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我们即将穿过马岛的中部高原(地图上黄色的部分)进入东部的热带雨林区域(地图上绿色的部分)。目标是地图上呈深绿色地带的拉努马法纳国家公园。</h3> <h3>前方一片稀树草原上突兀地隆起一个高度超过二百米的巨大岩石。</h3><h3>这块巨石是七号公路上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点,我们自南向北前进,过了这块岩石就进入了马岛北方。</h3><h3></h3><h3>公路上,一个人骑着一辆轻巧的变速自行车,后架上却捆着一只小猪仔,好不谐调。</h3> <h3>这小伙子的轻骑载的是一捆禾柴。看他那轻松样,洪先生想骑上去一展车技。没想到,车完全控制不住,差点人仰车翻。原来后架上载的是非常重的老树桩。轻型车的把手,得花大力气才压得住重心。用老树桩烧出的炭经用。</h3><h3>马岛的自行车多是欧洲淘汰过来的二手车,大都是这种都市轻骑,到了这儿却成了载重车。车技好,没啥用。</h3> <h3>公路上走来一位顶着柴禾的姑娘。</h3><h3>洪先生学姑娘,将柴禾顶在头上,这回顶得倒是稳当当的。这只是用来烧饭用的树枝而已,轻得很。</h3> <h3>我们给了姑娘一些糖果饼干。姑娘打开柴禾包,里边还包着好几块木署。她把糖果饼干小心地放进禾柴里包好。我们目送她顶着柴禾远去。她的笑容,她美丽的倩影,劳作时的模样,给旅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h3> <h3>我们在菲亚纳兰楚阿(Fianarantsoa)市稍作停留。这里是马岛第二大城市,人口20万。“菲亚纳兰楚阿”在马岛语中意为"好的教育",她是全岛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历史上不少著名的学者士绅出自此地,当地有不少华侨。街边上的这幢建筑一看就是华侨经营的酒家,规模相当大。</h3> <h3>这里,住着阿兹猫崇拜的偶像,享誉国际摄影界的马达加斯加摄影家Pierrot Men。阿兹猫之前曾来过这里,摄影家出门采风去了,未遇。这次行前,她约好了摄影师,再次前来拜访。</h3><h3>这一组照片是先生的作品。</h3> <h3>我们最喜欢这幅作品。可惜只有大幅装裱的,我们只能隔着玻璃,拍张照片。</h3> <h3>我们买了老先生的一本摄影集,请他签名并与他合影留念。</h3><h3>Pierrot Men是中法混血。他给我们看了他家族的照片,父亲是马岛的华侨,母亲是位美丽的法裔姑娘。</h3> <h3>一路驱车。天全黑了才到达拉努马法纳国家公园的大门,距住的酒店不到十分钟路程。这时却因前方村庄发生持抢盗牛事件,警方正在围捕盗牛贼,公路封闭。耽搁了一个小时后才入住酒店。第二天清晨,才看清建在半山腰的酒店全貌。</h3> <h3>进入拉努马法纳国家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河流,河面不大,但水流湍急。这里已是马岛的热带雨林区。一路走来都是干旱之地。眼前的景象,让我们的心情一下子也湿润开来。</h3> <h3>过了河,经密林向山上爬去,刚走没多远,我们就听到一阵清脆的鸟叫声,很快向导在密密的枝叶间上发现了这只大鸟。这又是一种马岛特有的鸟——紫黑裸眉鸫。这是只刚换了毛的小雄鸟,还未显出它最美时的面目。</h3> <h3>紫黑裸眉鸫长大成熟后,脱去花衣裳,换上全黑的羽毛,眼上方会长出一条无毛的绿色肉垂,故称之为裸眉。(照片是从“鸟类网”下载的)</h3> <h3>空气湿润,林子很密,树上长了许多青苔。往深处走,竹子渐渐多了起来。树上有动静,抬头看,有数个狐猴身影。丛林中藤萝密布,光线昏暗,只见狐猴影子晃动,根本看不清其面容。各种遮挡、暗光、逆光……好在,有几只好奇心强的狐猴下树来看今天的游客长啥模样,反倒让我们把它看了个真切。</h3> <h3>这叫赤额褐美狐猴,褐色的皮毛,有着长长的尾巴。狐猴的尾巴不能象猴子那样打弯,把自己吊在树干上,而且前肢短且较无力气,所以下树时,总是倒退着下来。</h3> <h3>在浓密枝叶的缝隙中,我们终于拍到了它的正面特写。一双大大眼睛,眼眸与身上的毛同为深褐色,只有耳朵周围有一圈灰白的毛,在绿荫背景的衬托下,显得特突出。