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i>配乐歌曲</i></b>/《同学情永远在心间》 </h3><h3> <b><i>歌曲演唱</i></b>/叶竹儿</h3><h3> <b>广汉县城关二小</b><b>73级(一)班纪念毕业45周年同学聚会</b></h3><h3> <b>聚会时间/</b>2018年11月20日</h3><h3> <b>聚会地点</b>/广汉源味农家乐</h3><h3> </h3><h3> <b>筹备组成员</b>:</h3><h3> <b>组长</b>:陈玉娟 </h3><h3> <b>组员</b>:魏黎、李祥发、胡光明</h3><h3> <b>摄影、视频</b>/刘永、陶礼曼、李祥发、胡光明</h3><h3> <b> 照片提供</b>/全体同学</h3><h3> <b>撰稿 编辑</b>/李祥发</h3><h3> <b></b></h3><h3> 除注明外,部分文字源于网络</h3><h3> <b></b></h3><h3><br></h3><h3><br></h3><h3> </h3><h3> 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初冬,天气开始寒冷。原广汉县城关二小73级初中(一)班的同学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聚会在广汉源味农家乐,参加纪念毕业45周年同学会。</h3><h3><br></h3><h3><b> 《题记》</b></h3><h3><b><i>人生百年,花甲几何?</i></b></h3><h3><b><i>老旧照片,引人思索。</i></b></h3><h3><b><i>母校二小,如映眼幕。</i></b></h3><h3><b>青砖院墙,木门大锁。</b></h3><h3><b>庭院深深,古树壮硕。</b></h3><h3><b>假山鱼池,海棠红果。</b></h3><h3><b>桂花飘香,桐花蓝朵。</b></h3><h3><b>桉树吊钟,木椅课桌。</b></h3><h3><b><i>回忆当年,年少青涩。</i></b></h3><h3><b><i>家多贫寒,姊妹几个。</i></b></h3><h3><b><i>男孩女孩,蓝灰衣着。</i></b></h3><h3><b><i>书包缝制,五颜六色。</i></b></h3><h3><b><i>胸挂钥匙,几个同学。</i></b></h3><h3><b><i>课间煮饭,小孩必做。</i></b></h3><h3><b><i>学样板戏,唱语录歌。</i></b></h3><h3><b><i>工基农基,主要功课。</i></b></h3><h3><b><i>松林学军,万福农作。</i></b></h3><h3><b><i>农机一厂,学工干活。</i></b></h3><h3><b><i>政治挂帅,工宣把舵。</i></b></h3><h3><b><i>上课起立,齐呼万岁。</i></b></h3><h3><b><i>红色宝书,小手中握。</i></b></h3><h3><b><i>斗私批修,革命工作。</i></b></h3><h3><b><i>挖防空洞,看批斗会。</i></b></h3><h3><b><i>莫名其妙,跟风做作。</i></b></h3><h3><b><i>真正有用,语数体育。</i></b></h3><h3><b><i>遣词造句,古典文学。</i></b></h3><h3><b><i>勾股定理,平面三角。</i></b></h3><h3><b><i>操场争锋,投篮动作。</i></b></h3><h3><b><i>秋千爬杆,乒乓台桌。</i></b></h3><h3><b><i>礼堂跳舞,笑语欢歌。</i></b></h3><h3><b><i>简单少年,简单快乐。</i></b></h3><h3><b><i>同窗九载,情深同学!</i></b></h3><h3><b><i>悠悠岁月,多半蹉跎。</i></b></h3><h3><b><i>四十五年,弹指而过。</i></b></h3><h3><b><i>步入社会,肩挑生活。</i></b></h3><h3><b><i>酸甜苦辣,均品尝过。</i></b></h3><h3><b><i>班级聚会,二十周年。</i></b></h3><h3><b><i>昌平赞助,首次汇合。</i></b></h3><h3><b><i>金雁湖畔,二届聚首。</i></b></h3><h3><b><i>游园茶话,师生同乐。</i></b></h3><h3><b><i>四十五年,今再吆喝。</i></b></h3><h3><b><i>难得齐欢,把酒高歌。</i></b></h3><h3><b><i>白发皓首,精神振作。</i></b></h3><h3><b><i>活出精彩, 鞭策自我。</i></b></h3><h3><b><i>夕阳老年,互道珍重。