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拍摄和解读(三)

danielxue薛維平

<h3>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贴的照片下写着:随手拍。内容自然也是五花八门,基本都是生活的写照。这些随手照可分为两大类:摄影爱好者拍的和非爱好者拍的。既然是关于摄影的文章,我们就只谈前者。</h3><h3>关于随手拍这种说法,有时会遭到一些正统摄影师/家的诟病,认为随手就是随便,不认真,不严肃,不专业......。 我觉得对“随手拍”这个词大可不必指责,或求全责备。理由主要有两个:1,爱好者并不是职业选手,并不一定天天带着相机去扫街,所以碰到有意思的场景就随手拍了下来,并即可分享,无可厚非。再说了,摄影本来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多拍才能有提高嘛。2,说是随手,其实是凭着积累的经验,经过反复思考,构图后拍成的,甚至是出自摄影人的条件反射。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摄影爱好者/人的职业素养嘛。😊</h3><h3>我不是摄影人,甚至谈不上爱好者,因为我基本上不会主动背起相机到外面去寻觅机会,多数情况下,都是“应邀”出去或旅游,或街拍,更多是陪夫人散步逛街时顺大便拍两张回来。😂。以下贴的照片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的产物。</h3> <h3>手机摄于自家楼下。那天出去散步,在楼下等待夫人,抬头观天时,随手拍下这张。透视的建筑物的线条引向天空,明暗调子也恰到好处,假如此时有一飞机或飞鸟之类的出现在引导线的尽头,那就哈哈了,现在只能呵呵🤭。</h3> <h3>保持对光影的敏感会让你的随手拍更出彩。</h3> <h3>雨天是拍倒影的好机会。那天没带伞,匆匆赶回家,准备乘地铁8号线。走到延安路西藏路口,看到披着霓虹灯的大世界,掏出手机(Vivo)拍了这张。大世界里面目前是空着的,表面的光鲜不能掩盖实质的空虚。</h3> <h3>随手拍往往发生在街上。看到有趣的事物,顺手一拍。</h3> <h3>这也是一幅街拍照。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人们往往熟视无睹。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似乎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实际上正好表明我们的社会是如此的不安全。画面留了很大的一片阴影区象征着罪恶随时随地会发生,一道光引向摄像头,表现了主体和主题。简洁的画面更具抽象意义。</h3> <h3>摄影是多层次的,对于照片来说,过于明显 是比模糊隐晦更严重的过失,因为这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h3><h3>拿这张来说,也许是属于比较模糊隐晦,在阴暗复杂的环境内,有光就会被吸引。右侧一人抬头面朝阳光(非摆拍,陌生人)。向往阳光是人的天性。</h3> <h3>  空旷的停车场上,一个孩子在跑着。背景的房子是非常典型的,辨识度极高的上海早期的棉纺厂。如今被改造成时尚中心。这孩子正好跑到路面上的拐弯指示处。右侧的阴影和蓝天形成反差,棕黄色的房子也和蓝天形成互补色。画面似乎很宁静,但奔跑的孩子又形成动感。这一切都是在下意识中完成的,所以说所谓的随手拍还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摄影常识和敏感度上的。</h3> <h3>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大小对比等是大家都熟悉的摄影语言。此片摄于同济的衷和楼。熟悉这楼的同济人都知道这楼的特点就是“楼中楼”,画面中的黄色建筑即大楼内的一个阶梯教室(不止一个)。在同济几十年居然第一次来拍这栋建筑。由于还没开学,不能入内看看。有点扯远了💦。</h3><h3>杏黄的墙面非常有色彩饱和感,不规则几何造型的屋顶,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但要如何同时拍出这两个特点,就要选好角度。这个黄屋在10楼,我们在12楼可以拍到整个屋顶,为了让画面更具张力,画面里只呈现出部分屋顶;要拍活一张建筑物照片,我们经常在画面里安排一个人,所以左侧的人被安排在九宫格的点上,“渺小”的人和大屋子形成对比;地面的蓝色是外面天空的反映,和黄色形成鲜明对比,只要运用得当,这一切画面元素放在一起并没有堆砌感,反而有一种明快感。</h3><h3>左上角的建筑是个通道,也许显得有点突兀,保留在画面内是为了体现楼的空间高大。</h3> 关于这张照片想提三点:<div><h3>1. 以小衬大。要表现高大的物体,不妨以小的 物体衬之。</h3><h3>2. 剪影照注意轮廓的干净。就这张片子而言,要避免人和背景的建筑物重叠。</h3><h3>3. 这是位于衷和楼的13楼的空中花园,为了反映这一点,保留了左侧的树的一部分。(其实按照我的本意是要舍弃这部分的,这样可以让画面更干净)。</h3></div> <h3>《雨夜》</h3><h3>下雨的晚上总不想睡觉。看着窗外街上的红绿灯不停地变化着,想着我是谁😂😂。</h3><h3>拿起桌上的相机(手机不行噢),隔着挂着雨珠的窗拍了几张,绿灯,红灯和街灯,。</h3><h3>说两点:</h3><h3>1. 必须手动对焦,不要对焦点,只要取景框内出现模糊的光斑即可。</h3><h3>2.不必用脚架,手持即可,因为只要拍光斑。速度可用1/60s 。 适当提高感光度。</h3> <h3>等太阳低一点再拍,好处是这时的夹角会让地面亮处形成耀眼的反光,以此突出线条美,同时可形成较长的投影(影子)。