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1月13日—14日整整两天,我将自己暂时从繁杂的工作中抽离,回到朝思暮想、陪感亲切的母校——辽宁师范大学,开启了一段班主任专业之旅的深度探索。</h3> <h3>轻松、诙谐、深度是本次培训给予我最直观的感受,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四位专家教授用最专业前沿的教育理念、最丰厚的社会实践经验引领我们更深入解读了新时代背景下班主任的崇高使命与责任——我们到底应该成为一名怎样的班主任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赢得学生与家长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实现班主任角色的转变?这三个问题在两天的短暂培训中似乎有了答案。</h3> <h3>听了张丽艳教授《积极心理学与家校沟通》的精彩讲座后,我顿悟:原来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育的过程是推心置腹,与人能“默契”地交流沟通。张教授对九型人格的细致讲授,使我不仅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特点,还将学生与家长的性格特点对号入座、分门别类,只有善于揣摩分析对方的性格特点,选择最适宜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彼此相互理解与信任!</h3> <h3>重回母校,见到昔日的恩师——郑艳老师,她还和往常一样潇洒自如,如武林高手一般,点剑而起,直击素心野趣何处寻的文化困境,呼唤诗意生活的回归。郑老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句名篇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她以身体力行诠释了阅读之于教师的重要性——“用阅读丰富自己,汲取人文素养,读书的厚度就是教学的深度和美度,做一个古香古色的现代教师,进而修炼自己的儒雅气质”。若干年后,郑艳老师曾经教授我的那些条条框框的教育理论早已随时间的流逝被渐渐淡忘,但是她所传递的教育情怀却历久弥新、始终如一。如果说,昨日郑艳老师用人格魅力感染了我;明日,我也要用人格魅力去感染我的学生!</h3> <h3>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总喜欢将自己带入其中,回顾三年多短暂的班主任历程,可谓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我深知教育并不是一方纯粹的净土,难免有世俗的困扰,有学生难管身心俱疲的时候,有付出不被认可反遭曲解的时候……从最初对理想信念的踌躇满志到激情渐退,再到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我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好在兜兜转转,我终于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并执着不悔,只有保持宠辱不惊的内心,才能捕捉和感悟教育中无与伦比的睿智与深邃!正如郑艳老师一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