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静美

花溪晚茶

<h3>寒凉的风从枝头掠过,一片片树叶飞舞着落下,撒了一地,在昏黄的路灯下,泛出柔和的光泽,蹲下身,捡拾起一枚枚落叶,抚摸着树叶的纹路,黄色的银杏叶,像是一把把小扇子,柔软、清凉,金色的白杨叶是心形的,有淡淡的清香,光滑细腻,黄地毯上那些星星点点的红色是白杜树叶,椭圆形叶片娟秀细致,柳树的叶子像是一片片小船,半青半黄保留着生命的姿态,顺风慢慢地飘荡,它们展现着季节的华彩,诉说着一个美丽的童话。</h3> <h3>将捡拾的树叶带回家,放到书桌上,这些叶子里,黄色的居多,淡黄,柠檬黄,金黄,土黄,颜色不同,形态各异,居然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h3> <h3>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家庭境况、生长环境,个人经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习惯和秉性。正确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随波逐流,不简单的盲从,也不会夜郎自大,充分尊重自己,听从内心的召唤,享受独特带来的收获和喜悦。</h3> <h3>独特自我的形成除了人们所说的天赋外,更多是后天的努力,人们往往诧异别人的惊鸿一刻,却从不去想背后所付出的勤勉。朋友圈里一个从事健康事业的朋友擅长写作,每次他都可以把别人眼里普通的风景描写的生动、细腻、鲜活,又包含着一些哲理,有次我问他:‘’书读多了就会这样吗?还是和天赋有关系呢?"他说:‘’看牛出身的,你觉得天赋是什么?"我回他:‘’人在某些领域都有自己的专长",他默默的发了一个朋友圈,算是对我的回答-----</h3><h3>就一个普通生命来说,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天赋”这两个字,这会剥夺我的想象力,我的创造性,尤其是我关于未来的伟大景象。我所理解的天赋,就是持续的同一个方向的努力以及真正的纪律。我的父亲一辈子种地,那绝非他的天赋,我到25岁的时候,还在家乡看牛,牛在前面,我和书在后面,那绝不是天赋。开始做健康事业,额头上绝没有“天赋”两个字,选择写作平台三年多,可以出版10多本书,那更和天赋没有关系。我从来不会知道后来的我能够做得一手好西餐,打得一手好咖啡,还能把一座山的故事讲成150年来华人第一个,那绝非天赋。我能够把沈从文的书读烂,把《艺术的故事》读烂,那和天赋没有一丝关系。真正的天赋,就是你对于命运的理解,努力的程度,以及和伟大的创造者紧密联系的关系,你关于恩典的理解和运用。</h3> <h3>教我们古筝的老师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娇好的面容,坐在琴凳前,好像是唐诗宋词里走出来的女子,带着一种典雅,她的手指在琴弦上灵活的跳动,指间流淌着音乐,时而轻灵飘逸,时而激情洋溢,我一时看得有些痴了,忍不住感叹‘’恐怕这辈子我都练不成这样了",她笑了,眼睛弯成了好看的月牙:‘’我学古筝也才两年的时间,每天练习的时间都在八个小时,你多练习,肯定能练成这样的"。</h3> <h3>天才出于勤奋,真正的天赋出于自己的努力程度,没有哪个人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弹一手好琴,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是梦想,是挑战,更是一种情怀,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有人说,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在光阴中采摘一些收获,从容宁静地穿行在一段段的岁月中,赏析着自己的开花和结果。</h3> <h3>喜欢落叶,像岁月中泛黄的记忆,经历了春夏秋,愈发变得厚重,落叶不是生命的终结,零落不仅是一种美,更是下一个孕育的开始,将那些叶子抚平,夹在书册里,压在五线谱上,明天继续去琴房练琴,笨鸟先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