长彭娅则讲述了学校从“九五”到“十三五”,他们转变教的观念,革新学的方式,从中寻求最佳的绩效;关注人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历程。</h3> <h3> </h3> <h3></h3><h3>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余卫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制定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案,由中青年教师进行国家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青年教师则负责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充分发挥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各自的优势。</h3><h3> 河南投资集团教育总监、教育部领航班一期学员孙广杰指出“教育改革就要敢于直面教育问题”。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和西方教育差别在哪里?当西方教学“用世界作教材教学生”时,我们是不是还在“把教材当世界教学生”?他认为中国当下的课堂最大的问题是:事实与宣传背离、理念与行为形成悖论等等。他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都有着现实意义,足以引起每个教育人的警觉。</h3> <h3>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郭垒教授做了《校长国培项目的设计理念与教育家型校长的专业发展》的报告。他提出“教育家型”校长要修炼内在品质和外显要素,内在品质包括专业精神、家国情怀及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外显要素包括立功、立言、立德。还指出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吸收一批中青年校长加入工作室,形成学习共同体,引领区域乃至全国教育发展,由此助力领航班学员在引领中成长为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校长。</h3><h3> 活动间隙,许昌实验小学“小荷艺术团”的团员为与会代表献上童声合唱、钢琴独奏;与会人员参观了校园。</h3>

校长

教师

学生

教育

素养

工作室

杜伟强

教学

许昌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