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主联军警备二旅五团政委文光德

孟伟

<p class="ql-block">  文光德,男,1918年生,四川省旺苍县文家梁人。1933年5月参加红军,在四方面军31军军部电话队当电话员,1935年参加长征,一直随部队到达陕北。1936年12月在甘肃省庆阳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他先后在129师后方司令部电话队任班长、排长、指导员。1939年8月,被调到先遣支队3营任教导员,随后东进到濮阳、濮县、南乐、观城一带,3营编入民军一旅,在1团任政治处主任。这个旅对外打的是国民党的牌子,实际上是共产党的部队。不久,又调到3团任副团长。</p><p class="ql-block"> 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为加强地方武装的领导,上级决定抽一批干部去地方组织抗日武装。1941年7月,文光德被派到南乐县搞地方武装工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那时,南乐县独立团已编入分区独立团。南乐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地方武装只有青年抗日游击队,队长王高峰,指导员马国选。在这个基础上于1941年7月进行了扩充,组建了县基干大队。县长刘镜西兼任大队长,文光德任副队长。1943年3月,文光德带县大队在魏庄驻扎,县长刘镜西也在那里。仙庄的敌人出动了三十多个日军,一个中队的伪军,到吉村抢掠,被县大队的侦察员发现。在敌人抢掠之后,回仙庄的路上伏击他们。在追杀敌人时,文光德看见潘书林排长正和一个日本兵拼刺刀,两个刺刀交叉相持不下,潘排长力量稍差一点,就有被刺死的危险,文光德急步赶到,掏出手枪打死了那个日本兵。这次战斗,打死10多个日本兵,打伤2个。</p><p class="ql-block"> 1944年6月的一个上午,文光德带县大队二中队两个排在南杨村一带驻守。侦察到从五花营出来一股敌人,有一个中队的伪军、十几个日本兵到邵郭一带抢麦子。当时麦子已进场。为了保卫群众的麦收,县大队就向邵郭方向运动,准备痛击这股抢粮的敌人。当走到东邵郭时被敌人发现了,敌人跑到西邵郭西边一个路沟里进行顽抗。县大队在西邵郭村西头,以寨墙为掩护同敌人进行战斗。在文光德站起来观察战斗情况时,迎面的子弹从他的肋间穿过,负了伤。最后敌人被打退了,保住了群众的麦子。战斗后文光德到观城治病养伤。病愈后又回到了南仇庄。 1944年8月,文光德离开南乐调到鄄城,任县大队副队长,约半年时间,调到随营学校。</p><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上级计划把濮县、郓城、鄄城三个县的基干大队编成一个团,让文光德任团长,但他个人响应党中央号召,强烈要求到东北去,领导同意了他个人的意见。当时组织了一个干部队,有七、八十人,文光德任东北干部队队长,带队挺进东北。1945年10月先后到了沈阳、鞍山。</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13日,根据形势发展和作战需要,东北人民自卫军总部决定将鞍山人民保安第一旅改编为冀热辽十六军分区七十三团,文光德任政委。1945年11月,七十三团编入东北民主联军二十五旅,改称二十五旅五团,文光德任政委,1946年2月初编入警备二旅五团任政委。</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129师是1937年8月,由红四方面军29、30军和陕甘宁独立第一、二、三、四团和红15军团一部改编改成,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第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第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参谋长:袁渊,政训处主任:肖元礼,第3营营长:江贤如,教导员:张德发。 </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江贤如在延安抗大被编入挺进东北干部大队,11月东北干部团抵达梅河口后,被分配到东北民主联军军第二十五旅五团任团长,1946年1月,二十五旅接受赴吉东剿匪的任务,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吉东警备二旅,江贤如任五团团长,文光德任团政委、参谋长张罗、政治部主任张健民。