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大——康奈尔大学

老马的那片草地

<h3><br></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 🏨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题 诗</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br></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我登上了伊萨卡的山丘</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踏着缤纷的落叶</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仰望你高耸的钟楼</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时光正在那钟盘上滑过</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偷将人们的青丝染成白头</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瀑布溪谷里的流水</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你流连顾盼的是谁</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我问那桥上走过的美眉</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她说你看那红叶正在翻飞</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它要随波而去</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到大海看月悬星垂</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校园里的两尊雕像</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正隔着时空相望</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据说每到夜阑人静</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月光下便见你来我往</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我想藏在树后</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听你们有趣的畅想</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草坡上坐卧着读书的青年</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他们已然忘却了时间</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是那书中的习题难解</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还是书中的故事太甜</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幸运的是此时此刻</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你们是康村的一员*</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匆匆地我从这里走过</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康奈尔便留在了我的心间</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我想摘取一片西天的云彩</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把它揉进我多情的诗篇</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想起了徐志摩的康桥*</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我依恋地挥挥手</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作别康村的秋天</font></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br></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康村:康奈尔大学和它所在的伊萨卡市</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总共约有四五万人口,</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许多学生将这里称为康村。</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康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Cambridge)</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徐志摩将它音译为康桥,</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并写有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span></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br></font></h3> <h3>  11月2日,手不释卷的女儿终于放下手中的书本,要带我到康奈尔大学去看看。</h3><h3> 自从她们搬家到了Geneva(日内瓦),我就迷恋上了康奈尔。因为我在地图上看到,两者间的距离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这对于隔着大洋探亲的我来说,这个距离就算近在咫尺了。</h3><h3><br></h3> <h3>  手指湖区十多个湖泊中,其中有两个最大的手指湖,一个是塞尼卡湖,我们住在湖的北端;另一个是卡尤加湖,湖长64公里,康奈尔大学位于湖的南端。两个湖相对平行排列,间距最多十公里吧?开车行走在两湖之间的公路上,路边是绵延不断的斑斓秋林,湖水在树林间时隐时现,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去年秋天和朋友自驾走过号称新疆最美公路的独库公路,也没有见到如此漂亮的景色。</h3><h3><br></h3> <h3>  先来交代一下康奈尔大学的大环境吧:学校所在地伊萨卡市位于纽约市西北方向,车程大约四五个小时。校园雄踞伊萨卡的东山之上,而山下不远处就是状如手指的卡尤加湖。因此可以说,康奈尔大学踞山临湖,是一处得山水之灵气、风景独佳的地方。(网络照片:从小城伊萨卡看康奈尔大学)</h3><h3><br></h3> <h3>  这是我在康奈尔大学拍的第一张照片,照片的右面是康奈尔南端的凯斯迪拉溪谷,身后再向上是法学院。11月2日下午一点半,我们停车在法学院的西面,也就是山坡下面路边的咪表旁,开始了我的康奈尔大学校园之旅。</h3><h3><br></h3> <h3> 有山就有水,康奈尔有两条幽深的溪谷,这是学校南面的凯斯卡迪拉峡谷。我们就是沿着峡谷北岸上坡到达学校南侧的。手指湖的形成要上溯到冰川时代,这里的峡谷也一样。历经千万年水的磨刷,沟谷已经相当深了。</h3><h3><br></h3> <h3>  溪涧的落差和水流都很大,在两个溪流中形成了若干个瀑布。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会有网子,过后我再告诉你。</h3><h3><br></h3> <h3>  在斯图尔特石桥不远处,有石阶可下到涧底,小路可通往山下的学生公寓。</h3><h3><br></h3> <h3>  这是石桥下所拍照片,季节不同,照片来自网络。</h3><h3><br></h3> <h3>  我的身后就是康奈尔的法学院,法律、法治是我们常常念及的话题,更有一种论调匪夷所思:我们绝不容许司法独立。那好,我站在楼前展臂相拦,看看属于潮流、趋势、进步的东西是不是可以阻拦的住?</h3> <h3>  法学院。</h3> <h3>  法学院。</h3><h3><br></h3> <h3>  这是学校的钟楼,也称麦格劳钟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钟楼高173英尺(约53米),由地面至顶楼共有161级楼梯,钟楼上有21只编钟,每日早中晚有三场学生的演奏。</h3> <h3>  钟楼入口处贴有钟楼简介和登楼参观时间。可惜我的时间有限,没能等到晚上演奏时上楼一睹其况,顺便透过楼窗俯瞰学校美景。上一张网上的照片,看看奏钟时的情景吧。据说演奏者需要脱下鞋,手脚并用,弹奏放大的琴键把手,通过链索、滑轮带动钟錘,将钟击响,这也是很耗体力的一件事情。</h3><h3><br></h3> <h3>  钟楼下面所依附的建筑是康奈尔大学最老的、建于1891年尤里斯图书馆也称为钟楼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二十四小时开放。