</i></b></h3><h3><b><i>身体保健,注意选择。</i></b></h3><h3><b><i>粗茶淡饭,起居规律。</i></b></h3><h3><b><i>简单易行,散步唱歌。</i></b></h3><h3><b><i>健康长寿,祝福同学。</i></b></h3><h3><b><i>笑口常开,舒心快乐!</i></b></h3><h3><b><i><br></i></b></h3><h3> 李祥发作于广汉</h3><h3> 2018.11.22.</h3> <h3> <b>四十五年前的毕业照弥足珍贵</b></h3> <h3> <b>第一篇</b></h3><h3><b> 本届及前两届班级同学会集体照</b></h3><h3> 第一届班级同学会在广汉图书馆进行(1993年)。感谢王昌平同学为这次同学会提供了全额赞助。<br></h3><h3> (上图)全班到会同学集体照)</h3><h3> (下图)全班同学给敬爱的班主任贺咏裳老师送挂画表示祝福</h3> <h3> 第二届班级同学会(2003年)在广汉金雁公园举行 </h3><h3> (上图)全班到会同学集体照)</h3><h3> 2017年城关二小73初中年级同学大聚会在广汉花果新村举行。</h3><h3> (下图)我班到会同学合影照)</h3> <h3> 第三届班级同学会(2018年11月20日)在广汉源味农家乐举行。</h3><h3> (下图为到会同学集体照)</h3> <h3> 正襟危坐的老小伙子们仍然有点帅</h3> <h3> 资深美女们穿出五彩缤纷样</h3> <h3> <b>第二篇</b></h3><h3><b> 黑白老照片,回忆青春</b></h3> <h3> 这是我们这辈人多么熟悉的场景啊!</h3> <h3> <b>第三篇</b></h3><h3><b> 图说本届同学会</b></h3><h3><br></h3> <h3> <b>视频(1)</b></h3><h3> 陈班长主持聚会并发言,回味芳华,感慨青春!</h3> <h3> <b>视频(2)</b></h3><h3> 刘力同学感叹岁月悠悠,丰旭同学感动同学情深!</h3> <h3> <b>视频(3)</b></h3><h3> 杨思远用专业歌喉,激情演唱《鸿雁》,唱得群情激动!</h3> <h3> 同学们,酒杯举起来,友谊酒喝起来!</h3> <h3> </h3> <h3> 例行照相、联谊、棋牌活动,晚餐后,聚会活动结束。这是快乐的一天,让我们记住今天!</h3><h3> 祝大家健康、长寿、快乐、开心!</h3><h3><br></h3><h3> <b>期待下次同学们再次相会!</b></h3><h3><b><br></b></h3><h3><b> 第四篇</b></h3><h3><b> 班上几个文体积极分子同学的人生轨迹</b><br></h3><h3> 我们班高隆光、杨思远、邓一梅、邓冰,从小爱好文体活动并一直坚持,结果,前三位把爱好做成了终身职业,邓冰现在也成了广州京剧票友,取得不俗成绩。</h3><h3> 可见,从小培养爱好且坚持很重要。</h3><h3><br></h3><h3> 杨思远同学,从小喜爱唱歌,加之颜值担当,容易受到夸奖。扮演《红灯记》中李玉和,手提红灯,进了省舞蹈学校学习声乐,分进部队文工团,本科学习后,成为军旅歌手,晋级领导,直至退休,为部队文化建设尽了力。</h3><h3> 杨思远同学把从小爱好做成了终身职业,并一直受益于此。<br></h3> <h3> <b>高隆光</b>同学从小执着热爱体育,毕业于成都体院,留校任教,留美,博士。现全家旅居美国,夫人杜同学在联合国新闻处供职。高隆光同学是把对体育的兴趣做成了专业及职业,是依靠坚持与毅力完成留学梦并学有所成的典型代表。</h3> <h3> <b>邓一梅</b>同学出身书画世家,从小喜好画画,结果把爱好做成了终身职业,成为专业画家,在业界享有一定知名度。</h3> <h3> <b>邓冰</b>同学从小喜爱文艺,喜欢琴棋书画,保持了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多年的习惯,形成了如今着装得体,举止大方,仪态优雅,成为追求生活质量的人。</h3><h3> 邓冰退休后,师从名师学习京剧艺术,成了广州的京剧票友,其唱腔圆润,手势专业,主持从容不迫。</h3><h3> 追求艺术,大器晚成。邓冰同学是把爱好做成了老年追求的准艺术家,成为我们班的优雅一姐。</h3> <h3> <b>谢芳萍</b>同学身材高挑,从小喜欢唱歌跳舞,一直活跃在宣传队。得益于文艺活动的喜爱,退休后,成为文艺达人、旅游达人,老年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活泼健康,善于退休养身,是同学的榜样。</h3> <h3><b> 除了前面的几个外,王昌平同学也是我们班草根创业的佼佼者。</b></h3><h3> <b>王昌平</b>同学家在农村,八十年代白手起家,从泥工干起,带过维修队,成立建筑队,搞修建、装修、房地产,到现在有了自己的运业公司。