</p><p class="ql-block"> 敦化地处长(春)图(们)铁路枢纽,是吉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要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盘踞在这里的土匪、国民党先遣军、日伪残余势力作恶多端,疯狂屠杀党的干部和革命人士,摧残掠夺人民生命和财产,人民群众迫切盼望早日消灭土匪等反动势力。</p><p class="ql-block"> 周保中分析严峻形势,按照东北局建立、巩固东满根据地的要求,决定派东北民主联军吉东警备第二旅到敦化地区剿匪。1946年2月15日,吉东警备二旅四团、五团从朝阳镇(今辉南县城)出发,经桦甸、日夜兼程,赶赴敦化县。</p><p class="ql-block"> 2月24日,警备二旅越过新开岭进入敦化境内,25日,四团在敦化西官屯子遭土匪伏击损失较大。2月26日上午,警备二旅召开干部会议,作战斗小结,分析土匪武装的特点,动员部队吸取教训,准备再战。旅政委袁克服说:我军初到敦化,这里的人民对我们还不了解,我们要加强宣传工作,宣传群众,教育土匪家属,并通过家属教育土匪本人。对敌人进行分化瓦解工作,团结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分子。 </p><p class="ql-block"> 3月1日,吉东警备二旅侦察获悉,唐玉、张永春率领土匪1000余人,集结在大荒屯的情报后,决定由五团前去围剿。五团团长江贤如、政委文光德接受任务后,率领五团于当晚午夜出发,次日拂晓进至大荒屯投入战斗。江贤如将部队作战部署为:一营长陈坚石带领1营插入屯的西南,切断敌人逃路,二、三营从西北、东北发起攻击。 </p><p class="ql-block"> 这时天降大雾,伸手不辨五指,部队摸索前进,接近城墙后,大雾突然散去,攻击部队完全暴露在屯外开阔地中,土围子里枪声大作,战士们前进受阻。江贤如团长见此情景,立即冲上前去,高喊:“同志们冲啊,只有冲上去,才能消灭敌人……”江贤如身先士卒,战士们无不争先恐后,就在接近土墙的一刹,土匪机枪狂吼打来,江贤如头部中弹,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文光德政委高喊:“为团长报仇!”命令用炮火轰击,炸毁炮楼,敌人仍拒不投降。文光德指挥部队继续攻击,双方激战到上午9时,匪徒见有被歼危险,便扔掉被击毙的同伴的尸体夺路溃逃。这次战斗,五团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二、三营牺牲官兵108人,负伤60余人。</p><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部署在敦化的剿匪斗争,警备二旅与敦化县工委杨尚奎书记等,在敦化召开剿匪会议,会议还邀请驻敦化苏军指挥员参加。经研究,决定以钳形包围的战术歼灭路北的几股土匪。具体部署是:警备二旅四团从江东、大石头出发,向沙河沿一线迂回包剿;五团从北黄泥河出发,向官地、额穆、南湖头一线包剿;苏联红军亦兵分东西两路,各路都配备步兵、炮兵,分别配合四、五团作战。</p><p class="ql-block"> 3月4日,吉东警备二旅以四团、五团全部兵力,集中向逃窜在大荒沟、三道沟一带的土匪发起进攻,在苏联红军派出三辆坦克和一门喀秋莎火箭炮的支援下,把匪徒打得乱成一团,抱头逃窜,不得不逃到敦化的北部地区。3月12日下午,东西两路部队在指定地点同时出发,沿途边打边进,很快夺取了沙河沿、官地、黑石、额穆、南湖头等地,毙敌300多人。部分残匪逃往国民党统治区,被敌军收编;部分残匪躲进深山老林。</p><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中共敦化县委为纪念江贤如同志,将江贤如牺牲地——南黄泥河区大黄屯改为贤儒区,并立碑纪念。2008年,贤儒镇党委、政府在南山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重建了烈士纪念塔,在塔身碑文上镌刻了江贤如和牺牲的战友们的历史功绩。</p><p class="ql-block"> 江贤儒在敦化县剿匪牺牲后,原八路军太行晋妥军区赵洪支队长赖万芳,跟随林枫带领的东北干部团到达东满,即调任东北民主联军吉林军区吉东警备2旅5团任团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4月,警备二旅五团奉命由二旅参谋长吴恒夫率领参加第一次解放长春战役,五团编入东南纵队担任主攻任务。4月14日至18日,战斗中警备2旅参谋长吴恒夫牺牲,5团长赖万芳、5团政委文光德、团参谋长张罗负伤。</p><p class="ql-block"> 4月,东北民主联军吉林军区吉东军分区警备2旅5团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吉林军区吉敦军分区警备2旅5团。</p><p class="ql-block"> 1947年,在吉林桦甸县桦树林子作战时,团政委文光德又两次负伤。1950年8月又调到沈阳空军司令部,在东北空军安东浪头场站任政委。1951年6月因高血压病离职休养(享受正师待遇),后军队移交成都市民政局。