图书馆右侧二楼是一个独立的小型图书馆,图书来自首任校长怀特所捐赠的图书。(网络图片)</h3> <h3>  尤里斯图书馆内景。(图片来自网络)</h3> <h3>  钟楼和尤里斯图书馆位于学校著名的大斜坡之上。图书馆的西侧是一个弧形的观景平台。相信每一个来过康奈尔的人都曾在这里驻足观望过。</h3> <h3>  弧形的观景台上有时热闹,有时冷清。</h3> <h3> 徐志摩、胡适、梁思成、林徽因、冰心、赛珍珠、李登辉、蔡英文等都曾在康奈尔游学读书过。他们也曾斜倚在这里的栏杆上观望过西天的残阳吧?徐志摩曾把伊萨卡诗意的译作“伊的家”。1910年,19岁的胡适入学康奈尔,他也一定被康奈尔的美丽所陶醉,要不然他怎么会将伊萨卡译作一个更具有诗意的名字“绮色佳”呢?在伊萨卡的五年间他还写下了五十多万字的日记和札记。也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h3><h3><br></h3> <h3>  在弧形观景台的上方,是尤里斯图书馆二楼的平台,我在下面听到了叽叽喳喳的中国好声音,抬头望去,是两个中国女学生。她们正坐在两层高的楼沿上观赏美景呢。其实,学校里亚洲面孔非常多,我向女儿提出了这个发现。她说,美国好的大学里亚洲学生都很多,因为亚洲学生成绩都不错。当然除中国外,还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h3><h3><br></h3> <h3>  钟楼和尤里斯图书馆的西边是著名的“大斜坡”,坡度应该有三四十度吧?听说冬天雪后经常有学生尝试坐在塑胶托盘上,由坡上滑到坡下去。我读过一个学生写的博文,其中一段很有趣:“第一周爬山爬的真是一肚子委屈。等到好不容易习惯了以后,发现冬天也来了,爬山变成了爬雪山。感恩节前最后一节高量,积雪快到膝盖,那天终于知道了什么叫拿命去上课。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校物理系PhD们的学习态度之认真。那天我特意数了一下有多少人爬了雪山来上课,发现几乎全勤。”</h3><h3><br></h3> <h3>  斜坡下是学校的西校区。学校的生活区主要集中在这里。每天学生都要弓腰登上山坡到山上去上课,其实这也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当然,乘坐校内公交也是可以的。照片中的两座塔楼和廊门是战争纪念碑,据说两座塔楼一座象征陆军,一座象征海军。</h3><h3><br></h3> <h3>  下面的两张照片都来自网络,通过照片可以俯瞰到学校较大的区域。美国东部开发早,纽约、波士顿等城市周边的学校并没有十分开阔的校园。康奈尔是美国东部拥有宽阔的土地、怀抱山地、湖泊、溪涧、密林、草地等优良资源的美丽校园。大学之大,康奈尔应该当之无愧。(网络照片)</h3><h3><br></h3> <h3>  校园的远处是美丽清澈的卡尤加湖,湖长六十四公里,算的上是一个大湖了。但再向北三个小时,还会遭遇更大的北美五大湖区,站在岸边,真的会有湖大如海的感觉。(网络照片)</h3> <h3>  尤里斯图书馆和钟楼大斜坡的南侧是建于1925年,名称为维拉德·斯泰特·霍尔的校学生会的大楼,也有90多岁年纪了。</h3><h3><br></h3> <h3>  在钟楼的东边,与钟楼和尤里斯图书馆隔路相望的是学院体积颇大的奥林图书馆。</h3><h3><br></h3> <h3>  奥林图书馆藏有图书藏书达七百万册以上、缩微胶卷有七百万卷、电子化档案五千个,以及七万六千个语音纪录等等。是全美十大图书馆之一。据说学院的大小图书馆共有二十多个。(网络照片)</h3><h3><br></h3> <h3>  图书馆二楼的平台上也坐着许多读书的学生。在这个温暖的秋日里,一边望着远方的风景,一边读着需要的书籍,相信注入到脑海里的除了知识就是美好。</h3><h3><br></h3> <h3>  女儿要趁我浏览校园的时间,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我跟她一起走进图书馆,看到的是一幅久违了的画面:各个阅览室、自学空间里都坐满了读书或面对电脑的学生。在静悄悄专注的环境里我无法用手机面对他们不礼貌的拍照。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每个学生都像是一块在充分吸收水份的海绵。在这里感受到的只是知识、知识。据说在这里借书数量绝不封顶,曾经有一个学生一次借了一千本书,图书馆没有为难,真的借给了他。只要你用得着,你尽管借去好了。在拥有丰富书刊资料的东亚书库里,我装模作样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可以作为到过此处的一个佐证。</h3><h3><br></h3> <h3>  这是位于中校区的一座主楼,俗称白厅或白楼。