</h3> <h3></h3><h3>这个国家公园游客明显多了。路上,不断遇到一队队的欧洲游客。前方传来发现狐猴的消息,各路人马急忙朝一个方向汇聚。向导带着我们穿小路(其实根本就没有路),从山顶扑下山去。高高的树上,果然有一大群狐猴。可树太高,看不清。忽然有只狐猴,许是饿了,从树上下来,在地上掰了个大竹笋,大啃起来。</h3><h3></h3> <h3>几十个人将狐猴围在中央。狐猴旁若无人吃着竹子。我穿过树丛,走到人群的对面,这里,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狐猴的脸部。在荒山密林中拍狐猴,人群倒成了背景。<br></h3> <h3></h3><h3>这狐猴好似在吃甘蔗,但不吐渣。</h3><h3>竹狐猴的先辈来到雨林后,由于竹子生长迅速,食材充足,分化出这类以竹子为食的狐猴。然后又因各自的体型不同,分化出吃竹子不同部位的几种狐猴,统称为竹狐猴。它们是世界上少数几种以竹子为食的动物之一。中国熊猫算一种。</h3> <h3></h3><h3>这是种体型最大的竹狐猴,叫大竹狐猴,吃竹子的竹肉。体型中等的灰竹狐猴吃竹叶柄和嫩笋。而体型最小的金竹狐猴除了吃些竹叶柄和嫩笋外还吃其他小型竹子。</h3><h3>这样它们就可以共同生活在一片竹林,不必争抢地盘,相安无事。<br></h3><h3>拉努马法纳的竹子是含有剧毒氰化物的巨竹。人不可以食用,但竹狐猴们为何吃了不会中毒,现在还是个谜。</h3> <h3></h3><h3>竹子纤维多,但蛋白质等各营养成分很少。就象吃竹子的熊猫一样,主食竹子的竹狐猴,其生长和繁育都不兴旺。据说在这片林子里只有十几只大竹狐猴,全岛不到一千只,极稀少。而且,它与熊猫不同,圈养时非常具有攻击性,无法人工饲养。在人与狐猴抢占资源的战斗中,竹狐猴有别于其它总是处于弱势的其它狐猴。因为快速生长的竹子能够迅速占领被人们轻度砍伐后的森林地带,这反而有利于竹狐猴的生长。</h3> <h3>看过大竹狐猴,向导带我们在林子里转悠。忽然,向导停下脚步,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耀眼的阳光中,一只金色、毛绒绒的狐猴闪亮出场。金竹狐猴!果然名副其实。金色的狐猴。1985年,猿类学家帕特里夏•赖特博士(Dr. Patricia Wright)在此地发现了金竹狐猴。在他的倡导下,拉努马法纳国家公园于1991年成立,并于2007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阿钦安阿纳雨林一部分。</h3> <h3>金竹狐猴除了吃竹子,它们还会吃些树叶和水果。这一只,爬到高高的大树上,一边吃着果子,一边晒太阳,好逍遥,好自在。小个子的金竹狐猴有时可以摄入的氰化物量超过同体型动物致死量的12倍,它依然活蹦乱跳,生机勃勃。</h3> <h3>小个头的金竹狐猴很腼腆,攀在高高的树杈上,偷偷地住下张望。逆光,我们无法将它拍清。 后来,我们在半人工饲养的狐猴岛近距离见了面。</h3><h3>拉努马法纳国家公园是野外金竹狐猴唯一的家园。在“世界自然遗产”这块金字招牌的庇佑下,狐猴们尚且过着平静的生活。不知这种平静还能维持多久?</h3> <h3></h3><h3>下山路上,又遇一群狐猴在二、三十米高的树上玩耍,有几条又粗又直的大尾巴在枝叶中晃动。我们在树下,逆着光,看不清,也拍不清,只能站在树下静候,期待能有好运气。</h3> <h3>这群狐猴真没让我们失望。不一会儿,几只狐猴相随着,下到三米不到的高度,从树杈处探出个四方的脑袋,大大的圆眼睛,圆鼻子,真是萌哒哒的。</h3> <h3></h3><h3>待它走到亮处,抓住机会,来张数毛版的特写。漂亮的脸蛋,加上一身棕红色的浓毛,被人们称作红腹美狐猴。与我们刚进林子时看到的赤额美狐猴,同属美狐猴,但它才真称得美。</h3><h3>红腹美狐猴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生活在植被茂盛,冠层高达25-35米的原始热带雨林中,属于极濒危狐猴种,是狐猴家族中非常罕见的品种。</h3> <h3>红腹美狐猴长着个大大的扁平脸,一点也不像狐。最神奇的是,它在内眼角描画了一笔白色的眼影,深色的鼻梁显得又高又挺,更把一双大👀衬托得更分明更有神。</h3> <h3>它们主要以水果为食,也爱吃甜甜的花朵。这是只正在吃花朵的狐猴。