他几十年来,稳扎稳打,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是改革开放中我们班同学勤劳致富的典型。</h3><h3> 王昌平同学热心公益,赞助了我们班首届同学会,大家都感谢他。</h3> <h3> 魏黎同学尊重长辈,是出了名的孝子。他心地善良,为人耿直,热心公益,为聚会奔走呐喊,促成了本届同学会的圆满完成。</h3> <h3> 李菊青同学在城关二小上学一年半,后来在教育部门工作,直到光荣退休。</h3><h3> 她知恩图报,在广汉县城关二小读书一年半,用14年的辛勤耕耘来回报母校;</h3><h3> 在广六中实习3个月。结果回报六中九年整!</h3><h3> 她心地善良,热心公益,两次组织同学聚会,是我们班同学聚会的红管家!</h3><h3><br></h3> 生活启示录 <h3><b> </b>通过以上几个同学事例可以看出:</h3><h3><b> 从小培养起个人爱好并一直坚持,更容易活出精彩人生!</b></h3><h3> 我过去曾错误地认为爱好文体的人,总爱抛头露面,显摆自己,有点假洋盘,不值一学。</h3><h3> 现在来看,至少人家获益有三:</h3><h3> 1.有喜好必有追求,培养、锻炼了情操;</h3><h3> 2.有利于练胆,为人处世变得落落大方;</h3><h3> 3.通过展示个人才艺,更容易被人发现,为人所认识接受,从而获得知名度与好人缘。</h3><h3> 现在看来,<b>爱好文体其实是容易获得事半功倍效果、是不可多得的个人成长捷径。</b></h3><h3> 其实,这是好多人如果加以努力,应该可以做好的,包括我自己。</h3><h3> 总结于此,虽然明白已晚。此条生活秘诀,仅授看官。</h3><h3><b><br></b></h3><h3><b></b><b> 推荐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方法:学习唱歌</b></h3><h3> 以前,由于生性腼腆,我偶尔哼哼,很少唱歌,没有学过唱歌,也没有想过要唱歌,更没有在广庭大众跟前唱过歌。其实我唱歌就是个零基础!</h3><h3> 今年(2018年)5月2号,偶然在广汉老年大学听陈建军老师讲课,上课时,谈到唱歌有十大好处,可以延年益寿,好处是增加肺活量、促进内脏运动等,功效相当于练软气功,并以老歌唱家李光羲等长寿为例。这句话我听进去了,提起了唱歌兴趣,今年5月2日就算听了第一堂声乐课!</h3><h3> 老年大学平时不练,每周只上一节课。</h3><h3>今年9月19日,我平生第一次硬着头皮和乐唱歌。学唱《天边》,着实紧张,歌词不熟,比着歌单唱,还是唱得有些糊涂!好在没太跑调,没遭乐师们踢出去。</h3><h3> 哈哈!老了老了,却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文体积极分子队伍,开始学着厚脸皮抛头露面唱歌,还要学着跟乐队配合着唱,真有意思!</h3><h3> 后来大胆唱了,有人认为可飙准男中音,现自感歌唱水平有所提高,自卑感开始消除,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学唱歌的。</h3><h3> 我认为,唱歌有这样几个层次:</h3><h3> 1.敢唱歌,起步阶段;</h3><h3> 2.唱得像,初步阶段;</h3><h3> 3.唱得好,中级阶段;</h3><h3> 4.唱出味道,高级阶段;</h3><h3> 5.唱出自己风格,顶级阶段。</h3><h3> 我自己现在不过还在起步阶段,争取最终能到第三阶段,就可以了。</h3><h3> <b><i>人有时就是这样,一开始,你还不知道自己能干啥,等你做了,你发觉自己其实也可以做的。</i></b></h3><h3> 老有所乐,唱歌简单易行,听说是老年健身首选项目,有益于身体健康。</h3><h3> <b>为了自己的健康,同学们,让我们学习唱歌吧!</b></h3> <h3> <b>视频4</b>(源自网络)</h3><h3> 健康快乐的96岁唱歌老寿星</h3> <h3><b> 《唱歌真的能长寿》</b></h3><h3> (来源/歌唱助手 2018.12.14.)</h3><h3> 歌唱能养生吗?养生包括四个方面:</h3><h3> <b>一是健康,</b></h3><h3><b> 二是快乐,</b></h3><h3><b> 三是祛病,</b></h3><h3><b> 四是长寿。</b></h3><h3> 歌唱能让人快乐,快乐的人多健康,这和养生沾点边,但歌唱能祛病,能让人长寿吗?</h3><h3>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男中音歌唱家田玉斌跟我说过,上海复旦大学一家附属医院做过一项研究,找了两组同龄老年人,一组像平常人一样生活,一组是老年合唱团成员,进行各种生化指标比对,结果是老年合唱团成员的身体状况大大优于没有参加合唱、不唱歌的人。