其实学校的许多楼房都是用人的名字命名的,这些人可能是捐赠者吧?没有了女儿做向导,也缺少一张中文的导游图,我不知道这座楼究竟是哪个院系的楼房。包括后面的照片,都是我盲人骑瞎马拍下来的,所以,别问我哪座楼是什么楼,因为我自己还糊涂着呢。</h3><h3><br></h3><h3><br></h3> <h3>  这座楼的前面是康奈尔大学首任校长安德鲁 · 迪克森 · 怀特的坐像,怀特是学者、教育家,后来又从事外交工作多年,也是著名的外交家。他是学校创建者康奈尔的好朋友。怀特曾留学法国和德国,后任当时最富改革精神的密歇根大学教授,1864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并任参议教育委员会主席,恰逢康奈尔也在同一参议院任农业委员会主席。康奈尔是一个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技术致富的企业家和农场主,是西部联合电报公司股票的最大拥有者。当时纽约州议会在考虑建立一所适当的农工学院。于是怀特说服康奈尔捐资(共50万美元及校园田地),连同政府赠地资金合在一起,建立了这所新型大学。请注意雕像下面红色和白色的脚印。</h3><h3><br></h3> <h3>  大楼和雕像的前面是宽阔的草坪,草坪上错落地生长着繁茂的大树,有数条道路通向各处。其中中心的一条路由怀特的雕像之下笔直的延伸向前方。</h3><h3><br></h3> <h3>  与怀特雕像遥遥相望的是学校创始人埃兹拉 · 康奈尔的站像。在康奈尔的雕像下也有红白相交的脚印,脚印经过道路一直抵达怀特雕像的脚下。红白脚印是相互往返的,传说,每到夜深人静,怀特和康奈尔就会你来我往,153年来,在这座校园里他们有着叙说不尽的友谊和话题。</h3><h3><br></h3> <h3>  中校区面积最大,其中人文院区四周多是哥特式、维多利亚式和新古典风格的建筑。行走其间,古典气息扑面而来。</h3><h3><br></h3> <h3>  这是学院建于1868年的莫里尔楼,是用小城伊萨卡的石头建起来的首座塔楼。</h3><h3><br></h3> <h3>  这楼今年整整150岁了。现在是历史系、考古系和人类学系的教学用楼。</h3> <h3>  150年依然筋骨强健、颜值不改……</h3><h3><br></h3> <h3>  这是建于1881年的霍尔楼。</h3> <h3>  这座楼手机翻译叫做橄榄堂,楼房采用的是维多利亚哥特风格。</h3> <h3>  只是这些赭红色的石材让人感觉这楼有些老态罢了。</h3><h3><br></h3> <h3>  穿过树木草坪,到处走走看看,康奈尔之大需要拿出一两天的时间来用脚去仔细丈量。</h3><h3><br></h3> <h3>  下面大家随我一边看楼、看景,一边听我讲讲我做功课时得到的有关这所学校的只鳞片爪。</h3><h3><br></h3> <h3>  学校于1865年建立,是八所常春藤名校中唯一创办于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的新生力量,办学理念曾影响了整个美国高等教育,规模为当时全美高校之最。 </h3><h3><br></h3> <h3>  康奈尔大学的校训起源于创始人康奈尔写给首任校长的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话是:“我要建立一所大学,以使得所有的人可以学到任何他所想学的学科。”从此这句话就成了康乃尔大学的校训。从教育理念上讲,它体现了任何人都有权力受到教育的平等精神,从教学方法上讲,它体现了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进行引导的工作态度,这就是康奈尔大学校训的精髓和康奈尔的立校之本。(图片为学校的体育馆)</h3><h3><br></h3> <h3>  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的专业几乎无所不有,据说有四千多门课程可供学生选择。一名新生开始四年本科生的学习时,可以在注册时选一门主修课程,只要主修课程的要求得到满足,其他的学习课程可以任由其兴趣爱好决定。这些专业上至飞机驾驶,下至潜水、马术、园艺乃至品酒、攀岩、爬树,学生都可以选修。(图片是体育馆的另一侧)</h3><h3><br></h3> <h3>  康奈尔大学是常春藤盟校中第一所实行性别平等的男女合校的大学,在招生录取上最早实行不计贵族身份,不分信仰和种族,并以创建学科齐全、包罗万象的新型综合性大学为建校宗旨,因而该校被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具有真正意义的全民大学。</h3> <h3>  康奈尔大学是常春藤名校中唯一采用公私合营的模式办学的学校。最初以农工学院为特色而起家,其酒店管理学院、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为全美首创。 </h3><h3><br></h3> <h3>  2018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19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康奈尔大学全球排名第19位。</h3><h3><br></h3> <h3>  学校的主校设在纽约州伊萨卡市,分别在纽约市、中东的卡塔尔设有分校。还有众多研究所分布在各地。</h3><h3><br></h3><h3></h3> <h3>  在学校的历史上,曾有58位师生校友获得诺贝尔奖,1位获得菲尔兹奖,4位获得图灵奖,4位获得普利策奖。在奥运历史上获得过28枚金牌、19枚银牌、8枚铜牌。</h3><h3><br></h3><h3></h3> <h3>  2015年建校150周年时的统计数字是,学校拥有本科生14,315人;研究生7,589人。合计21,904人。学校拥有教师2,150人,其中教授905人。康奈尔的师资水平位居全美前列,其中人文学科列第5位,工程科学列第5位,数学与物理学列第6位。</h3><h3><br></h3> <h3>  调剂一下,看看校园风景。学校平地很少,到处是斜坡和坡道,如果坡度再大些,道路只好以台阶取而代之了。</h3><h3><br></h3><h3><br></h3> <h3>  秋天是校园最美的季节,但晚秋雨多,遇到一个难得的晴天,好多学生也都跑出来纷纷照相,要把美丽的秋色定格在照片里。</h3><h3><br></h3> <h3>  大树下,草坪上稀稀落落的有许多学生在用功读书。</h3><h3><br></h3> <h3>  你的面前是一片风景,岂知你也成为了他人的风景。</h3><h3><br></h3> <h3>  美丽的学校,就是一座斑斓的园林。</h3><h3><br></h3> <h3>  再来说一说康奈尔大学和中国的情结。康奈尔是全美最早开设东亚语言专业的大学,也是全美第一家开设中文专业的学校。</h3><h3><br></h3> <h3>  旧中国科技落后,上世纪初,第一批官派的中国留学生远涉重洋,前往美国学习科学技术,这其中就包括当时在科技界享有盛名的康奈尔大学。</h3><h3><br></h3><h3></h3> <h3>  1915年,中国留学生任鸿隽、秉志、周仁、胡明复、赵元任、杨杏佛、过探先、章元善、金邦正等人在康奈尔大学成立了中国科学社。</h3><h3><br></h3><h3></h3><h3></h3> <h3>  中国科学社在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应该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近现代科技界的第一个社团。</h3><h3><br></h3><h3></h3> <h3>  1918年,留学生们学成回国,他们将中国科学社也一同带了回来,将它设在南京高师。 后来在科学社的基础上发展成中国科学院,一直延续至今。</h3><h3><br></h3><h3></h3> <h3>  当年的留学生在康奈尔还创办了《科学》杂志,后来成为了中国的权威科学期刊。</h3><h3><br></h3><h3></h3> <h3>  现今,康奈尔大学依然拥有众多优秀的华裔教授,其中包括: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创始人、著名生物化学家、DNA测序和植物基因工程先驱、并曾任康奈尔生物化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主任的吴瑞教授,以及时任该校中美关系史讲座教授、亚太研究项目主任陈兼等。<br></h3> <h3>  学校里还有著名华裔建筑大师师贝聿铭设计的约翰逊艺术博物馆。</h3><h3><br></h3> <h3>  博物馆里应该有着不同的陈列和展出,但是由于学校太大,我没能分出时间到里面静静地浏览参观。</h3><h3><br></h3> <h3>  有资料说,学校拥有各类建筑260多座,另有一说是700多座。我相信两个说法都对,可能是是统计方法的不同。因为康奈尔还有纽约和卡塔尔分校,还有众多分布它地的研究所。700座是可信的。但就伊萨卡的主校来说260座可能更靠谱。这张照片是贝克化学实验大楼。</h3> <h3>  康奈尔的校园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建筑的博物馆,多种古典风格混搭在一起,相融不悖;古典与现代、超现代建筑各有天地,各领风骚,也充分说明了这所大学的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照片左边是贝克化学实验大楼,右边有玻璃幕墙的叫克拉克大楼,两座大楼风格迥异,却快乐地连体在一起。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过去和现在的握手?