2005年12月29日6时5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6岁。</p> <h3>编者留言:</h3><h3>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生活虽然不能说怎么富裕,但从小到大过得也算无忧无虑,踏着父辈的足迹,读书、参军、退伍、就业。过的顺风顺水,偶有挫折,也没怎样打击到我。2016年9月16号一个偶然的机会,第一次听老爷子讲述亲历的战斗过程,非常震撼。由此萌生我想了解父亲他们那一代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念头。作为军人的后代,我认为我有责任和信心,开始利用互联网和一切关系,着手寻找有关神秘的43军156师所有事宜。</h3><h3> 156师的前辈伯伯,叔叔,阿姨及后代,我是孟庆福的儿子孟伟。父亲孟庆福,汉族。吉林延吉东盛涌人,1947年5月参军延吉独立三团(303部队)(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六师16团,156师466团)一营二连战士,给石玉福当时的连长,连指导员陈璞当通信员。南昌解放调任师教导大队军训队军事教员,1986年原河南省军区副参谋长离休,健在。</h3><h3> 我从2016年9月16日开始关注.挖掘.收集.整理父亲老部队156师相关资料,并于10月2日起,先后走访湖北省团风县渡江战役纪念馆,团风县博物馆,盘石桥烈士陵园(我466团打团风镇牺牲烈士合葬墓,牺牲115人),费尽周折寻找到了当年参与埋葬烈士的地方工作队3人,目前唯一健在的林泉老人(88岁),到四野林彪总司令员故里参观。到江西省吉安,南昌,广东省湛江,深圳,广州。武汉,长沙,沈阳,江苏省徐州丰县,湖北沙洋县,北京,南京等地自费寻找 156师的前辈伯伯,叔叔,阿姨及后代,聆听父辈们口述历史,记录亲历者烽火路上的历史细节,并建立了156师子弟苑微信群,在此期间得到了前辈及后代的厚爱,热心,真诚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在此表示衷心感谢。</h3><h3> 挖掘收集时间短,对曾经拥有“虎狼之师”称号,从长白之巅打到赣江之边的156师认知还非常肤浅,加之我自身水平.能力有限。前辈们分散在全国各地,许多已故。受客观条件所限,还有许多健在前辈及后代没有联系上,已经联系上还没有走访收集的资料还未能及时整理。如果老人身体还许可,请尽快联系我。己故前辈的后代及亲朋好友,如果家里保存有先辈们的回忆录,文字,影相等资料能否提供出来。我们携手共同将父辈们昨天的故事,成长经历,汇结成章。将他(她)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发扬光大。在此衷心感谢您的合作。</h3><h3> 已挖掘收集整理的156师人物录,内容存在很多遗漏不足,真诚欢迎前辈和后代进一步提供名单,扩大寻找线索。并且纠正,补充,完善和提供更多详实史料弥补。对存在不实,错误,需要完善的地方请及时提出纠错。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h3><h3> 在还原156师前辈故事的路上,会面临许多困难。但我坚信:在前辈,后代,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下,坚持努力寻找,挖掘,收集信息,梦想一定会实现。</h3><h3> 追寻革命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在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里,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然而,历史的长河尘封了156师前辈许多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我们有责任去挖掘、寻觅和继承。革命先烈的足迹印在一个个故事里,这是用鲜血和生命交织出的故事,我们将沿着这红色的足迹,让红色基因永葆活力、彰显威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行!</h3><h3> 借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156师成立七十一年之际,我将寻找、收集、记载前辈文章、前辈口述等资料略加充实整理,逐步发表于此,以表对156师英雄、烈士、前辈的深切怀念。</h3><h3>编者孟伟 </h3><h3>QQ:951318015 </h3><h3>微信:mengwei0418</h3><h3>风雨中人的博客</h3><h3>http://blog.sina.com.cn/fy6304</h3><h3>2018年9月17日于郑州</h3>