田玉斌说,现在他们正在研究歌唱为什么能有这么奇妙的养生功能。</h3><h3> 我查了一些专业的歌唱前辈,看看他们的寿命有多长。</h3><h3> 赵元任,语言学、哲学、物理学、数学家、作曲家,一般人只知道他写了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却不一定知道他也擅唱歌。早年在美国还唱过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还是合唱团的指挥。他唱歌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他活了90岁(1892年11月3日生,1982年2月24日逝)。</h3><h3> 赵梅伯,歌唱界的前辈,活了90多岁。</h3><h3> 喻宜萱,女高音歌唱家,活了97岁。</h3><h3> 郎毓秀,女高音歌唱家,活了96岁。</h3><h3> 蒋英,女高音歌唱家,钱学森夫人,活了90岁。</h3><h3> 周小燕,音乐教育家,(生卒年:1917年8月17日-2016年3月4日)活了99岁。</h3><h3> 马革顺,合唱指挥家,活了101岁。</h3><h3> 比马革顺小10岁的严良堃(生于1923年12月28日)现在95岁,仍能上台指挥。</h3><h3> 楼乾贵,男高音歌唱家(生于1923年10月18日),年过90还在唱,不过不上台表演了。</h3><h3> 女高音歌唱家王昆(生于1925年4月15日)93岁,还能上台演唱,还当老师带学生。</h3><h3> 女高时歌唱家郭淑珍(生于1927年6月1日)87岁时,仍在教学第一线,嗓音仍如少女般清脆。谁让她生的日子好,儿童节保持儿童声。</h3><h3> 男高音歌唱家李光曦(生于1929年12月15日),近90岁了,现在电视综艺节目中还能唱。</h3><h3> 郭兰英(生于1930年6月15日)89岁, 男高音歌唱家郭颂(生于1931年10月12日)87岁,</h3><h3> 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生于1932年1月24日)86岁,还能在舞台上唱。</h3><h3> 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生于1935年6月4日)79岁,还能在北京音乐厅的舞台上开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连续唱十多首歌。</h3><h3> 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生于1935年7月4日)83岁,</h3><h3> 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生于1935年10月30日)85岁,</h3><h3> 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生于1937年2月5日)81岁,</h3><h3> 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生于1937年8月1日)81岁,</h3><h3> 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生于1940年3月23日)78岁,</h3><h3> 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77岁,这些七零后的歌唱家还是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赶上节日、纪念日还要赶场呢!</h3><h3> 我问过周小燕:“为什么您能健康长寿?连80岁后大腿骨折都能很快恢复?”(一般这把年纪的人遇到这样的骨折有可能永远瘫床上,甚至会要了命。)周小燕说:“我每天唱歌,不唱教学生也要示范、练声,这就等于是练气功了。中国古代不就有练气功长寿的人吗?”</h3><h3> 周小燕将意大利美声唱法和中国古代气功相联系还真不是硬接。</h3><h3> 我是研究中国古文字的,我创了一个学说,叫“汉字基因学”,其核心理论就是每个古老的汉字都承载着字前史先民的智慧。</h3><h3> 比如“永”字,甲骨文是流水的形,“永”加一个“口”是“咏”,表达歌唱,且歌唱似水长流。“永”加“肉”(月)成“脉”,“脉”是人身体里流动的水,如血管里的血液,经络、中枢等,都可以看成是“永”。“咏”和“脉”都有“永”,这意味着“咏”和“脉”有一种内在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你歌咏,必然会促进你脉络的正常循环。