</h3><h3><br></h3> <h3>  这也许是施瓦茨表演艺术中心?只在文章里看到,说是在校区南侧,但未能有图可以对应。这个建筑可以算是现代风格的代表了吧?</h3> <h3>  建筑的正面。</h3><h3><br></h3> <h3>  简洁的风格……</h3><h3><br></h3> <h3>  古典的风貌……</h3> <h3>  这是管理学院的巴恩斯大楼。最典型的是学院有自己的钟楼以及大楼里圆形的礼堂。</h3><h3><br></h3> <h3>  这是大学工会。楼的名字是维拉德。</h3><h3><br></h3> <h3>  还有那些体量不算大,却设计非常精美的建筑。</h3> <h3>  比如说建于1875年的小礼拜堂……</h3> <h3>  由于它的精美,我环绕它几乎走了一圈。</h3><h3><br></h3> <h3>  音乐系的林肯大厅。</h3><h3><br></h3> <h3>  在学校的北边还有一条更大更宽的峡谷叫福尔克里克峡谷,在这条峡谷之的上端有碧笔湖,有特里莫瀑布,有峡谷吊桥。</h3><h3><br></h3> <h3>  这条峡谷将学校分成了北校区和中校区。</h3><h3><br></h3> <h3>  峡谷深幽,水流湍急,两岸树木层林尽染。</h3><h3><br></h3> <h3>  无论是南北哪条峡谷,只要有桥,必有安全网进行防护。大些的桥防护网在桥身两侧像翅膀一样展开,俯身才可看见,并不影响美观。</h3><h3><br></h3> <h3>  而吊桥则不然,防护网的安装几乎是360度的。其实,学生的轻生自亡一直都是所有学校的软肋,好学校更是如此。竞争、自卑、抑郁,如果继续发展,得不到有效的缓解,有的人可能就会误入歧途,从而将自己的生命而不顾,在康奈尔美丽的溪谷,义无反顾的纵身一跳,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在这方面,康奈尔150多年间是有着很多让人唏嘘的例证的。一年前,2017年12月13日,一个成都籍的康奈尔女学生就在宿舍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照片来自网络,因为时间关系我没能到碧笔湖、瀑布和吊桥一带去。)</h3> <h3>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泰戈尔的诗。我想说每个人的人生并不都是充满诗意,即使生的没有夏花般的绚烂,也不必将生命轻易的比做一片落叶。还有另外两句诗:“”死是容易的,而活着却更难。“因为难,我们才要认真不懈的活着。</h3><h3><br></h3> <h3>  福尔克里克峡谷的北边是北校区,北校区主要有一年级新生及研究生的宿舍楼、学生联谊活动场所等建筑设施。</h3><h3><br></h3> <h3>  北校区地势较缓,离教学区也近,没有太大的坡可爬,把一年级新生安排在这里可见学校的良苦用心。</h3><h3><br></h3> <h3>  康奈尔因有着3000英亩(合18200多亩)的校园而在全球的大学里骄傲地称霸。在学校的东面,还有11.7平方公里的康奈尔种植园引人入胜。种植园里有植物园、数个植物学花园、自然林地、小溪峡谷。如此丰富宽阔的自然环境,与美国东北部典型的较为拥挤的大学相比,呈现出一派宏大气派。 作为常春藤最美校园,康奈尔当之无愧。群山环抱,鸟语花香。应该是没有谁可以媲美的了。</h3><h3><br></h3><h3><br></h3> <h3>  学校里有两路公交车通过,一年级的学生可以持学生卡免费乘车一年。这也算是实实在在的福利了。</h3><h3><br></h3> <h3>  在学校的南区,是由学生主导的大学镇商业区。这其中有多种小型餐馆、商店、旅店等等。</h3><h3><br></h3> <h3>  由于时间有限,我只走入其中几百米就退了出来。</h3><h3><br></h3> <h3>  康奈尔本身就是一座大学城。</h3><h3><br></h3> <h3>  伊萨卡因为有了康奈尔而更加骄傲。</h3><h3><br></h3> <h3>  傍晚五点多了,我和女儿正要离开学校,突然听到由远而近的鼔号声。</h3> <h3>  一队统一着装的学生鼓乐队正在行进演出,行走间还不停的做出各种幽默动作。</h3><h3><br></h3> <h3>  据说学校的各类学生团体、兴趣组织十分丰富。学生的文化活动也十分活跃。</h3> <h3>  楼顶草坡上随着鼓点挥旗的学生。</h3> <h3>  三个多小时,我匆匆的看过康奈尔,康奈尔便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h3><h3><br></h3> <h3>1939年,是胡适离开康奈尔的第十年。这一年6月10日胡适出于对韦莲司的思念,在给她的信里,将几首诗词寄给韦莲司,告诉她,这是为她写的。其中的《临江仙》写的就是他们在康奈尔度过的愉快时光:</h3><h3><b>  隔树溪声细碎,迎人鸟唱纷哗。