可惜,曝光不足,拍得不好。将就着看。</h3> <h3>洪先生抢拍的这张曝光好多了,时机却不够好。机会来了,我们却没有把握住。</h3> <h3>一对红腹狐猴在树上四下张望。右边体型较小的是雌性,与雄性最大的差别就是它们的腹部是乳白色的,雌性的耳朵较小,头部更接近圆形。</h3> <h3>两只狐猴,发现我们对它们还是挺友好的,放松下来,在我们面前亲热起来。</h3> <h3>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秀恩爱。</h3> <h3>美狐猴属的尾巴都很长。尾长超过体长,尾毛密而长,多呈扫帚状。这又粗又长的的尾巴虽然不能打弯,但还是能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狐猴尾巴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身上特别部位分泌出的体味通过摆动尾部散发出去或涂抹在树上。气味传递是狐猴很重要的联系工具,包括传递位置信息,辨认亲人,以及确定移动路径,等等。</h3> <h3>快走出林子时,耳边传来一阵欢快的鸟叫声,眼前飘过白色的飘带。是寿带,白色的寿带。急忙端起长枪就打,林子太暗,快门速度不够快,小鸟影像有些发虚。</h3> <h3>还好,它好像了解我们的心情,专为满足我们的愿望似的,在树枝上停下,摆好POSE。等我们对好焦,按下快门,这才飞离开。</h3> <h3>能不能让我们给你拍张正面照?</h3><h3>‘’可~~以‘’。鸟儿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它再次飞来,换了个位置落脚,把它白色的腹部展现在我们面前。</h3> <h3>谢谢你,天仙似的长尾鸟儿。</h3> <h3>傍晚,我们跟着向导夜巡。除了看到正在睡觉的变色龙(见我们已发的变色龙专辑)和一些蛙虫蛾外,我们看到了马岛最珍贵的一种狐猴一一夜行性狐猴一一小不点狐猴一一鼠狐猴。</h3><h3>向导在鼠狐猴经常出没的树干上涂抹香蕉,然后,静候它的出现。果然,不一会儿,一只小老鼠般大小的狐猴从树丛中爬上此树干,向导打开手电,一瞬间,跑了。小狐猴怕光,钻回黑暗的树丛中。过一会儿,又出来。钻进钻出好几回,速度太快,我们未能拍下照片。陈老师成功地用手机拍了段录像。这是阿兹猫5年前在此地雨夜里拍到的鼠狐猴。</h3> <h3>猴子与狐猴的祖先都是非洲原猴。非洲原猴怎样来到隔海相望的马岛呢?研究人员推测,鼠狐猴可能最接近狐猴的祖先,有食物时,它大量摄取,并将能量蓄积在体内(甚至脚爪里)。食物缺乏时,它会降低体温进入休眠状态。小个子的狐猴祖先在其建于树洞的窝里,随大树被印度洋风暴,从非洲大陆飘洋过海,来到马岛,并在此繁衍、分化……(此图也是阿兹猫在以前来马岛的行程中拍摄的)</h3> <h3>这天中午,我们在附近的村庄吃午饭。拍乡村图景一组,附下。</h3> <h3>风景如画的村庄。</h3><h3><br></h3><h3><br></h3><h3><br></h3> <h3>乡村图景(1)顶筐的姑娘</h3> <h3>乡村图景(2)头顶包袱</h3> <h3>乡村图景(3)公园大门外打扮入时的女郎。</h3> <h3>乡村图景(4)质朴的乡村姑娘</h3> <h3>乡村图景(5)十字路口卖熟食的小伙子</h3> <h3>乡村图景(6)打骨牌的年轻人</h3> <h3>乡村图景(7)打骨牌的记帐员</h3> <h3>乡村图景(8)电视屋里的一群小球迷</h3> <h3>乡村图景(9)卖香蕉的小老板</h3> <h3>乡村图景(10)打手机的女人</h3> <h3>乡村图景(11)姐妹俩</h3> <h3>乡村图景(12)卖花布人家的三姐弟</h3> <h3>乡村图景(13)木器加工厂门口的一对小兄妹。</h3> <h3>乡村图景(14)想要讨个糖果的小妹妹。</h3> <h3>乡村图景(15)给我们拍张合影作纪念</h3> <h3>乡村图景(16)午时啼叫的公鸡</h3> <h3>日行守宫,是马岛著名的一种绿色壁虎。</h3> <h3>粉红色的螳螂,与环境完美契合。</h3> <h3>大眼球的绿青蛙。</h3> <h3>餐厅外高清版红黑大蜘蛛</h3> <h3>河边的蝴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