举个表面我们能看得见的现象:歌咏的人,除了身体发热外,脸、颈还会红,有的眼睛变得水汪汪的。脉络循环正常的人,内分泌一定正常,免疫系统也是强大的,这样的人当然健康长寿了。</h3><h3> <b>同学们,还等什么,赶紧唱歌吧!从明天开始,不,从现在就开始!</b></h3> <h3> <b>视频(5)</b></h3><h3> 《一支难忘的歌》,难忘的岁月,难忘的歌!</h3> <h3><b> </b></h3><h3><b> 毕业后45年历史对比照</b><br></h3><h3><b> </b> 都希望时光不老,又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就直视一下我们自己脸上的岁月痕迹吧!</h3> <h3> <b>岁月可以带走我们的青春,</b></h3><h3><b> 带不走同学之间的思念;</b></h3><h3><b> 生活可以改变我们的模样,</b></h3><h3><b> 改变不了同学间的友谊!</b></h3> <h3> 本届同学会的发起函及行程安排</h3> <h3> 本届同学聚会活动相关</h3> <h3> 当年同学,今日群友</h3> <h3> <b>本次聚会纪念卡</b></h3><h3> 为使大家对这次毕业45周年纪念聚会留下难忘印象,我设计了这张纪念卡,每人一张,便于保存。</h3><h3> 纪念卡的四层含义:</h3><h3> 1.翻拍珍贵毕业照 ,有助于回忆毕业当年同学印象,弥补遗失; </h3><h3> 2.将本人40多年前后年青涩老照片与现在大头照并列,形成强烈对比,反映了时间老人在每个人刻下的岁月痕迹及个人成长变化;</h3><h3> 3.本人签名、个人照片,留下印记;</h3><h3> 4.本次聚会字样、感言,显示时间及意义。</h3> <h3><b> 第五篇</b><br></h3><h3><b> 近年来同学们农家乐聚会、</b><b>结伴游美照</b></h3> <h3> </h3> <h3> 游览街子古镇(2018)</h3> <h3> <b>第六篇 往年聚会同学合影照</b></h3> <h3> </h3> <h3> 芳华年代</h3> <h3> 花园里花朵真鲜艳!</h3> <h3> 怀念活泼开朗、温柔善良、待人真诚的秦一同学</h3> <h3> <b>第</b><b>七篇 历史回顾</b></h3><h3><b> 《</b><b>广汉县</b><b>城关二小》</b>——记忆中的母校</h3><h3> 大家离开二小校园已经45周年,重逢,竟然相隔了漫长的近半个世纪!这注定是一次历史性的团聚!将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h3><h3> 当年天真活波的少年儿童,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群白发苍苍,儿孙三代的新老人,不由人唏嘘不已!</h3><h3> 时间老人给我们每个人画了再也卸不掉的妆容,保持身形,唯有留影存照。</h3><h3><br></h3><h3> 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使人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h3><h3> 老同学,你可曾记得老城关二小?</h3><h3> <b>让我们放飞思绪,在心里复原我们当年母校那美丽的模样:</b></h3><h3> 广汉县城关二小,当时的大门开在下南街,学校大院座西,大门朝东开。校门两旁是青砖砌筑的高大院墙,古色古香。高大的门廊,宽敞的庭院,颇具历史厚重感,比起现在好多古镇大院来也毫不逊色!</h3><h3> 进校是两扇厚重的大木门,两边是侧门,因年代久远,大门黑漆早已斑驳,显露木色,大门门斗足有碗口粗,关门吃力。</h3><h3> 迈过那高高的木门坎,进入廊道,廊道两侧是高高木裙板隔出的耳房,耳房住着校工,即是现在的门卫室,往里走,是方方正正的大院,两侧各有一片珍贵的楠木林,楠木树笔直、挺拔,树冠掩天蔽日。南北两侧一顺木格窗青瓦房教室,跨上高台阶,两侧有石围栏,围栏后面又是一左一右的青瓦房教室,斗拱结构、擎天梁柱的正房大殿(当时已是老师们的综合办公室)位于正中,殿前有天井,天井中是1米多高,约2米厚,近3米长的大型青石壁雕花水池、鱼池内那精致的假山上开着鲜艳夺目的海棠花及其他植物,鱼游花香,细流涓涓,透出一派纯正传统的古文化味,真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h3><h3> 已无法考证最初这里原先究竟是一处庙宇还是一座地主大院。</h3><h3> 大殿后面是学校操场,西面是两顺连排教室,操场北侧又有后院。后院一排高大的泡桐树,花开时节,雀鸟嘻戏争食,叽叽喳喳。泡桐树上那喇叭花,白中染蓝,煞是好看!幽静的大礼堂前,每到八月,那碗口粗的金桂银桂花开满树,香飘四方,沁人肺腑。