共穿幽径趁溪斜。我和君拾葚,君替我簪花。</b></h3><h3><b> 更向水滨同坐,骄阳有树相遮。语深浑不管昏鸦,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b></h3><h3> 我以胡适的这首词结束这个美篇。</h3><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欲读作者更多美篇或文章请在美篇加“关注”或搜“马树河”,进入马树河的新浪博客进行浏览。</font></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 ★ ★</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附录网载博文数则</b></div><h5 style="text-align: left;"> 每个人在康奈尔的经验都不甚相同,所能说出的感悟也自然多种多样。康奈尔是常青藤学校,因此很多的特点,比如教授很强,历史相对悠久,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整体水平很强等等,都不单单是康村独有的。加之前人(诸楼上大神)之述备矣,我就说说一些我觉得可能是只有在康奈尔才能体会到的东西把。<br> 第一,村<br> 且不论到纽约要五个小时,且不论在阳光明媚的夏日站在坡上远眺群山延绵无际,当你站在横跨深峻峡谷的吊桥上,看着瀑布滂沱倾斜,溪涧清澈,上有野鹿饮泉,你就知道,这个地方确实很原始,与世隔绝,所谓环村皆山也,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冬天大部分时候,整个校园都会铺上厚厚的积雪,连瀑布都冻成巨大的浮雕,苦逼的莘莘学子往往呆在图书馆啃书刷题通宵学习,整个校园一片寂寥。每天半夜从图书馆走下45度的山坡,暴雪狂风大作,你就会有种风雪夜归人的苦大仇深之感。在这种严峻的环境,孤独的山村之中,或许才能锤炼出卓越的革命精神和超然而坚韧不拔之志。<br> 第二,静<br> 因为村所以静,因为静所以更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叠加,整个一个正回馈。春天山坡上铺满野花,夏天树影斑驳,校园里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丁达尔现象(比如我住的地方),秋天溪水载满落叶,冬天冰雪包裹。环境静才能心静,心静才能坐下来钻研康德这种变态到底写了什么东西。钻研不出来昏昏欲睡,到外面去吹一下冷风,空气中还夹杂着韩国同胞的香烟味,一下子便又精神抖擞。据说康奈尔的school motto是 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student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 IN ANY WEATHER CONDITION. 只有心静如水,你才能抱怨完各种极端天气而继续在图书馆心无旁骛的学习。<br> 第三,压力<br> 人文科教授布置的阅读通常很多很难,文章评判也往往要求严苛,理工科教的难考试更难,因此很多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加上在这样一个大神学霸扎堆的环境下,朋辈压力也让总推动你去追求卓越和完美,久而久之,整个学校就变成了“学术高压锅”,许多人都焦虑不安,紧张烦躁。这样的环境有好有坏。好的锤炼人的精神,坏的让人出现心理问题。不过这样的现象也不是康奈尔独有的,虽然在康村程度可能更大一些吧。<br> 但我总觉得,在一个学校学习,就好像一个艺术家面对一堆颜料和材料,每个人起手的资源相同,最后的成品却相距甚远。所以两年呆下来之后,每当有学弟学妹问我康村好不好时,我总是在心里想对他们说,不要问这个学校是怎么样的,要问你能把你的校园经历变成什么样的。当你的内心丰富时,你在康奈尔会过的很精彩,周末去fingers lake游湖,烧烤,夏日在康村大坡上打滚,看书,观赏夕阳,冬日看清冷的夜空布满繁星,而每天都能和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灵魂对话。反之,当你内心空虚生活没有情趣时,你在西海岸/纽约城都找不到事情做。</h5><div style="text-align: left;"></div></h5><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5> 作者:独木桥头(在校学生) 2014-07-06</h5><h3><br></h3><h5>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br> 作者:佚名 2015-04-01</h5><h3><br></h3><h5> 有时候会想如果能一直呆在康村,也是一种永恒呢。