</h3> <h3>坐在街边喝咖啡时看到对面墙上的影子,加上漂亮的街灯,随手来一张呗。</h3> <h3>有种摄影类别叫“概念摄影”,即利用画面的形式去表达某种抽象的意义。</h3><h3>这张图就是利用这些看上去深不可测的黑洞来表达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黑洞。取名就是《黑洞》。</h3> <h3>拍这张要表达的意思是 黑暗无处不在,但光明是锁不住的。构图上用大面积黑暗表示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如果把窗口撑满画面就无法恰当表达此意了。</h3> <h3>我站在街边边抽烟,边看着对面街灯下一回收废纸板的先生在捆扎纸板,忽然灯光下走来一年轻女子,赶紧举起相机,等她走到红色背景墙前,拍了一张。很遗憾没能把老先生拍进去,他应该在右下角的位置。这就是随手拍。</h3> <h3>晚上一个环卫工人坐在教堂门口歇歇脚,他们每天一个人在街上清扫,应该感觉非常孤独,尤其是在晚上。有了手机的陪伴,也许能缓解一下这样的负面情绪。 此时此刻门里响起了清凉的,神秘的,神圣的歌声唱诗班在营造天堂的感觉。里外的对比是极其强烈的,没办法体现这一点,只能试着用构图来表现一二: 坐在一角的人和高大的教堂建筑之对比,微弱的手机光和明亮多彩的教堂里的灯光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br></h3> <h3>虽然是随手拍,但你得等人走到那个恰到好处的位置。当然你首先得观察到有这么个“位置”。 这就要靠基本功的积累了。</h3> <h3>在城市街道上走,随处可见光和建筑形成的美妙画面。注意构图语汇之一:三角形。</h3> <h3>用多兴趣点拍摄也是街拍的一种常见手法。人物朝着不同方向关注着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人物之间又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h3> <h3>简洁到只剩线条。交叉方向的线条给画面带来变化,右上留出的天空让画面能“透气”,不至于太闷。</h3> <h3>摄于今年六一儿童节。难得看见一群孩子们在一起恣意玩耍。</h3><h3>采用俯拍能更好地把握画面;“之”字型构图;矮墙上一波孩子在嬉戏,地面一群孩子在打闹,高低错落有致。</h3> <h3>拍这张片子是被画面中的光影吸引了。很期待有人会出现在右侧坡道口,想必观者也在希望看到那走来一个人,或一只猫之类的。然而,在摄影里,有个说法,就是“让照片带有时间感”。摄者或观者会问“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有不同的方式让照片带有时间感,这只是其中一种,即让观众补脑下一秒会发生什么。</h3> <h3>在黄渡理工去教室路上随手拍的。</h3> <h3>在新疆旅行,强迫停车时间,大家都下车跑到马路对面拍夕阳。唯独我转过身,往东面拍了一张。应该说这样构图是设计好的,从左上角引申出的飞机尾喷和右下的巴士呈对角线构图,巴士只取其一半,观者会自行补脑让整部车出现在自己脑海里,这就是古老的“完形心理”。英语中的完形填空就取之于此。</h3> <h3>这张和上一张拍摄时间点是相同的,而且是站在原地,只是朝向不同。。</h3><h3>太阳已经很低,光线比较柔和了,由于前面是一条砂石路,于是等车辆经过,扬起沙尘,在落日的照耀下,一道亮色非常抢眼。</h3><h3>注意要对着亮出测光,而不要对着车子。</h3> <h3>摄影语言里除了光影构图,物像本身亦是一种词汇,而观者能否与摄者产生共鸣,取决于对作品中意象的理解是否相同。</h3><h3><br></h3> <h3>《无题》不必为每幅作品取名,这样留给观者更多想象的空间。去乘12线路上拍的。</h3> <h3>从德语图书馆出来,边和朋友告别,边随手手机拍下这一张。吸引我的是那个“小人”。在夕阳的衬托下特别有意境。</h3> <h3>这种景随处可见,可以随手拍。但切记摄影词汇里的明暗对比,大小对比,动静对比等。这是去1933看戏时随手拍的。</h3> <h3>在公交车上随手拍的外滩雨景。</h3> <h3>进了库姆达克沙漠景点入口,瞥见了沙丘上的一颗枯枝,影子投在有纹路的沙面上。由于大家都已经上了景区车要往里开了,只能从远处匆匆拍了一张。</h3> <h3>让画面干净起来。一条路,一个背影,一个太阳,逆光,黑白。 所谓Less is more.</h3> <h3>在地下商场购物时随手拍的。记录了视觉构成的要素:光,影,型,线,质等。</h3> <h3>走在路上,你常会发现一些迷人的线条,光影,随手拍下来,后期略加裁剪,就会产生一幅有意思的作品。</h3> <h3>刚坐下点了杯饮料,随手来一张。</h3> <h3>只要注意观察,街头时常有可供随手拍的题材。这是边走边拍的。</h3> <h3>从某种角度来说,街拍确实比风光摄影有意思。这是持证上岗的个体街头艺人在进行口琴表演。我当初抓拍这张处于以下几点考虑:1. 演奏者的衣服和背景的绿色窗门颜色如此一致,简直是像安排好的(其实是巧合);2. 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在上海是为数不多的;3. 右下角放着演奏者的二维码标识,就是街头表演的合法收入是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收取的!这是时代的标志。</h3> <h3>留影</h3><h3>黑衣女子在为白衣女子拍照。我当时在猜测她俩的关系:闺蜜?雇佣?因为一直是黑衣女在为白衣女拍摄。</h3> <h3>5.20之夜—一女孩看着橱窗里的霓虹灯,独自一个在风中凌乱(等她的头发被风吹起)。不知怎么,她一个人在那里站了很久。</h3> <h3>《乌鸦·扩音器》— 行摄于扶桑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