记得靠近后门有几株紫荆花树,俗称“痒痒树”,手一触碰,枝叶会动。常有好奇的同学站在树下,一边用小手挠树,一边歪头看那树梢花枝乱颤,感到好奇、开心!流露出童真天性。</h3><h3> 操坝西面,靠近教室是成排的桉树,树上用粗铁丝扭成麻花状吊着一节简陋的钢管,这段钢管就是我们的上课钟,每当钟声铛、铛、铛、一响,满院的散兵游勇瞬间便鱼贯进了教室,随即各班陆续传出朗朗读书声。现在回想起来,那幼稚整齐的童音读书声,仿佛仍余音绕梁,堪比天籁之音! </h3><h3> 学校的操坝不很大,操坝东头中间有一石板围成的方形土台,是出早操、课间操的指挥台、开大会时的主席台。</h3><h3> 操场正中是篮球场,那对粗壮钢管焊成的篮球架下,常常闪动着运动者矫健的身影。沙坑,秋千,单杠,吊绳,爬杆,成为儿时的印记。 </h3><h3> 当年,二小是广汉唯一一所“带帽初中”(按:指小学主体办初中班),由于校舍不够,我们四个班的新教室应该是后来赶修起来的土坯房。</h3><h3> 学校后门有条小巷通汉口路,紧挨着后门是昏暗的厨房,四合小院住着几户教师。</h3><h3> 学校后门外有一水井、几笼竹林,记得井坎附近住着林姓一家,林家养一土狗“小黄”,偶尔一叫,会吓跑上学的小女生。</h3><h3><br></h3><h3> 那时的教师不叫老师,称“教员”;那时的学生不叫学生,称“学员”;那时的班级,称“连、排”。这些是畸形的时代产物,是现在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东西,那时就这么名正言顺地存在着。</h3><h3> 曾记否,红小兵(小学生)、红卫兵(初中生)佩着胸牌、校值日戴着红袖章。当时工宣队领导了一切,大字报、批斗会、学工学农,教师、学生均早请示晚汇报。 </h3><h3> 上课时,班长一声“起立”,全班齐呼万岁、健康。</h3><h3> 那时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课本虽然内容简单粗糙,但在那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混沌年代,对于学习基本知识也还算正规了。正是由于母校,以贺咏常老师、古家述老师、杨永杰老师、王学珍老师、潘老师、黄老师、林老师,等一批敬业的老教师的认真教学,尽职传授,使我们学到了必要的知识。二小所受的教育,让我们受益终生!</h3><h3> 在此,我们叩谢恩师们! </h3><h3> 直到现在,我也搞不懂,为啥要给刚上初中的孩子安排工基课、农基课,对城里十几岁孩子讲什么植株分蘖、灌浆之类的他们那个年龄难以理解的东西!现在看来,纯属不懂教学规律,为政治应景而生。</h3><h3> 农基课,上得打瞌睡 !</h3><h3> 倒是体育课大受欢迎。难得一人抱个篮球耍,哪怕整得个汗流浃背、灰头土脸,气喘吁吁也不觉累得慌。 </h3><h3> 我们还曾肩杠红缨枪,头戴柳藤帽,红旗引路,和着哨声节拍,雄赳赳赶赴松林、万福公社去学农。那时学农睡觉,不论男女同学,通通铺谷草、打地铺 。 </h3><h3> 学农时,小伙伴们在麦田里,晒场上,你追我赶,一个个挥汗如雨,纷纷挣表现,晒得像个小黑人。</h3><h3> 到农机厂学工,跟着师傅忙东忙西,用满是油污的手,饿狼般地抱啃着工厂食堂喷香的大白馒头,这可是当年家里吃不着的好东西!</h3><h3> 曾记否,当年的我们因为家境贫困,穿的衣服长长短短、五颜六色,甚至还打有补丁,各人的书包也质量不等,大小不一。哪像现在的小屁孩们,整齐校服,双肩挎包,精神抖擞;</h3><h3> 曾记否,当年的我们,放学按住家方向排队步行,依次回家。哪像现在的小屁孩们,爷爷送,奶奶接,校门口接人轿车排成龙;</h3><h3> 曾记否,当年的我们,一个暑假可以放半年,男孩们主要活动在篮球场、沙滩边,跳拱、打弹珠、滚铁环,为争抢砖砌乒乓桌位置几乎都要打起架来。课外打弹弓,划甘蔗,比输赢。女孩们玩踢毽子、跳房子、跳橡皮筋 ,谁有件花衣服都要拿出来显摆。哪像现在的小屁孩们,玩电脑,打游戏机,坐游艇,逛儿童乐园;</h3><h3> 曾记否,当年的我们,很多孩子脖子上挂着一串门钥匙,利用课间操时间,一溜小跑回家给大人蒸煮午饭,生活所迫,不得不担当起小管家角色。哪像现在的小屁孩们,顿顿吃肉,是德克士,肯德基的常客;</h3><h3> 曾记否,当年的我们,受家长阶级成份划分为红五类、黑五类历史原因的影响,小小年纪,就被分成三六九等,有的同学因此辍学,影响一生;哪像现在的小屁孩们,整齐划一的校服,兴趣班、补习班,忙得跟斗扑爬;</h3><h3> 曾记否,当年的我们,基本上是独自步行或结伴步行上学,偶然有个航校崽儿,身着一套大人的绿军装,骑一辆大人的28圈加重自行车上学,犹如开着大奔般的神气,会引来小伙伴们齐刷刷羡慕的目光;哪像现在的小屁孩们,多数每天坐着当年县太爷也不曾享受过的轿车,习以为常,还不觉满足。</h3><h3><br></h3><h3> 几十年后,我来到当年二小的位置,故地重游,试图找回儿时印象中的城关二小。