康村读书学习压力挺大的,学校的峡谷都被围栏围起来了,怕学生想不开跳峡谷(这可比跳楼致命率高多了)。我的peer感觉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导致我周一到周五都不敢松懈,来回穿梭于教室和图书馆之间,还要找时间social。我基本驻扎过学校各个图书馆,去的最多的当然是sage,最喜欢的还是uris,学累了可以跑去坡上看日落,我还有在uris lib通宵写作业的经历,不堪回首。虽然村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也有很多自娱自乐的事情可以打发业余时光。hiking啦,周边finger lakes bbq或者去酒庄tour。学校还有农场可以去种地,并可以带蔬菜回去。我一直想参加养蜜蜂的社团但没有凑上时间。commons也有很多活动,最喜欢秋天apple festival各种苹果做的食物。学校农学院经常带着动物在草坪上遛,还有巨型农业机械。非常舒适得乡村生活哈哈哈。当然最爱的还是康村的美,虽然一年有大半时间在寒冬,但也掩盖不了它的美。反正我走过的美国校园,看来看去还是自家村最美丽。<br> 作者:Helen<b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287042/answer/156869430<br></h5><h5><br> 能来康村就读真的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惊喜。我是个热爱自然的人,在国内旅游都是挑一些风景优美的未开发过的山爬,所以来康村的第一天就被这里的美深深吸引了。<br> 康村是我们对学校的爱称,但又因为到纽约需要五个小时,校园内大小瀑布无数,且坐落在山坡上,实实在在的算个乡村,但康奈尔的景色真的很美,我在图书馆都不敢挑一个风景好的位置,怕没有心自习了。<br> 因为学校很大,一个相当深的峡谷把学校分成南北两个校园,所以有不少游客就搭校园公交车从南校到北校。虽然很大,但作为一个胖子的我,都能绕着峡谷走上一个多小时,因为景色真的太美了。<br> 和康村一样,康村的所在地伊萨卡同样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纽约的城镇。不过开车到那里去有点困难(附近没有干线公路),学年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非常漂亮。不好的一点是伊萨卡只有一个电影院,没有特别大的购物中心,但是有一些很棒的参观,不同的节日和活动也都有很多不错的。伊萨卡寒冷的冬天有点难熬,但是人们总能找到办法度过冬天的。与其说伊萨卡里有个康奈尔,不如说康奈尔里有个伊萨卡。</h5><h3> 作者:July 2017.2.6</h3><h3><br></h3><h5> 一所普通的好大学而已。大多数人虽然不是最最最顶尖的那种优秀,但也是实打实的top tier,努力且上进的。留着剩下的小部分真大神在各个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br> 学校为你提供了足够的资源让你冲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教授很棒,很热心。<br> 课非常多,专业非常广,这点也印证了校训所说,能够让任何人在这里找到他想学的东西。<br> 冬天很冷,非常冷。<br> 整体氛围很村,非常村。这对于大城市来的我感觉非常不适应,有时候太闷了。<br> 景色很美,有时候我会喜欢在slope上看日落,然后晚上天空中的星星清晰可见。Appel Commons后面的天文台每周开放。<br> 总得来说是个很棒的地方,你能在这里获得任何你所需要的。<br> 经常被黑的很惨,有的是开玩笑的,有的是不懂瞎跟风。对于那些瞎风的我想说你们哪凉快哪呆着去,嘴炮能让你进好学校吗?<br> 还是那句话,一个学校内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远大于不同学校的平均水平的差距。<br> 所以,让自己变得更厉害才是正道啊。</h5><h3> 作者:<span style="font-size: 15px;">Whiplash</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有故事的人 2016.4.25</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5px;"><br></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5px;"><br></span></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