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 数学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分析及总结

小书童

<h3>“我孩子数学考了多少分?”,“郭老师,啥时候出成绩”……唉呀,家长的心啊,可以理解。等待成绩的心情是忐忑的,也是焦虑的。😇😇😇真心话,我更担心自己没有教好,辜负了领导的信任!</h3><h3>言归正传,测试题的目的就是反馈近期所学,精准定位,查找短板,找出应对措施,以期迎头赶超!</h3><h3><br></h3><h3>试题分析:</h3><h3>试卷内容基本覆盖两个月来所学数学全部知识,重点也比较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区分度;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h3><h3><br></h3><h3>比较集中的问题有:</h3><h3>一、部分孩子跟不上教师读题速度,主观上审题不清。如下面两位同学,存在漏题。事实上,这不是家长心中所谓的“粗心”,而是答试卷时,孩子的眼睛与读题教师的速度不同步,要么提前,要么滞后导致的。</h3><h3><br></h3><h3>解决办法:停下笔,右手食指,指题,跟上教师读题。避免左手指题(应付老师),右手拿笔(以自己为中心)作答。</h3> <h3>又如,第5题,排一排。虽然题目没有明确说明,按照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队,但是那“>”还是很明显的,全班3个,还是从小到大排队。好伤心,审题,审题,审题,审题,审题(重要的事情,说五遍)</h3> <h3>又如,数一数,数了3只鸟,我看呢,真是“数一数,数到外婆桥了”。来,伸出手掌👏👏👏这种同学,是一定要得到“表扬”的。</h3> <h3>二、计算能力薄弱</h3><h3>“运算能力”是《课程标准》十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我经常和孩子说,允许你们“不会列算式”(毕竟,一年级小朋友思维能力跟不上,但这可以慢慢训练),但不允许“列对式子算错数”。原因很简单,计算谁也帮不了你😂😂</h3><h3>解决办法:每天定时定量坚持计算,风雨无阻。建议:1分钟10~15道。</h3> <h3>又如,知识点:9的分与合。一个个鲜红的“×”,真是太扎眼了,也不好玩儿。</h3> <h3>三、画图能力欠缺,除了和“比多少”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别外,更多的手、眼、脑不协调,眼里看的画错了,画对的时候又写错了。</h3><h3><br></h3><h3>“符号意识”也是《课程标准》十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要建立起:</h3><h3>①文字:</h3><h3> ○比★多两个</h3><h3>②图形:</h3><h3> ★ ★ ★ ★ </h3><h3> ○ ○ ○ ○ ○ ○ </h3><h3>③符号:</h3><h3> 6>4 或者 4<6</h3><h3>对应的联系,体会“符号简洁之美”。</h3> <h3>又如,同样触目惊心。不知道:“谁和谁比”。这点,我得自我批评,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错得最多的一类题目。</h3><h3><br></h3><h3>解决办法:</h3><h3>多画,多说,多比。按照文字、图形与符号三者对应,多思考。重点还是,理解!!!</h3> <h3>四、基础概念掌握不牢固。<br></h3><h3>如图,压根不理解“一图四式”是啥东东。</h3> <h3>不能用“数学家的眼光来说三句话”,也就是看又如,最伤心的是看不懂图,这点是非得训练不可。</h3><h3>当然,此题和试题出的模糊,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能全怪孩子。</h3><h3>解决办法:</h3><h3>(1)看图,说三句话,多说;</h3><h3>(2)看算式,讲故事,多讲。</h3><h3>比如:看到4+6=10,可以讲“妈妈给我买了4个苹果,又买了6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h3> <h3><br></h3><h3>五、超出所学知识,纯靠生活经验<br></h3><h3>根据孩子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低年级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体系,是先学习立体图形(因为我们就生活在三位世界里,离孩子最近),然后再学习平面几何(当然包括长方形)。</h3><h3>所以,长方体是长方形,对于孩子来说,有不小的难度。</h3><h3>一定要体谅,体谅孩子哈😔</h3> <h3>2018年11月19日</h3>

审题

孩子

解决办法

读题

数学

试题

所学

课程标准

算式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