</h3><h3> 我擦了擦老眼,找啊找,找啊找,找不到喽!明明不就是这里么?怎么我再也找不到二小的踪影!当年那美丽的二小哪去啦?</h3><h3> 结果,一所那么美的学校,那么好的环境,我们的百年老校,二小,几十年过后,就在一场房地产大拆迁运动中变得面目全非!</h3><h3> 我站立在雒城二中现代建筑的大门前,收住驰骋的心猿,满眼看去,二小,人非,物也非,不由人感慨万千: </h3><h3> 二小之美,我们之痛!!!</h3><h3> 百年二小,成为了我们这代人永远的记忆!</h3><h3> 城关二小的校友们,但愿这段回忆文字,能够有助于唤起你在脑海里复原老二小的模样。</h3><h3> 俱往矣,岁月如烟,往事不堪回首……</h3><h3> 这就是我们难忘的经历,这是专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这不可多得的人生历练,当然也成为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从今往后不可能重复发生的故事!</h3><h3> 动荡岁月,虽然让我们失去了获取知识的青春年华,但我们却得到了童真!</h3><h3> <b>难忘同学情!</b></h3><h3> 我们这代人,历经煤油灯照明、肩挑背扛、面朝黄土背朝天、耕牛犁地、鸡公车运输、水车灌田、物质极度匮乏的农耕时代。</h3><h3> 还记得当年课本上有句使尽洪荒之力对未来社会现代化所作的最大胆憧憬的名句,叫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回头来看,那是何等的初级和幼稚!</h3><h3> 不过才经过了短短40余年光景,历史就进入到了农业机械化耕种、大棚种植、科学种田,工厂机器人流水线生产、全面高科技、自动化,物质极其丰富的互联网经济时代。</h3><h3> 如今,各大城市高楼林立,摩天大厦高耸入云。地铁穿梭,电动公交清洁出行,出租车滴滴打车满城跑,交通十分便捷;家有电视机、空调、冰箱,出门汽车代步、乘坐喷气客机远行已是常态;网络化电脑无纸化办公、支付宝理财、网购、人工智能、共享单车,这些过去根本想不到或没有听说过的东西现在全部变成了现实!</h3><h3> 现在,全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铁世界第一,我们已经全面进入到电子时代、信息化时代!</h3><h3> 恰恰只有我们这一代,才有机会见证有生几十年就跨越过了千年历史,之前的人没见到,而之后的人也无法重复!</h3><h3> 我们这代人的这种奇特经历,在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发展史上也从无先例!</h3><h3> 这,足以让我们引以为自豪!</h3><h3> <b>同学会证明,大家一旦成为同学,注定要一生一世活在彼此的记忆里!</b></h3> <h3> <b>这次聚会,简约又热闹,开心又快乐,是一次成功的同学会。</b></h3><h3> 感谢陈玉娟同学全力组织了这次聚会!</h3><h3> 感谢魏黎同学为聚会的付出!</h3><h3> 感谢王昌平同学为聚会所提供的赞助!</h3><h3> 感谢刘永、陶礼曼,为相册提供了大量现场照片!</h3><h3> 感谢谢芳萍同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照片!</h3><h3> 感谢李菊青等同学所做的后勤保障工作!</h3><h3> 感谢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正是全班同学群策群力,才促成了本美篇顺利成册。</h3><h3> 感谢大家的支持!</h3><h3><br></h3><h3> 李祥发</h3><h3> 2018.11.21.笔于广汉</h3><h3><br></h3><h3> 联系邮箱:779255926@qq.com, 本文系原创作品,侵权必究。</h3><h3><br></h3><h3> 《天黑得很慢》</h3><h3> ——致新老人们</h3><h3> 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在心间其最近出版最新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中,敏感关切老龄化社会庞大人群的涌动,以及他们复杂隐曲的心境。 </h3><h3> 文中写道:....许多老人说来什么都懂,其实他们是一群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很多老人并没有做好面对老年这一段路的准备。 人从60岁进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来,这段时间里有些风景应该被记住。记住了,就会心中有数,不会慌张。 </h3><h3> *第一种风景,是陪伴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父辈、祖辈的亲人大都已离你而去;同辈多已自顾不暇;晚辈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碌,即便妻子或丈夫也有可能提前撤走,陪伴你的,只有空荡荡的日子。你必须学会独自生活和品尝与面对孤独。 </h3><h3> *第二种风景,是社会的关注度会越来越小。不管以前事业曾怎样辉煌,人如何有名气,衰老都会让你变成普通老头和老太太,聚光灯不再照着,你得学会安静地呆在一角,去欣赏后来者的热闹和风光,而不能且需要克服忌妒和抱怨作祟。 </h3><h3> *第三种风景,是前行路上险情不断。骨折、心脑血管堵塞、脑萎缩、癌症等,都可能来拜访你,想不接待都不行。你得学会与疾病共处,带病生活,视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无一点疾病的安稳日子。保持良好心态,适当的运动,是你的任务,你得勉励自己不断努力。 </h3><h3> *第四种风景,是准备到床上生活,重新返回幼年状态。母亲最初把我们带来人世,是在床上;经过一生艰难曲折的奋斗,最终还要回到人生原点———床,去接受别人的照料。所不同的是,我们来时有母亲照料,我们准备走时,不一定有亲人照料。即使有亲人,有的也远不如母亲。更多的可能是面带微笑心里厌烦的无亲无故的护理人员。你得低调,甚至你得感恩。 </h3><h3> *第五种风景,是沿途的骗子很多。很多骗子都知道老人们口袋里有些积蓄,于是想尽办法要把钱骗走,打电话、发短信、来邮件,试吃、试用、试听,快富法、延寿品、开光式,总之,一心想把钱掏空。对此得提高警惕,捂紧钱包,别轻易上当,把钱花在刀刃上。 </h3><h3> </h3><h3> 天黑之前,人生最后一段路途的光线会逐渐变暗且越来越暗,自然增加了难走的程度。因此,60岁以后更要人生,尽情珍惜、享受人生,不要再去包缆社会、包揽子孙的锁事。更不要自以为是,以老卖老,说起话来居高临下,既伤人,又伤自己。人老了更要懂得尊重。同时,更要理解、看淡这最后的日子,做些心理准备,道法自然,泰然处之!</h3><h3><br></h3><h3> 《当我老了》(文/源于网络)</h3><h3> 老了,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看客。</h3><h3> 当我老了,我仍做一株小草,长在山崖,长在地角,默守着一份纯情。没有百花开放的惊艳,没有一树擎天的挺拔,随风尘起落、不惊扰繁华,随季节流转、却不论悲欢。</h3><h3> 当我老了,我希望自己能够健康,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还是个温柔、慈祥的老人,拥一颗博大宽容的心。守一方净土,感激每一份温润,与阳光对望。</h3><h3> 当我老了,我希望改变的只是容颜,不变的是我依然有一颗热情年轻洋溢的心,依然希望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可爱,保持一颗年轻纯净的心,不管这一生是痛苦,忧伤,还是失败,这一切,是非成败都已空,爱过的痛过的,都已是过去。</h3><h3> 当我老了,还会有人在心里偶尔将我牵挂和惦念,当我拄着拐,佝偻着背,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微笑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还会有人注视和理会我孤独的身影,还会有人愿意陪着我,搀着我,同我散步、聊天。</h3><h3> 当我老了,我希望我还能生活自理,有时我会在阳光下晒太阳,或在炉火旁打盹,微闭双眼,回忆我一生走过的路,会想起我的亲人、朋友,有时我会微笑,有时会叹息。</h3><h3> 当我老了,耳聋、牙缺,头发白,我希望曾经的伙伴还在身边,一起玩耍,回忆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还可以牵着手走在夕阳下,还可以相视一笑,相拥而泣,相互依靠,不会离开。</h3><h3> 当我老了,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看客,慢下来,静下来,听一听花开的声音,静静地离去。</h3><h3> 诚然,我的一生是那么平凡,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可我真实的活过!</h3> <h3> 历史列车飞奔,珍惜时间,珍惜同学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